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教材汉译策略研究
【摘要】:
工商管理教材又称MBA教材,由其主要使用对象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MBA)研究生而得名。实际上,此类教材使用者并非仅限于工商管理硕士,而是包括更广意义上的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其所含科目涵盖管理、经济、金融、会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组织行为学等,归属于经济、管理类教材。为论述方便,本论文使用了工商管理教材、MBA教材和经管教材这三种可以互换的说法。
中国于1992年加入伯尔尼国际版权公约后,开始从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汉译和影印本的形式引进众多学科的大量专著和教材,其中工商管理(MBA)教材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及独特性。
在国内,传统的翻译研究主要涉及两个领域:文学翻译和实用文体翻译。其中,有关文学翻译的研究占了多数。实用文体翻译大多集中在商务和科技英语范畴,近年来也开始涵盖法律、新闻、医学等专业文体的翻译研究。教材虽然也属实用文体,且近年来对教材的引进和翻译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是空前的,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此翻译现象展开系统研究。
此项研究着眼于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其研究目的是:通过描述、研究MBA教材翻译这一现象,揭示MBA教材翻译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现状和提高翻译质量的措施,以此为工商管理及其它学科的教材翻译或更广阔领域的翻译实践提供借鉴。本文的理论贡献体现在对霍姆斯(Holmes)翻译研究版图所作的补充,即把原有的“翻译批评”细分为两支:文学翻译批评和非文学翻译批评,并强调了非文学翻译批评对于指导实用文体翻译实践的重要意义。
本文的特色在于从出版社、教材译者、使用者以及译界学者等多重视角来探讨MBA教材汉译,主要采用了定性的研究方法,以描述现象为主,加以分析和评论,并提出具体建议,在某种意义上起到了翻译批评的作用。论文结合相关的翻译和跨学科理论及概念,探讨了其对MBA教材翻译的指导意义,着重考察引进、翻译MBA教材的背景、特征、翻译过程以及对译本的接受状况,对MBA教材翻译相关人员提供的反馈信息和具体文本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其中存在的特有现象和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论文共分六章。导论部分首先简述了本研究的动机以及在理论和翻译实践方面的意义;然后阐释了确定研究对象——工商管理教材中文译本——的几方面原因;之后对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作了描述,并就研究方法及数据收集进行了说明。
第二章介绍了MBA教材在中国的翻译状况。首先回顾了二十世纪以来的三次教材译介高潮及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论述了MBA教材译介的代表性、特殊性及研究意义;接着对当代中国的MBA教育和MBA教材译介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探讨了外国教材中文译本的优势和劣势,指出其在中国长期使用的必然性,以及对其研究的必要性。
第三章详细论述了本论文研究MBA教材这一翻译现象所依托的跨学科理论框架。所选用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包括:目的论,跨文化交际,篇章语言学,教材编写以及合作翻译等。论文阐述了各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MBA教材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重点关注MBA教材翻译实践所涉及的主要人群——包括出版社编辑、MBA教材译者和使用者的反馈,从他们各自不同的角度描述了MBA教材翻译实践的状况。作为补充,论文也同时考察了译界学者对翻译实践的相关看法。
第五章通过对MBA教材翻译进行个案分析,从技术层面上对其进行了剖析。论文首先对研究中个案分析的选材依据作以说明;然后对MBA教材翻译中常见的误译进行了分析和归类,探讨了MBA教材翻译所涉及的一些现象;最后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就相关的译员培训作了详尽说明。
第六章为结论部分,对全文内容作了一个综述,指出本研究对翻译实践的贡献以及在教材翻译方面进行后续研究的建议。MBA教材翻译研究在翻译实践领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所涉及的诸多方面是国内中文译作所共有的现象,并不局限于教材和专著的翻译,因此可以有广泛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同时,作为非文学翻译研究中还未被触及的一个课题,这项研究为中国的外来教材汉译研究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结论强调翻译研究来源于翻译实践,也应该服务于翻译实践,指出翻译学界开展系统的翻译实践研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