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崇明东滩黑腹滨鹬的生态学研究

蔡志扬  
【摘要】: 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隶属鸻形目、鹬科、滨鹬属,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最常见的鸻鹬类之一。黑腹滨鹬在全球有10个亚种,其中至少4个亚种出现在这条迁徙路线上。崇明东滩湿地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的中间,是黑腹滨鹬重要的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在此栖息的黑腹滨鹬的数量超过整条迁徙路线上其种群大小的1%,因此崇明东滩湿地对黑腹滨鹬的保护而言具有国际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开展黑腹滨鹬的迁徙停歇生态和越冬生态研究提供良好的条件。 本论文提出了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迁徙期和越冬期内以不同羽毛特征鉴定黑腹滨鹬年龄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方法的可靠性进行评价;进而研究黑腹滨鹬不同年龄组别之间在迁徙时间、能量状况以及换羽情况的差异;最后比较了南迁和北迁时期黑腹滨鹬与其它迁徙滨鹬类(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红腹滨鹬(Calidris canutus)、红颈滨鹬(Calidris ruficollis)和长趾滨鹬(Calidris subminuta))的能量状况,并进一步探讨了迁徙对策与能量积累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比较黑腹滨鹬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多个越冬地以及美国繁殖地的羽毛特征,确定了判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黑腹滨鹬年龄的准则。其中初级覆羽羽缘白斑的形状和大小,是判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黑腹滨鹬年龄的重要依据,约90%的1龄鸟有左右对称的白斑,约73%-89%的成鸟有呈阶梯或水滴状的白缘。此外,大部分1龄鸟有连续的暗黄色内中覆羽羽缘,部分三级飞羽和覆羽羽缘内会有黑带。但不同的判断依据在不同地区的有效性都有所不同,尤其是成鸟黄色覆羽羽缘,这是因为有些亚种并不具有这个特征。另外,由于受到换羽、羽毛磨损以及褪色等因素的影响,需要综合多方面的特征才能准确判断黑腹滨鹬的年龄。 2.对崇明东滩不同时期、不同年龄的黑腹滨鹬的迁徙时间和能量状况比较表明,黑腹滨鹬的体重和能量状况在南迁结束后最低,在整个冬季基本保持稳定,到北迁前再增加并达到最高值。其中1龄黑腹滨鹬在北迁前(5月)和南迁后(9、10月)的能量状况都显著低于同时期的成鸟。另外,崇明东滩迁徙期和越冬期黑腹滨鹬的年龄结构以1龄鸟为主。南迁时,最早到达崇明东滩的成鸟种群里,超过一半的个体属2龄鸟,它们可能是繁殖失败或没有完成迁徙的个体。正在换羽的个体的能量状况高于未开始或者暂停换羽的个体,而完成换羽的黑腹滨鹬则有更高的能量储备。这说明鸟类换羽对其状态指标和迁徙前的能量积累有一定影响。此外,繁殖地换羽时间与不同年龄组别南迁先后顺序有紧密联系,在南迁前更换初级飞羽的亚种中,成年黑腹滨鹬与1龄鸟到达越冬地的时间接近或较之更晚到达越冬地,而在南迁后才开始更换初级飞羽的亚种里,成年黑腹滨鹬比1龄鸟更早到达越冬地。 3.通过比较崇明东滩春、秋两季黑腹滨鹬与其它四种常见滨鹬类(大滨鹬、红腹滨鹬、红颈滨鹬和长趾滨鹬)的能量状况和能量积累模式发现,不仅同种鸟类的能量状况和能量积累模式存在明显的年龄和季节差异,而且不同迁徙对策的种类间也有差异。在崇明东滩及周边地区越冬的黑腹滨鹬,南迁时的能量状况显著低于北迁时期;采用长距离迁徙模式的大滨鹬和红腹滨鹬,它们南迁时在崇明东滩的能量状况显著高于北迁时期,而它们北迁时到达崇明东滩一段时间后,能量状况会有所提升;采用相对短距离迁徙飞行的红颈滨鹬和长趾滨鹬,它们离开崇明东滩时的能量状况并不存在季节上的差异,而且成年个体的能量状况在停歇时期也没有显著的提升。另外,所有5种滨鹬类的1龄鸟在南迁时的能量状况都显著提升,这说明崇明东滩对1龄鸟的能量积累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制订滨鹬类及其栖息地保护政策时,除了要关注它们的数量外,还需考虑栖息地对候鸟能量补充的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云龙;倪勇;李长松;朱江兴;庄平;张涛;;上海鱼类新记录──日本海马[J];海洋渔业;2006年01期
2 李万会;丁平兴;;滩涂沉积物中叶绿素a浓度与沉积特性的关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3 陈晨;傅盈盈;黄璐;王云菁;何小丽;肖明;;上海崇明东滩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部分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4 方涛;李道季;李茂田;邓爽;;长江口崇明东滩底栖动物在不同类型沉积物的分布及季节性变化[J];海洋环境科学;2006年01期
5 周学峰;赵睿;李媛媛;陈小勇;;围垦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长江口滩地土壤粒径分布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年10期
6 虞快;;上海崇明东滩的小天鹅[J];大自然;1992年01期
7 张东;杨明明;李俊祥;陈小勇;;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的无性扩散能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况润元;周云轩;李行;田波;;崇明东滩鸟类生境适宜性空间模糊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9 董斌;吴迪;宋国贤;谢一民;裴恩乐;王天厚;;上海崇明东滩震旦鸦雀冬季种群栖息地的生境选择[J];生态学报;2010年16期
10 袁晓;章克家;;崇明东滩黑脸琵鹭迁徙种群的初步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11 杨红霞;王东启;陈振楼;陈华;王军;许世远;杨龙元;;长江口崇明东滩潮间带甲烷(CH_4)排放及其季节变化[J];地理科学;2007年03期
12 姜姗;葛振鸣;裴恩乐;徐骁俊;桑莉莉;王天厚;;崇明东滩堤内次生人工湿地冬季水鸟的夜间行为[J];动物学杂志;2007年06期
13 何小勤;戴雪荣;顾成军;;崇明东滩不同部位潮周期沉积分析[J];人民长江;2008年06期
14 袁琦;崔玉雪;陈庆强;吕宝一;谢冰;;崇明东滩潮间带硫酸盐还原菌及有机质含量的初步研究[J];环境科学;2010年09期
15 曹爱丽;周桂平;胡姝;高效江;;崇明东滩湿地沉积物中还原无机硫的形态特征[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16 王卿;;互花米草在上海崇明东滩的入侵历史、分布现状和扩张趋势的预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6期
17 徐玲;李波;袁晓;徐宏发;;崇明东滩春季鸟类群落特征[J];动物学杂志;2006年06期
