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前尼古丁暴露对新生大鼠orexin A呼吸调节作用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出生前暴露于烟雾环境是新生儿猝死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原因,尼古丁被认为是香烟烟雾中最主要的影响胎儿神经发育的成份。近年的研究发现,下丘脑的orexin神经元分泌的orexin不仅与食欲、能量代谢、内分泌、觉醒维持有关,还参与对心血管与呼吸活动的调控。Orexin A是否可兴奋新生大鼠呼吸活动,出生前尼古丁暴露是否会影响新生大鼠下丘脑的orexin A神经元及其受体的表达,并影响新生大鼠orexin A对呼吸活动的调节等问题尚未可知。本工作观察了orexin A对新生Sprague-Dawley(SD)大鼠离体延髓脑片舌下神经根放电活动的调节,以及orexin 1型受体是否参与此调节作用;观察出生前尼古丁暴露模型的新生大鼠orexin A及其1型受体的表达,以及orexin A对呼吸调节作用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调控机制。
方法
1.建立模型鼠: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尼古丁暴露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从交配后第五天至分娩,在母鼠腹部皮下注射溶有酒石酸氢尼古丁的生理盐溶液(3mg/kg,一日二次),其新生大鼠作为出生前尼古丁暴露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则在母鼠相同时间采用腹部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取其新生大鼠作为对照组。
2.制备离体延髓脑片:选用新生大鼠(1~3天)制备离体延髓脑片,用振动切片机切取包含Ⅻ神经根的700-800μm厚的延髓脑片,孵化后将脑片移入记录槽内,氧饱和的人工脑脊液持续灌流,用玻璃微电极吸入舌下神经根,记录其节律性放电活动。
3.药物灌流:在对照组和模型组新生鼠的延髓脑片,用不同浓度orexin A以及orexin A与orexin 1型受体阻断剂SB408124的混合液分别灌流脑片达10分钟,记录并分析舌下神经根放电活动的变化。
4.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和比较模型组下丘脑orexin A及延髓内orexin 1型受体表达的变化。
5.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检验。单个浓度组内,用药前后均数差别采用配对t检验法,三个浓度组间差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生理盐水对照组与尼古丁模型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当P<0.05时,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Orexin A能使正常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上舌下神经根放电活动快速增加,冲洗后作用迅速消失;与灌流药物前相比,放电频率加快,积分面积增加,放电时间延长,并且呈剂量依赖性。
2.灌流液中同时给予100nM orexin A与orexin 1型受体阻断剂(SB408124)100nM时,与仅灌流人工脑脊液相比,正常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上舌下神经根放电频率、放电积分面积、放电时间的变化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3.出生前尼古丁暴露模型的新生大鼠(模型组)离体延髓脑片上灌流100nMorexin A,记录舌下神经根放电活动。观察到orexin A没有使其放电频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rexin A使模型组放电积分面积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灌流orexin A后,模型组放电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两组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4.Orexin 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两组新生大鼠下丘脑内均有表达,主要分布在下丘脑背内侧区和穹窿周围。模型组下丘脑orexin A的相对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orexin 1型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两组新生大鼠延髓均有广泛分布,尤其是在延髓腹外侧区(VLM)和舌下神经核(Ⅻ)。模型组orexin 1型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相对光密度值在VLM和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1.Orexin A是一种促进新生大鼠呼吸活动的神经调节肽,其作用与orexin A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
2.Orexin A的兴奋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延髓orexin 1型受体介导的。
3.出生前尼古丁暴露可部分减弱orexin A兴奋新生大鼠呼吸的作用。
4.出生前尼古丁暴露可使新生大鼠下丘脑orexin A和延髓orexin 1型受体表达增加。
|
|
|
|
1 |
何颖;张洁;郑煜;丁艳;周华;唐玉红;陈丽;;血红素氧合酶-2在新生大鼠延髓的表达及意义[J];西部医学;2010年06期 |
2 |
陈蕾,陈家津,徐珞,陶尚敏;神经降压素在家兔压力感受性反射中的作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
3 |
王兰,谭会兵,罗秀成,宋天保,周劲松;新生大鼠下丘脑NOS免疫反应性神经元的体外发育[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4期 |
4 |
栾建革,古妙宁,高杨,吴中海;异丙酚对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自发节律性呼吸放电的作用[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年08期 |
5 |
徐翔,许东航,戴海斌;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缺氧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5年16期 |
6 |
金伟中;宋娜娜;耿文叶;刘自兵;李莉;曹银祥;钱源;朱大年;沈霖霖;;出生前尼古丁暴露增加新生大鼠下丘脑orexin A及延髓内orexin 1型受体表达[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9年03期 |
7 |
皇甫东海,李鹏;延髓腹外侧神经元放电与心血管活动相关性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1988年06期 |
8 |
宋天保,姚向民,周劲松,张芳婷,葛玲,王丽蓉;新生大鼠下丘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体外发育[J];解剖学报;1998年02期 |
9 |
陈夏芳;林宁;张珠华;高嘉林;何振娟;;新生大鼠胃肠道组织Ghrelin、PYY mRNA和蛋白及其下丘脑中受体mRNA的表达[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
10 |
绍安;脑的一家[J];中国健康月刊;1985年05期 |
11 |
王晓斌,胡三觉,鞠躬;IL-1β和IL-2对大鼠脑片视上核神经元膜电特性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10期 |
12 |
赵卫国,孙青芳,张天锡,田恒力,张学新;兔局灶脑缺血后脑片[Ca~(2+)]i的变化[J];急诊医学;1997年06期 |
13 |
胡志安,李思本,黎海蒂;脑片盲法全细胞记录技术的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12期 |
14 |
赵妍君;伏膈核棘状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2年03期 |
15 |
徐岩,孙圣刚,曹学兵,童萼塘;谷胱甘肽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2年02期 |
16 |
赵晖,李英奇,张目,陈庆梅,张雷,郑筱祥;钙调蛋白抑制剂三氟拉嗪对海马脑片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J];生物物理学报;2003年02期 |
17 |
薛庆生,夏梦,于布为,王泽剑,陈红专;大鼠脑片损伤模型和新型定量评价方法的建立[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年08期 |
18 |
梁泽华,魏尔清,朱朝阳,张世红,徐慧敏;图像分析定量测量脑片体积方法的改良[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6期 |
19 |
董铭,陈嘉峰,张淑琴,金玉祥;缺血大鼠脑片纹状体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20 |
王晓斌,胡三觉,鞠躬;吗啡通过突触前机制抑制视上核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