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人文精神的消隐与回归

张娜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浪潮为中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与高速发展的物质文明不相适应,精神文明发展速度相对滞后。物欲的膨胀、精神的匮乏和人情的淡漠,使现代人在现实社会中迷失自我,当前中国的人文精神正面临失落的境地。因此,关注人本身、实现人文精神的回归成为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正是试图通过对人文精神的概念分析、历史探寻和对比分析等多维研究,为中国当前的人文精神回归找寻方向,并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所启发。 人文精神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和历史的范畴。文章开始首先通过词源学分析,对人文精神进行了概念的界定。然后,通过对人文精神的历史溯源,对人文精神进行了历史的阐释。最后,结合历史和现实,提出当代中国人文精神所包含的三个现实内涵:肯定人们的合理物质需要,反对过度的物欲;重视人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倡导相互关爱。 人文精神的消隐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们认为,人文精神在当代中国的消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在高扬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同时,对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给予深入地批判,客观上造成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当代社会的割裂。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纷纷涌现。享乐主义激发人们无尽的物质欲望;自由主义造就极端个人主义;工具理性也不断加大对人文精神的胁迫。三是市场经济对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和竞争的运作模式,也不断侵蚀着仅存的人文精神。 要避免当前中国的人文精神危机,就必须从历史中汲取养料。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蕴藏着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人文精神。先秦儒学先义后利的义利观,为我们展现了合理的价值观;“内圣外王”的道德理想为人们提供崇高的人生境界;“仁者爱人”的思想展现了仁爱的人伦关系。西方非理性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宗教精神对人的终极关怀也彰显着人文精神。此外,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异化理论和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的描绘,无不闪现着马克思本人对人文精神的深刻关注。 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回归现实,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回归必须植根于中国的土壤。中国当前正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人的关注,可以说人文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机制体系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人文精神的构建只有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才可能生根发芽。本文对共同富裕的社会、文明的社会和后陌生人社会的设想不仅顺延着人文精神的历史逻辑,也加入了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考量,两者的结合必将为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邓晓芒;当代人文精神的现状及其出路[J];开放时代;1997年02期
2 李莉;科学管理应与人文精神关怀相融合[J];领导科学;2003年16期
3 杨洋;人文精神的缺失与知识分子的使命——中国社会科学院周国平研究员访谈录[J];探索与争鸣;2003年06期
4 孟建伟;论创新文化之魂[J];新视野;2005年04期
5 杨思远;;和谐河北构建中人文精神与法制建设的作用[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年01期
6 雷好利;林世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科学发展观[J];党政论坛;2006年07期
7 李里;;论人文精神及其现代价值[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胡晓文;;人文精神与民主意识的培育[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杨刚勇;刘继国;蔺蔚青;;论人文龙岗[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7年06期
10 夏中义;;人文精神与“精神成人”[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09年08期
11 徐金超;;人文关怀: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取向[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12 朱永新;;中国教育的人文缺失[J];领导文萃;2009年22期
13 田红;;浅议图书馆人文精神[J];世纪桥;2011年09期
14 王红;肖宗娟;;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探析[J];世纪桥;2011年11期
15 ;纠正对“人文精神”的片面理解[J];前线;1999年11期
16 许启贤 ,刘晨晔;人文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1年01期
17 陶成文;理工科院校应强化人文精神培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02期
18 靳桂玲;探讨大学之人文意蕴[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9 王丽;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必须发扬人文精神[J];世纪桥;2005年03期
20 何伟;人文精神在企业文化中的地位[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福华;;人文精神在住院处工作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任向阳;;人文精神——知识经济的营养液[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3 孙冬梅;;现代医院管理要提倡人文精神[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军;朱永康;张勇志;陈柏松;;试论人文精神与图书馆[A];图书馆与人文精神——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姚昆田;;五缘文化与中华传统人文精神[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兆德;;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的一点思考[A];发展篇——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十辑[C];2004年
7 郭讲用;肖焕禹;;体育传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弘扬[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王世谊;;科学发展观与人文精神的提升[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杨亮生;;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文精神渗透[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胡高荣;王毅;;弘扬人文精神,深化写作教学改革[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娜;人文精神的消隐与回归[D];复旦大学;2010年
2 宫福清;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黄红生;论虚拟技术的人文价值[D];东北大学;2008年
4 王玉柱;当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D];吉林大学;2012年
5 张利;宋代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D];河北大学;2008年
6 宋承祥;教育结构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8 吴笛;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D];浙江大学;2004年
9 杨瑛;走向反思建筑设计学——建筑设计知识批判与重建[D];重庆大学;2004年
10 刘子贵;论“两种文化”矛盾与人文精神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文;人文精神与教师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慧;九十年代文学中人文精神的内在理路及具体呈现[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锦玲;现代人文精神的文化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颜廷凤;人文精神与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邰哈斯其木格;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唐超;关于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问题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朱琳;历史教学改革中的人文精神[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8 范宜涛;论武警学员人文精神的培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牛福;我国人文精神对职业篮球运动员竞技水平影响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英楠;儒家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信银行大连分行职工 辽宁大连 王景峰;厚积薄发 融会贯通[N];桂林日报;2007年
2 本版编辑 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 沈凤姣 牡丹江医学院 薛宁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赵旭 牡丹江师范学院 高鹏超 黑龙江省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李懿娴 牡丹江市委宣传部 陈再重;铸就精气神[N];牡丹江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辛闻;让人文精神渗入人们的心灵[N];天水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陈明;用人文精神塑造独特的城市品格[N];中国建设报;2003年
5 市委宣传部理论处;打造“软实力” 化为“精气神”[N];重庆日报;2006年
6 邵康庆;重庆人文精神与图书馆[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记者 谢小芬;“桂林人文精神解读”网上论坛“开谈”[N];桂林日报;2007年
8 金涌滕礼 刘伟 罗雪燕 邱晶晶;让人文精神成为深圳独特气质[N];深圳特区报;2007年
9 张同吾;走向人文精神的高地[N];文艺报;2006年
10 记者 王坤宁;《圣土不老》讴歌边关人文精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