18 张斌;;东滩水暖鸟先知[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07年11期
19 王华;吴巍;;扬子鳄重返上海——记扬子鳄重引入崇明东滩实验研究[J];大自然;2008年01期
20 顾永剑;高宇;郭海强;赵斌;;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贡献区分析[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先华;时向勇;沈锦杰;朱瑞芳;;崇明东滩湿地典型植被波谱特性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2 崔志兴;司强;;白头鹤越冬期日间行为初探[A];2005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余婕;;崇明东滩底栖食物网结构的初步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陈仲赟;方萍;;围垦活动对崇明东滩海三棱藨草带的生态影响初探[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韩震;刘瑜;恽才兴;郑金海;;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崇明东滩植被群落时空动态变化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杨世伦;李明;;上海崇明东滩冲淤趋势分析[A];加强地质工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夏贵荣;杨月伟;丁平;;人类干扰对黑腹滨鹬觅食效应的研究[A];浙江省第二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张文祥;李鹏;杨世伦;刘红;丁平兴;;基于ADP-XR和OBS-3A的潮间带湿地动力泥沙观测——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为例[A];第九届全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刘华;张利权;高占国;;长江口盐沼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高光谱遥感反演研究[A];第九届全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张文祥;杨世伦;李鹏;李华;郜昂;;基于OBS-3A、ADP-XR崇明东滩悬沙变化及动力过程研究[A];加强地质工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学忠;崇明东滩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江;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生态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贺鹏;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控制的生态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昊;人工湿地生境在水鸟保护中的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广琦;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芦苇与互花米草入侵的光合生理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文祥;ADP和OBS观测支持下的长江口悬沙动力过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敬凯;上海崇明东滩鸻鹬类中途停歇生态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汪承焕;环境变异对崇明东滩优势盐沼植物生长、分布与种间竞争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9 姚庆祯;痕量元素砷、硒在长江流域及河口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卿;长江口盐沼植物群落分布动态及互花米草入侵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志扬;崇明东滩黑腹滨鹬的生态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刘英文;基于RTK-GPS现场观测的崇明东滩冲淤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琪;崇明东滩硅藻植物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俞康定;崇明东滩大型沙波特征及其成因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解晶;崇明东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中昆虫群落的时序动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桑莉莉;崇明东滩堤内次生人工湿地越冬水鸟的行为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常青;长江口崇明东滩、北港下段和横沙东滩演变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毛义伟;长江口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万会;潮滩湿地沉积物中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沉积物特性间的关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惠鑫;鸻鹬类在迁徙停歇地雄性早现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赵维光;崇明东滩发现繁殖凤头[N];文汇报;2010年
2 首席记者 任荃;崇明东滩不再是“小天鹅”天堂[N];文汇报;2010年
3 记者 赵维光;申城水鸟数量去年略有下降[N];文汇报;2009年
4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二)(A)[N];文汇报;2003年
5 记者 陈毅然;东滩湿地保护不能徒有虚名[N];联合时报;2002年
6 记者 倪超英 通讯员 刘维光;保护湿地营造和谐迫在眉睫[N];建筑时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程之友;解电荒:长三角发展风电[N];中国改革报;2004年
8 ;示范站建设提升监测防控综合水平[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9 记者 刘芃;建东方水都需法制保障[N];上海科技报;2004年
10 蔡来兴;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新机遇[N];中国信息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