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论执政党的组织结构对党政关系的影响

金红  
【摘要】:本文以上海市党组织结构的历史变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党组织结构变化引发的功能转变以及由此对党政关系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要运用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个案研究,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执政前、建国初期及计划经济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后等各个阶段的党组织结构设置,着重从结构和功能两个维度梳理党组织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而认为党组织的结构调整既要顺应革命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又要和国家、时代的形势紧密相联,才能不断完善党政关系。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尽管不同时期党组织的结构不同,但每一时期的结构形式以及特点都是依据当时的历史环境、社会条件和目标任务来设置。党组织的结构安排对党政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党政关系也对党组织结构的设置和功能的发挥产生反作用。 党组织的结构变迁和功能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权力关系中存在的一个问题,亦即我国政治权力关系之间横向结构中的党政关系问题。考察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组织结构的变迁历程,正是我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多重转型的进程。这也决定了党组织结构变迁的路径必然从以党建政、以党代政、党政一体逐步走向党政分开并最终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来构建党政关系的新模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罗国亮;;建国60年来党政关系演变的研究与启示[J];理论与改革;2009年02期
2 刘序明;;善治视野下的党政关系[J];攀登;2010年04期
3 李恩侠;;中国共产党处理党政关系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J];实事求是;2011年01期
4 张荣华;沈浩;;实现党政关系规范化的路径探索[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5 夏建文;;论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执政方式[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郑国瑞;;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探索[J];理论界;2007年01期
7 冷小青;曾长秋;;中国共产党执政运行中的党政关系[J];学习月刊;2010年18期
8 刘爱之;;新时期党政关系分析[J];沧桑;2008年05期
9 侯万锋;;党政关系与宪政本土化——以苏联与中国为例[J];唯实;2007年10期
10 武星;;正确认识党政关系问题[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1 易灵娟;;从中西党政关系比较思量我国党政关系未来走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4期
12 赵利;吴倩;;地方党政关系的宪政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3 金红;;构建新形势下党政关系新模式[J];探索与争鸣;2010年03期
14 李庄;;党政关系建设的核心:理顺党与人大的关系[J];攀登;2006年06期
15 李庄;;党政关系建设的核心:理顺党与人大的关系[J];理论视野;2007年01期
16 刘士永;;党政分开——从领导和执政关系的视角谈起[J];新学术;2007年05期
17 廖继红;;简论党政分开与政治文明[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8 廖继红;;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党政关系[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9 张书林;;从两个比较中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基本特征[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20 张荣臣;谢英芬;;分还是不分,这是个问题——30年党政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军;;关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理性思考[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2 杨久华;;当前县级党政关系现状、原因及其改进对策[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龚廷泰;;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法哲学思考[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4 郭国祥;郭曙岩;;全球化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权威的发展[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朱成君;;党政关系和党的执政方式改革[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1年会文集[C];2001年
6 郭宁;;试论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7 韩承鹏;;执政党整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引擎[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郑伟明;;政治体制改革背景下的执政方式创新[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邦佐;唐皇凤;;市场转型与社会变迁的政治后果[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10 林坚;;关于党和政府的关系思考[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红;论执政党的组织结构对党政关系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2 宋林霖;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赵中源;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多维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立梅;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特点和完善[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5 厉有国;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歆;新时期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考察[D];南开大学;2009年
7 杨绍华;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朱新现;论党内和谐[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袁敬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变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朱树彬;毛泽东个人崇拜现象的历史考察[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认识和处理党政关系的实践以及理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2 匡霞;建设学习型政党[D];苏州大学;2008年
3 朱静;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探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赵海涛;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强化与转型[D];华侨大学;2005年
5 高建新;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党政关系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郝燕飞;绩效视域下的党内民主制度化成本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香周;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演变与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周慧如;党的执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D];山东大学;2007年
9 王爱巧;社会转型时期党的社会整合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杜井冈;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施雪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孔凡义;党内民主: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路径[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王瑜;国外政党处理党政关系的几种模式[N];学习时报;2007年
3 记者 王坤宁;中共党史出版社推出《红色管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马连鹏 记者 杨磊;民本:执政思维的历史性跨越[N];中国经营报;2007年
5 周知民;政党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N];吉林日报;2006年
6 王瑾;民主执政是党的不懈追求[N];陕西日报;2006年
7 易劲鸿;越是反腐败越能坚定群众对党的信心[N];检察日报;2007年
8 杨政 宋斌 徐启生 严圣禾 周戎 戚德刚 李力;世界关注中共十七大:将成中国历史进程的里程碑[N];中华新闻报;2007年
9 郑谦;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10 孟祥麟;中国的发展令世界赞叹[N];人民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