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周期微结构中电磁波的反射透射及吸收特性研究

李鑫  
【摘要】: 由介质、金属构成的周期型微结构材料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丰富的界面,二是周期性。由于界面丰富,这种结构可以支持多样的电磁模式(各类体模式和界面模式,如波导模式和表面等离激元模式);由于具有周期性,这种结构可以产生强烈的各向异性,并拥有了激发和调制各种电磁模式的能力。因此电磁波在这类材料中具有与在一般材料中大为不同的传播性质:超常的透射、反射、吸收、折射现象等,对这种材料的研究具有新颖的物理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故本论文对此展开讨论,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简要介绍光子晶体和表面等离激元的基本性质和一些应用。通过对这两者的介绍,引入讨论周期型微结构所需的常见概念,如能带结构、亚波长衰逝波等等。 第二章对所采用的研究工具——计算方法和模拟手段做介绍,包括平面波方法、时域有限差分方法、传输矩阵方法的基本概念以及RSoft系列模拟软件的使用步骤和技巧。 三到五章是主体,讨论电磁波在我们设计的一些周期型微结构中的超常透射、反射、吸收、折射性质。第三章讨论加有额外周期型结构的平金属,第四章讨论加有额外周期型结构的一维光子晶体,研究它们的透射、反射、吸收性质,揭示了它们的选择性超常透射现象,阐明了其中的物理原因。 第五章讨论周期型微结构材料所具有的异常折射性质。从基本的等频图概念开始,对各类负折射材料系统分类,明确其物理图像,并给出我们设计的一些正负双折射、负反射成像、零反射结构。之后厘清负折射与超越衍射极限成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亚波长成像机制——无穷大折射率复眼结构成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庄飞,沈建其;双轴各向异性负折射率材料光纤中光子波函数几何相位研究[J];物理学报;2005年02期
2 崔景华;廖腊梅;;在负折射率材料中的Goos-hnchen位移[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康海霞;寇军;苏雪梅;;环形四能级负折射率原子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年02期
4 李志远;张道中;;光子晶体和负折射介质材料[J];中国基础科学;2005年06期
5 刘碧蕊;樊荣;;正负材料三分Cantor序列光子晶体的传输特性[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汤世伟;朱卫仁;赵晓鹏;;光波段多频负折射率超材料[J];物理学报;2009年05期
7 罗黎平,刘念华;由正负折射率材料构成的Thue-Morse序列光子晶体的共振光传输[J];江西科学;2005年04期
8 罗黎平,刘念华;含负折射率材料的Thue-Morse序列结构的光学透射谱[J];光子学报;2005年11期
9 王兴林;王奇;施解龙;申明;陈园园;;左手系材料界面上的非线性TE电磁波[J];光子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振德;刘念华;;含负折射率材料并具有零平均折射率的半无限一维光子晶体的表面态[J];应用光学;2009年03期
11 逯美红,李宁,沈京玲;负折射率材料及其在THz频段的应用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12 汪志刚;张自友;;光波在左右手材料中半波损失的理论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13 刘亮元;邓晓鹏;;压缩六角格子[A(BC)]~m结构光子晶体禁带特性[J];激光与红外;2011年02期
14 徐耿钊,张伟华,朱星;奇妙的左手材料[J];物理;2004年11期
15 赵天恩;伍瑞新;杨帆;陈平;;周期性层状铁氧体-电介质复合材料中导模模式的有效负折射率[J];物理学报;2006年01期
16 刘丽丽;周艳玮;徐建良;汤炳书;;简析负折射率及其效应[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17 刘慈香;李超;李芳;;异向介质中的内向波[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06期
18 卢明辉;冯亮;刘小平;陈延彬;陈延峰;毛一薇;资剑;朱永元;祝世宁;闵乃本;;声子晶体中第二能带的回波负折射[J];物理;2006年11期
19 郑晴;赵晓鹏;李明明;赵晶;;缺陷对左手材料负折射的调控行为[J];物理学报;2006年12期
20 孙运涛;;负折射介质的物理特性[J];嘉应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新利;张家森;张洋;徐军;俞大鹏;;超平滑金属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在表面等离激元研究中的应用[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2 韩家广;田震;谷建强;何明霞;邢岐荣;张伟力;;基于表面等离激元新型太赫兹功能器件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杨;陶兴;高洪营;董振超;侯建国;;分子与表面等离激元的相互作用对STM诱导发光的影响[A];中国真空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张兵临;;表面增强喇曼散射的受迫表面等离激元模型[A];第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83年
5 陈红胜;冉立新;皇甫江涛;章献民;陈抗生;;异向介质波束位移现象的数值模拟[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陈红艺;;各向异性介质的特异多普勒效应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7 王振德;刘念华;;平均折射率为零的半无限一维光子晶体的表面态[A];第十七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年会暨“五省一市光学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皇甫江涛;陈红胜;冉立新;章献民;陈抗生;;X波段异向介质的验证实验及其装置[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王龙;张玲芬;;左手介质平板波导模式色散特性分析[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冯宇;吴健;宋建平;;负折射指数物质及用FDTD研究电磁波在负折射指数物质中传播[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鑫;周期微结构中电磁波的反射透射及吸收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杨光杰;金属光子晶体与金属表面等离激元波导的数值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刘炳灿;表面等离激元非线性调控的基础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胡志健;基于聚焦涡旋结构光的表面等离激元全光调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林异株;利用表面等离激元技术提高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耿滔;负折射率材料的基础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0年
7 唐婷婷;负折射率光波导及器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田震;THz波段表面等离激元波的主动控制和传感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9 刘炳灿;表面等离激元非线性调控的基础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侯岩雪;低维银纳米结构的合成和表面等离激元性质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适意;金属光栅-探针复合微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场分布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马景强;周期结构参量对负折射率材料特性的影响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易翎杰;基于负折射率材料的超级透镜成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康康;负折射率平板透镜中的光束传输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周冰;表面等离激元增加薄膜光吸收及发光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玄大悦;利用一维金属光栅提高LED发光效率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王燕;基于周期性薄膜结构的负折射率材料[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良;光子晶体与负折射率材料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王彦东;亚波长等离激元波导传输特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郑晴;微波左手材料的负折射及其缺陷调控效应[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刘霞;负折射率超材料实现光线增强[N];科技日报;2010年
2 记者 毛磊;2003年度最重要物理学新闻[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袁佳丽 高建敏;探索的脚步[N];科技日报;2011年
4 记者 李大庆;中国国际纳米科技会议在京召开[N];科技日报;2009年
5 黄敏;光能“拧弯”物体[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