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研究

陈震  
【摘要】: 本文以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为研究对象,主要回答两大问题:一是如何构建国债收益率曲线;二是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形态和变化规律如何。国内对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作者选择利率期限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外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大致可以分为理论经济模型和数量模型,前者经济假设较多,要求较为严格,多用于理论研究。后者利用市场债券价格信息,通过贴现函数或者插值的方法获得利率期限结构数据,比较适合构建收益率曲线。 通过利率期限结构的数量模型构建国债收益率曲线有几个关键因素需要把握好:一是数据问题,我国债券交易和报价中失真数据较多,需要通过零波动率利差法、主观判断法、相对位置法、最优报价法等方法进行处理,针对数据数量不足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增加交易日、人工补点等方法加以改善。二是模型要素设置问题,通过实证分析比较,作者认为样条模型采用3年、7年为节点,分成三段更加合适,采用复合加权可以兼顾长短,效果较好;NSS模型采用复合加权较好;Hermit模型中关键期限点收益率挑选要慎重。 本文对Hermite法和样条模型在收益率曲线估计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发现Hermite法比较适合银行间市场,多项式样条模型比较适合交易所市场,鉴于两者的估计结果差异不是很大,且银行间市场在我国债券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建议统一采用Hermite插值法作为全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构建模型。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编制和发布的中债收益率曲线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可以直接作为国债收益率数据分析使用。对该数据的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总体呈现完全向上倾斜的形态,历史上(2002年-2008年)也基本如此,虽然这一现象用预期理论、市场分割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均可以进行解释,但相对而言,流动性偏好理论的解释较为合理。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无论是绝对水平还是形状都比较正常。 分析2002年-2008年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变动情况发现:国债利差一般与国债收益率水平成正比,但国债收益率下行或上移的原因及非市场因素也是决定国债收益率曲线形变的重要因素。影响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动的原因主要有基本面、资金面和政策面三个方面,CPI、银行间7日回购利率以及银行1年定期存款利率是代表性指标,虽然三个指标都与国债收益率正相关,但物价对国债收益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定性观察的历史走势也最为吻合。将三方面因素综合来看,国债收益率上升通常只需三方面因素中的一种推动,国债收益率下降却需三方面因素中的所有都不构成阻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新杨;我国债券的利率结构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04年02期
2 谢赤,陈晖;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与模型[J];经济评论;2004年01期
3 刘建华,晏小兵;利率期限结构的一些讨论(英文)[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4 殷克东,郑东升,安丰东;从人民币利率的期限结构看利率市场化改革[J];科学与管理;2003年04期
5 刘艳春,高立群;随机均值短期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与均衡[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8期
6 项庆,王世林;对我国债券工作的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1990年01期
7 雷磊,黄强;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诠释[J];经济论坛;2004年21期
8 吕红鹰;国债发行的现状、趋势及对策[J];武汉金融;1990年11期
9 胡燕玲;我国债券市场创新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彭庆 ,丁海;二○○一年人民币利率变动趋势[J];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1 朱姝鹏;;基于风险中性理论的CMBS模型探讨[J];商业经济;2010年19期
12 户艳领,李丽红;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优化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6期
13 贺学会;利率市场化的具体内涵[J];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05期
14 闵晓平,田澎;利率产品定价与利率期限结构关系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15 ;多方协作 做好国债兑付工作[J];中国金融;1992年05期
16 中财院第七课题调研组;关于如何进一步发挥利息杠杆作用的意见[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84年01期
17 郑先炳;论利率改革的方向[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87年11期
18 何高箸;开放我国资金市场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西南金融;1987年03期
19 林信扬,陈文;调整利率结构 提高利率水平[J];福建金融;1989年11期
20 刘钢;提高活期存款利率不失为稳定储蓄的一种选择[J];中国城市金融;198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明超;费一文;;我国国债期限结构特征研究[A];2003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2 史道济;李琳;;期货价格的期限结构平稳波动模型[A];2003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任兆璋;彭化非;;我国同业拆借利率期限结构研究(英文)[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4 黄国石;林应标;;宏观需求系统的鲁棒调节[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5 王全民;;累加法确定资本化率中使用安全利率的分析[A];2003中国房地产估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明星;缪柏其;靳韬;;利率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计军恒;;论我国国债市场的改革和完善[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李扬;殷剑峰;;理顺利率体系,健全利率形成机制[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9 漆萱环;胡誉满;;IS-LM模型预测贷款需求量的Fuzzy系统分析[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选集[C];2002年
10 林秋绵;;台湾地区实施一般优惠房贷政策成效之评估[A];不动产开发与投资和不动产金融——2005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震;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林海;中国利率期限结构及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3 于瑾;利率期限结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于延超;利率衍生证券定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杨建林;基于优化方法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钟兴文;积极财政政策下的中国政府债务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7 蒋泽云;中国国债市场效率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尚梅;利率政策效应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胡红星;中小企业信贷配给机制的系统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10 郑纯雄;中国最优储蓄率的决定及宏观经济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运锋;我国民间金融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张蔚;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3 史红芳;完善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范天新;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5 田志强;利率调整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6 沈忠泉;对我国利率政策绩效的实证检验[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7 闻永刚;民间借款合同的法律调整[D];延边大学;2007年
8 龚澄;中国利率—汇率传导机制及利率和汇率政策协调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9 张华华;中国利率市场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杨燕敏;泰勒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及其修正[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早报记者 俞佳;伯南克:中国不会猛抛美国债券[N];东方早报;2007年
2 徐以升;6000亿元特别国债昨借道农行发行[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秦媛娜;风险持续释放 短融券利率存上升空间[N];上海证券报;2006年
4 国海证券 何康;300亿记账式国债明日招标发行[N];证券时报;2006年
5 长城证券 毛从容;国债券种走势分化[N];中国证券报;2002年
6 周翀;我国债券信用评级制度存六大不足[N];上海证券报;2007年
7 记者  李倩;债指高位盘整 短期难有突破[N];金融时报;2006年
8 记者  高国华;财政部将发行记账式(九期)国债[N];金融时报;2006年
9 昊然;利率消息受关注[N];汕头日报;2006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万方芳 见习记者 高璐;5月份债券交割量减少近两成[N];证券时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