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上皮性卵巢癌侧群细胞分离、鉴定及其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姜桦  
【摘要】: 上皮性卵巢癌侧群细胞分离、鉴定及其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将上皮性卵巢癌细胞以Hoechst 33342染色后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探讨卵巢癌侧群(SP)细胞的分离方法、干细胞特性和裸鼠体内致瘤能力,研究卵巢癌SP细胞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通过慢病毒将GFP基因转入卵巢癌细胞中,分选GFP-SP细胞后以GFP作为示踪标记,追踪GFP-SP细胞在裸鼠体内的荧光表达和肿瘤成像检测。 材料和方法:1.选用人卵巢癌细胞株ES-2、HO-8910PM、HO-8910、SK-OV-3和CAOV-3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以Hoechst 33342染色,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拒染Hoechst 33342的比例。Verapamil作用下的Hoechst 33342拒染率作为对照。2.分选拒染Hoechst 33342的侧群(SP)细胞和NSP细胞,以单克隆抗体检测SP细胞、NSP细胞和未分选细胞表面CD24、CD44、CD45、CD54、CD62L、CDll7、CD133等表面标记的表达。3.收集SP细胞、NSP细胞和未分选细胞,以TRIZOL裂解液分离提取RNA,以RT-PCR法检测Nanog、Oct-4和BCRP等多能基因的表达,并以软琼脂半固体培养法和裸鼠皮下注射体内成瘤比较SP、NSP细胞的集落形成和致瘤能力。4.通过对细胞Transwell跨微孔膜迁移、穿透Matrigel以及贴壁能力的比较,了解SP细胞、NSP细胞在肿瘤侵袭能力方面的差异,并以人类全基因芯片分析SP细胞和NSP细胞在细胞黏附、侵袭方面的基因表达的不同,探究SP细胞和NSP细胞在肿瘤发生、转移中的作用。5.以慢病毒转染GFP至人卵巢癌细胞株ES-2、HO-8910PM,摸索Ubiquitin启动子构建的慢病毒颗粒对该2株细胞的最佳转移MOI。6.以流式细胞仪分选表达GFP的卵巢癌细胞株,获得高纯度的GFP-ES2和GFP-H08910PM,检测GFP表达对Hoechst 33342染色的影响。再以流式细胞仪分选GFP-SP细胞,将分选后GFP-SP细胞注射入裸鼠皮下,观察GFP-SP细胞的的致瘤能力,并在体观测GFP-SP来源肿瘤的荧光成像。 结果:1.卵巢癌细胞株中有一群能将Hoechst 33342泵出细胞外而不被Hoechst33342染色的细胞,Verapamil能降低细胞拒染Hoechst 33342的能力,这群细胞即为侧群细胞。2.SP细胞的比例和细胞BCRP的表达水平有关。ES-2/SP细胞表达Nanog、Oct-4等多能性基因,软琼脂中形成集落的数量比NSP细胞多。3.SP细胞体外贴壁培养时多呈簇状或集落性生长,细胞呈现鹅卵石或圆形;形成的集落细胞排列比较致密,向集落外扩展迁移的能力低。NSP细胞体外贴壁培养时多散在分布,细胞呈梭形或长条形;形成的细胞团比较疏松,向集落外扩展迁移的能力强。4.SP细胞穿过微孔膜的活动度和侵袭力都弱于NSP细胞。5.人类全基因芯片分析发现p-整合素、ICAM-5、CAM-1、各型胶原、层连蛋白、纤连蛋白等多种黏附分子受体/配体在SP细胞中的表达低于NSP细胞,protocadherin 7和CXCR4的表达高于NSP细胞。6.SP细胞在体外培养一定时间后,有部分细胞转为NSP细胞,但细胞拒染Hoechst 33342的比例仍高于NSP细胞培养后的Hoechst 33342拒染率。7.经流式细胞仪分选的HO-8910PM/SP细胞直接植入裸鼠皮下,其成瘤能力强于NSP细胞。8.分选纯化ES-2/SP细胞直接植入裸鼠皮下不能形成肿瘤,但体外培养后却能成瘤,而且致瘤能力仍强于NSP细胞,说明SP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发生了变化。9.Ubiquitin启动子构建的慢病毒转染不影响卵巢癌细胞拒染Hoechst33342的能力,分选的GFP-SP细胞仍能在裸鼠体内形成表达GFP的肿瘤,成瘤能力和未转染细胞相比没有显著变化,GFP阳性肿瘤在成像系统中可见荧光表达。 结论:1.卵巢癌细胞株中有拒染Hoechst33342的SP细胞,SP细胞表达多能性基因,具有干细胞特征。2.SP细胞和NSP细胞相比,集落形成能力高于NSP细胞,但黏附能力和侵袭能力比NSP细胞弱,说明在肿瘤生成过程中,SP细胞作为肿瘤干细胞决定了肿瘤的发生,NSP细胞则有助于肿瘤细胞在局部组织中的侵袭,肿瘤干细胞在不断的自我更新和向NSP转化的过程中完成在局部的积聚和浸润,最终导致肿瘤的形成。3.慢病毒转染并不影响卵巢癌SP细胞的成瘤活性,病毒转染和GFP标记可以作为研究某一特性基因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工具以及肿瘤细胞在动物活体内生物学行为的示踪标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燕鑫,陈春玲,张岩,廖秦平;61例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相关临床因素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2 吕艺;;上皮性卵巢癌ki-67基因表达及意义[J];黑龙江医学;2008年01期
3 米爱;;研究证实喝咖啡可抗癌[J];科学大观园;2008年08期
4 俞远京;苏志杰;周智君;马亚东;;东方田鼠卵巢癌模型病理学观察[J];中国兽医学报;2008年09期
5 杨丽娜;;卵巢癌静脉化疗的血管护理[J];山东医药;2008年31期
6 王弋;胡芝;柯晓慧;蒋联萍;;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筛查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特异性蛋白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年06期
7 东梅;徐杨;张颐;;NF-κB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辽宁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8 黄翠萍;林伟;王翔宇;王蓁;;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uPA及uPAR的表达(英文)[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01期
9 向江东;李双弟;张佳荣;王炎秋;杨懿霞;刘雪莲;席晓薇;万小平;;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在卵巢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07期
10 黄春梅;;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综合治疗效果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04期
11 黄雪艳;李福琴;;转录因子E2F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12 周慧梅;黄惠芳;潘凌亚;沈铿;吴鸣;杨佳欣;郎景和;;血清CA125值的变化对判断上皮性卵巢癌疗效及预后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03期
13 周宇涵;吴绪峰;;骨桥蛋白联合CA125检测对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14 沈太敏;赵纯全;赵涌;令狐华;;接合物蛋白Crk和CrkL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08年11期
