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及对策的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划分不够明确。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地面规划的关系不够协调。不同层次地下空间的开发存在一定的矛盾。缺乏大规模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的支持。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到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论文构建了一个能够评价地下空间发展可持续性的评价模型。重点研究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对生态、环境和资源角度的可持续发展定义的简单回顾,论文认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定义为,以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经济技术可行性为前提,考虑地下空间开发的未来发展需要,避免破坏性开发,使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效益达到最大化的发展模式。通过就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地下空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相关研究综述,论文提出应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考虑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同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城市功能、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和限制,构建指标体系作为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础框架。
论文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概念、特征、结构、功能,将其归纳为生存支持、发展支持、环境支持、智力支持4个子系统。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三级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评价结果为基础,论文提出了提升各子系统可持续能力的相关对策。论文的主体内容及主要创新点如下:
按照相关性、系统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全新地构建了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地下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总目标,以4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分目标,各分目标之下设置主题层和指标层,包含4个递阶层次、72个指标。该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某一时期内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状况,能够监测其发展趋势。
提出了一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来计算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方法。三级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按照由指标到总目标的顺序聚合。第一级评价从具体的指标聚合到主题层。第二级评价从主题聚合到分目标层。第三级评价从分目标聚合到总目标。通过专家评分法确定指标的基础数值。将各主题、各子系统及整个系统的模糊评价矩阵,分别同各级权重矩阵相乘,最终得出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结果。
针对各子系统的薄弱环节,从开发规模、发展模式、投融资方式、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