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UWB系统中时钟电路的研究与设计

郑永正  
【摘要】: 超宽带系统由于其本身的突出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以应用于多边带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无线接收机的频率综合器为出发点,从几个方面对频率综合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论文首先回顾了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历史,对多边带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系统做了基本的介绍,推导了该协议对于频率综合器的性能要求,对各种频率综合器体系结构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最适合的体系结构为双锁相环路结构。 其次介绍了频率综合器系统中四阶锁相环路的系统设计,给出了锁相环路系统模型及系统参数设计流程,讨论了环路的稳定性与环路带宽的关系,给出了锁相环路的各模型噪声模型及总的输出相位噪声,并提出了一个应用在锁相环中的自适应频率校准电路的设计方法。 接着对应用在分数分频锁相环中的ΣΔ调制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内容包括了量化噪声分析,环路带宽要求,电荷泵电流失配对输出相位噪声的影响,以及减小ΣΔ调制器量化噪声的方法。这里给出的分析对电路设计者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然后对锁相环路中最主要的电路模块,即压控振荡器的设计进行了各方面的分析和讨论。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电路构成,性能参数,螺旋电感与可变电容,相位噪声模型,相位噪声优化技术,并给出了压控振荡器正交信号的产生方法。 论文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于MB-OFDM超宽带系统中“模式一”3子带快速跳频频率综合器的设计,并采用0.13μm CMOS工艺进行流片,给出了芯片照片和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2.112GHz和3.96GHz两个锁相环输出参考频率杂散均小于-60dBc,在1MHz频偏处的点相位噪声均小于-110dBc/Hz,频率综合器输出带内杂散小于-50dBc,带外杂散小于-30dBc,而且其它各项输出测试性能均满足系统指标要求。在此基础上又给出了一个8子带快速跳频频率综合器的系统构架和电路实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章朋;章文勋;;使用共面波导馈电的超宽带双侧渐变槽线天线(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1年02期
2 唐宏;朱永庆;;超宽带城域网建设思路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11年06期
3 徐海洋;张厚;梁建刚;王洪光;;新型超宽带单极子天线的设计[J];电讯技术;2011年08期
4 冯毅;;改进的超宽带脉冲波形的产生与仿真[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5 潘高峰;冯全源;;超宽带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耗建模及其优化[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6 王西锋;张英浩;施欢冬;张信民;;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仿真设计[J];雷达与对抗;2011年02期
7 焦松鹤;彭华;;基于压缩感知的宽带信号采集系统性能分析与算法实现[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吴锋;赵德双;王秉中;葛广顶;;压缩感知理论在超宽带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1年06期
9 李一波;倪恒;初丽华;;室内无人飞艇导航系统的研究与仿真[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08期
10 刘伟;郭虹;刘洛琨;;基于UWB的WPAN网络路由及速率分配策略[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年08期
11 郭黎利;杨卓;万建;;基于频域RLS的UWB信道估计算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年08期
12 刘浩;任立红;;基于体域网的穿戴式全景监控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1年08期
13 王争艳;武林俊;;超宽带OFDM系统中比特与功率分配算法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年07期
14 陈金玉;赵亮;刘双平;罗兴国;季中恒;;基于Chirp-BOK-DQPSK调制的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年08期
15 王俊;魏少明;孙进平;毛士艺;;一种基于GTD模型和状态空间处理的运动目标超宽带散射中心提取方法[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1年08期
16 耿春华;裴玉奎;葛宁;闻武杰;;高速单载波超宽带系统中Rake接收机的设计[J];高技术通讯;2010年09期
17 李程;孙玉发;;一种可用于卫星和空间的微波滤波器[J];无线电工程;2011年06期
18 徐艳云;张群英;方广有;;近距离大转角目标超宽带ISAR成像[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8期
19 丁召军;;矿井下超宽带多径信道仿真与特性分析[J];科技传播;2011年14期
20 蒋俊;许炜阳;邵轲;洪志良;;全数字欠采样脉冲式超宽带接收机系统方案[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志文;何建国;刘培国;;一种超宽带天线设计方法及其天线阵设计[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姜焕斌;;一种带反射腔的超宽带阿基米德螺旋天线的分析与设计[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张培艳;刘云;李英丹;李周;;超宽带信道模型分析[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石小燕;梁勤金;;超宽带平面天线[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5 丁可柯;蒋国平;;定速率混沌脉冲位置调制[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6 廖勇;周海京;杨周炳;谢平;孟凡宝;;高功率超宽带减小型锥削螺旋天线[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7 罗娟;岳光荣;李仲令;李少谦;;提高超宽带冲激无线电信号抗单频干扰能力的参数选择方法[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朱雪田;李耀民;周正;张强;;基于修正Hermite脉冲的波形正交复用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杜洪峰;周正;;一种抗多用户干扰的多载波超宽带多址接入方式[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杨周炳;孟凡宝;马弘舸;陆巍;陈志刚;李爱萍;廖勇;丁恩燕;谢平;;高功率超宽带脉冲辐射实验装置[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永正;UWB系统中时钟电路的研究与设计[D];复旦大学;2009年
2 刘培国;超宽带信号辐射与散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3 林杰;随机投影的观测方法及其在超宽带信号采样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李邦宇;超宽带生物雷达成像及生命信号检测关键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5 贺元吉;爆电能源高功率超宽带脉冲发生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6 郭微光;机载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运动补偿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7 刘光平;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高效成像算法[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8 郑利龙;复杂环境下GPS信号参数估计与定位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马惠珠;超宽带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常文革;UWB SAR系统设计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捷;基于超宽带应用的天线等效电路建模[D];浙江大学;2006年
2 孙磊;超宽带天馈系统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3 苗剑;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4 朱精果;基于IR-UWB的1553B无线网络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6年
5 尹江伟;应用于OFDM UWB系统的高速分频器研究与设计[D];复旦大学;2009年
6 宋琨;基于UWB技术的早期乳腺肿瘤检测成像方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7 朱学生;多径信道条件下时跳脉冲无线电信号的设计[D];浙江大学;2006年
8 汪海波;大时带宽线性调频信号产生方法与系统实现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9 冉欣;三次跳时序列在UWB无线电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邹贤军;超宽带电磁场三维FDTD数值模拟[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新亚;超宽带上演“双城记”[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2 朱新亚;超宽带踏上漫漫征途[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3 中新;超宽带新技术助您隔墙长眼[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4 记者 高远心;更多超宽带产品加速问世[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5 ;速度创造超宽带 利益引发标准之争[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6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徐平平 毕光国;UWB的“温床”[N];计算机世界;2004年
7 ;超宽带无线标准制订步伐加快[N];人民邮电;2005年
8 ;利用超宽带UWB打造完美家庭网络[N];中国电子报;2004年
9 ;摩托罗拉超宽带芯片实现极高数据传输速率[N];中国电子报;2004年
10 晓涛、昊天编译;超宽带:比蓝牙更优越[N];计算机世界;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