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临床应用研究
【摘要】:
第一部分动态增强MRI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乳腺癌动态增强MRI特征,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监测随访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评估化疗后残留病灶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研究一组44个在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灶(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比较按疗程随访的动态增强MRI表现(化疗前,一疗程后,化疗结束即术前),观察分析新辅助化疗疗效,并以手术病理为对照,比较术前MRI判断病灶残留情况。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治疗有效者经1疗程化疗后,肿瘤体积平均缩小1.2±3.1cm~3,t=2.005,P=0.0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结束后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t=6.926,P=0.0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形态学变化:治疗有效组病灶呈向心型缩小为29例,树枝型缩小7例,两种缩小方式肿瘤的ER/P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比较治疗有效、无效组早期强化率、峰值强化率及达峰时间,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有效组1疗程后早期强化率、峰值强化率及达峰时间的变化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无效组各强化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治疗前后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构成明显变化,有效组曲线渐趋平缓,无效组变化不大;(6)、乳腺癌化疗后动态增强MRI监测残留病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有高度相关性(r=0.866,P=0.000)。结论:动态增强MRI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程中监测瘤体变化,评价、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提供早期判断疗效的有价值信息,并可用于术前有效评估化疗后病灶残留情况,从而指导治疗方案。
第二部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中的应用、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疗效及评估化疗后残留病灶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研究一组88例在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共89个病灶,包括86个浸润性导管癌,1个黏液腺癌,2个浸润性小叶癌),用直方图分析肿瘤多层面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变化,观察随访新辅助化疗疗效;并比较按DWI图上重建病灶体积与术后病理测量结果,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化疗有效者68个,化疗无效21个。(2)、比较有效组及无效组之间治疗前ADC值,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731,P=0.0090.01)。对化疗前肿瘤ADC值与1疗程后AADC值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94,P=0.0000.001);且初始ADC值与肿瘤退缩率呈负相关(r=-0.430,P=0.0250.05)(3)有效组化疗前、1疗程后、化疗结束ADC值变化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无效组化疗前后ADC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4)DWI监测化疗结束后残留病灶体积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两者有高度相关性(r=0.749,P=0.0000.001)。结论:DWI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通过ADC值变化监测瘤体内分子细胞水平的变化,并评估残留肿瘤大小,从而评价、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提供早期判断疗效的有价值信息。
第三部分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谱线特征及早期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研究一组98例在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99个病灶,98个浸润性导管癌,1个黏液腺癌),比较按疗程随访的~1H-MRS结果(化疗前,1疗程后),观察分析胆碱共振峰的峰高、峰下面积及胆碱信噪比,以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1H-MRS可监测乳腺癌(成功率83.8%),乳腺癌组织可出现明显的胆碱复合峰,敏感度75.9%(63/83)。(2)、比较胆碱峰阳性组与阴性组的ER、PR表达情况差异(X~2=0.028,P=0.8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比较治疗有效、无效组Cho峰高、峰下面积及信噪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有效组1疗程后Cho峰高、峰下面积及信噪比的变化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Cho峰有下降趋势或部分有消失;无效组Cho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MRS可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并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通过监测瘤体内生化代谢的变化,评价、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提供早期判断疗效的有价值信息。
第四部分T2~*磁共振灌注成像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MR T2~*首过灌注成像(PWI)在乳腺癌中的应用及早期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一组45例乳腺癌(均为浸润性导管癌)T2~*-PWI结果,并比较19例按疗程随访的PWI结果(化疗前,2个疗程后),统计乳腺T2~*-PWI成功率及敏感性;并以负性增强积分、负性首过斜率及最大信号丢失率为分析数据源,观察分析新辅助化疗疗效。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乳腺癌的PWI成功率91.1%(41/45),敏感度87.8%(36/41)。乳腺癌灶的负性灌注曲线表现为MR信号在短暂平台期后快速下降,较少或不出现信号强度恢复。(2)新辅助化疗中对治疗敏感的肿瘤负性灌注曲线渐趋平缓。比较化疗前,2疗程后肿瘤PWI负性灌注曲线测得的负性增强积分、负性首过斜率及最大信号丢失率(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T2~*-PWI可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并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通过监测瘤体内血流灌注的变化,评价、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提供早期判断疗效的有价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