15 东梅;张颐;;PKCα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辽宁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16 刘会忱;;35例上皮性卵巢癌复发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年18期
17 陆晓兰;顾斌;蒋小平;叶玉梅;樊华;;上皮性卵巢癌术后血清糖类抗原125回落幅度与细胞核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计数的关系[J];中国临床医学;2009年03期
18 黄娟;张俊洁;;Claudin-3和E-cadherin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03期
19 左建中;夏姿芳;钟永;张建芳;易伟斌;李志军;胡薇薇;;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年06期
20 张宇;谌小卫;叶敏娟;曾智;李小毛;;评价血清CA_(125)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意义[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喆;李艳芳;刘富元;冯艳玲;侯景辉;赵美卿;;上皮性卵巢癌中UPA、PAI-1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哈建利;张泽波;褚启龙;;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其与MVD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3 马瑛;彭芝兰;;上皮性卵巢癌中maspin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卢仁泉;郭林;沈烨红;;HE4作为新肿瘤标志物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应用价值[A];2010’全国肿瘤分子标志及应用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5 马荣;隋丽华;陈曦海;刘娟;唐丽萍;;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唐步坚;;复发上皮性卵巢癌的化学药物治疗[A];第七届广西肿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周慧梅;黄惠芳;潘凌亚;沈铿;吴鸣;杨佳欣;;血清CA125值的变化对判断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临床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李文录;姚欣;田菁;;卵巢癌规范性外科治疗的意义[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刘超;马晓艳;;卵巢癌腹水DNA倍体分析及血清、腹水、组织中CA_(125)检测意义[A];东北三省第四届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程蓓;郭轶男;吕卫国;万小云;陈亚侠;谢幸;;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13例分析[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淑惠;53BP1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姜桦;上皮性卵巢癌侧群细胞分离、鉴定及其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吕雯;肝再生磷酸酶-3与上皮性卵巢癌转移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拮抗剂的治疗[D];浙江大学;2011年
4 龙丽;NFATc1自身抗体及其抗原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5 王毓;ATP-柠檬酸裂解酶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D];山东大学;2012年
6 王宇;FoxM1剪接异构体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相关功能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7 郑靖芳;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及早期诊断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李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化合物对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SKOV3抑制作用的体内外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9 高敏;NAC1/FOXQ1分子通路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蔡小兰;CIAPIN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增殖作用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鸽;卵泡刺激素与上皮性卵巢癌移植瘤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蒙蒙;紫杉醇剂量密集方案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meta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贺小燕;HMGB1、HE4和CA125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D];兰州大学;2011年
4 王淑丽;联合检测血清及尿液中Bcl-2与血清CA125水平对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D];郑州大学;2010年
5 辛亚兰;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SMRP及IL-17联合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D];兰州大学;2011年
6 王帅;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Ki67和PCNA的表达及有丝分裂指数[D];吉林大学;2010年
7 陈艳;血清CA125测定预示上皮性卵巢癌初次手术结果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5年
8 尉文功;生长抑素受体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9 方媛媛;MRP-1/CD9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10 刘明艳;Caspase-3和Fas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邰举;精液能够杀死卵巢癌细胞[N];科技日报;2003年
2 张中桥;卵巢癌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关[N];民族医药报;2000年
3 邰 举;韩国医学专家发现精液能够杀死卵巢癌细胞[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