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医疗机构卫生工作人员对临床药学认知和评价的调查研究
【摘要】:
目的:
临床药学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药师作为医疗团队的一员,在医院决策部门的支持下,需与医师、护士协作提供给患者医疗服务。临床药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药师自身的态度和努力以及医院决策部门和医师等的态度。因此本课题通过系统规范的调查研究,以上海市二级、三级医疗机构中的卫生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全面系统的了解上海市医疗机构卫生工作人员对临床药学的认知和评价,并对此进行一定的统计分析,以有的放矢的提出一些建议。
方法:
目前,医、药、护三类人员关于临床药学的调研很多,但大多覆盖面有限,且提供的信息较于细琐,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本次调研综合文献报道的情况,设计能够直接反应被调查者态度的问题,并对每一位调查对象的调查结果用5点两极的Likert量表来测量。相对于其他卫生工作人员,关于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对临床药学的态度的调研几乎没有,无法检索到相关文献了解一般情况。因在不了解一般情况的前提下设计量表极有可能导致量表调查的问题不符合实际情况,有效性差。所以对于这部分调查对象,放弃量表形式,而采用普通问卷形式收集一般情况,为下一步的量表设计提供依据。
按卫生部医疗机构分级、分类管理方法从上海市二、三级医院中随机抽样30所,其中“三级医院”20所,“二级医院”10所。临床药师部分根据上海市临床药师岗位设置标准的最低要求,三级医院发放3份问卷,二级医院发放2份问卷,管理人员部分每所医院随机抽取1名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其他对象每所医院发放10份问卷。于2009年2月-2009年6月其间由复旦大学药学院给被调查医院发介绍函,说明调查目的,请各医院和被调查人员给予支持;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到被调查医院实施调查问卷的发放、填写指导和回收等工作。
采用Epidata3.0软件双人双输入方式录入资料,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仔细检查,筛除无效问卷。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计算Cronbach's alpha系数对量表进行内在一致性分析;对量表和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量表各个题项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以平均值为每个被调查者的综合认知和评价情况,通过t检验和单因素变异数分析探讨不同背景的调查对象的认知和评价是否存在差异;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探讨调查对象的认知和评价是否存在结构性差异。
结论:
本次调研针对各类卫生专业人员的特征与临床药学的关系设计问题,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调研问卷发放量大,涵盖范围广,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到要求。调查对象涵盖了性别、年龄、学历、专业、岗位、技能、工龄等不同类别和层次的人群,有较强的代表性。调研各量表的信度系数均大于0.6,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各类调查对象的量表评分大于3分,表明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大家对临床药学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是非常充分,对于某些问题上存在误解。所有题项得分的标准差均小于1,说明调查对象在这些问题的认知和评价差异较小。对管理人员的调研结果显示多数管理人员都是通过法规文件强制性的接受临床药学这一概念,对临床药学工作的价值没有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导致认知和评价较低。
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职业卫生工作人员对临床药学认知和评价的影响因素不同,且部分因素呈现一定的规律。在临床药学工作下一步规划、发展、宣传以及政策制定上,应考虑这些影响因素。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卫生工作人员对临床药学认知存在结构性差异,在临床药学工作下一步规划、发展、宣传以及政策制定上,应考虑结构性差异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