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房地产开发企业持续经营投资决策研究

王建伟  
【摘要】:随着房地产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业的周期波动对国民经济周期的影响越来越大,而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对房地产业周期波动的影响不容忽视,同时持续经营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课题。所以,研究房地产企业持续经营的投资决策行为有着重要意义。 房地产企业持续经营是指有别于为实施单一项目而设立项目法人的多项目运做、不因项目结束而结束的持续运营的企业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的特点是企业在决策投资新项目时必须考虑现有资产、企业历史形成的管理模式、营销模式,更重要的是必须考虑企业的长期投资战略。基于此,开发企业持续经营的投资决策是在既定的企业投资战略基础下,结合市场因素和企业自身因素综合判断投资机会的各项经济参数,进而把投资机会与企业现有资产进行整合,以整合效应作为企业投资决策的依据。 在众多企业决策目标中,企业价值增加值比较适合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持续经营的投资决策。企业价值增加值的指标包括企业管理能力的变化、企业营销能力的变化、企业产品创新能力的变化、企业产品复制能力的变化、企业赢利能力的变化、企业风险水平的变化和企业资金融通能力的变化等七项,企业价值增加值就是这七项指标的加权平均值。围绕企业价值增加的企业投资决策流程再造需建立企业各价值创造环节的人员组成决策小组。 企业的投资战略中,企业的市场定位从企业角色定位和产品定位两方面考虑,投资时机的选择是综合企业生命周期和行业周期波动综合选择,投资区域选择则必须综合考虑区域政策环境、市场化程度、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房地产供求情况以及消费力情况等因素,项目规模不足于影响区域供求情况时的投资规模决策主要依据项目本身的经济性、项目规模大到影响区域总供求情况时的投资规模决策则需考虑过量损失和不足损失的均衡,企业总投资规模可以根据企业的资金边际成本和投资边际收益来决策。 持续经营企业对投资机会的市场价值、开发成本、周期等项目经济参数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企业自身的因素对项目的影响。在投资机会市场价值的判断中除进行周密的市场研究外,还需结合企业的营销能力进行修正;对投资机会成本的分析也是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具体管理能力进行分析;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荆华;;我国房地产市场方兴未艾[J];砖瓦世界;1992年19期
2 徐良堆;香港房地产管理制度透视[J];特区经济;1993年02期
3 ;江西赣州地区房地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J];经济研究参考;1993年Z4期
4 徐林宝;上海外向型房地产业的运作[J];城市开发;1994年06期
5 夏克平;积极稳健地开展房地产金融业务[J];新金融;1994年10期
6 齐中敬,桂彦中;科学地评价我国房地产业态势[J];投资理论与实践;1994年07期
7 周仰军;吴新建;;香港房地产运作面面观[J];北京房地产;1994年01期
8 房;;建设部房地产业司通知——不得给一平方米单位产权发放证书[J];城市规划通讯;1994年07期
9 文琼惠;浅淡房地产业的成本及降低成本的措施[J];四川会计;1995年11期
10 赵国平 ,诸秋根;规范房地产企业税收的见解[J];上海企业;1995年03期
11 杜政清;日本新加坡土地市场和房地产业的宏观管理与决策启示[J];中外房地产导报;1995年03期
12 小凡;国家制定近期发展规划 确定房地产业若干财政政策框架[J];中国房地信息;1995年11期
13 ;企业顾问[J];特区经济;1997年01期
14 梁运斌,李立荣;房地产业在住宅建设成为新经济增长点中的地位探讨[J];中国房地信息;1997年08期
15 李文;;风满航帆:炽热的香港房地产业[J];市场经济导报;1997年06期
16 孙小素,李树人;加快房地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山西统计;1998年06期
17 祝瑞波;;启动南京房地产业的政策建议[J];改革与开放;1999年01期
18 吴克春,初中海;秦皇岛市房地产业的现状分析及今后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房地产;2000年02期
19 寒江雪;上海房地产业宏观背景分析[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0年16期
20 赵云践;徐洪斌;;任志强 做最好的——华远老总的肺腑之言[J];英才;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友安;;试论房地产业的主导地位[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2 张永岳;;以“四个率先”指导,促进上海房地产业的转型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3 王德发;;上海市房地产业未完全显现出支柱性产业特征——对房地产业列为上海支柱产业的质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4 卓武扬;;IT业与房地产业结合的思考[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蒋正华;;房地产业是振兴东北的一支主力[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6 刘晓铬;周毕文;;浅谈房地产品牌创新[A];中国商品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戚名琛;;从台湾房地产业发展轨迹看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A];中国土地科学二十年——庆祝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8 刘光中;张玉;肖爱艺;朱歆玥;;房地产业在四川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基于四川省投入产出表的分析[A];中国运筹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卷)[C];2004年
9 穆广荣;陆效平;;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对房地产业发展之影响探讨[A];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研究——中国土地学会199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10 张跃庆;;加入WTO,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影响和应当采取的对策(摘要)[A];课题研究报告与论文选编(1995年-2000年)[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伟;房地产开发企业持续经营投资决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2 陈雪松;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3 晏国菀;经济增长、房地产业发展及宏观调控[D];重庆大学;2010年
4 李玉杰;中国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关联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陈国贵;基于房地产业视角的中国沿海区域城市旅游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农科;中国房地产业安全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费滨海;发展型产业政策与中国房地产业的变迁(1992-2012)[D];上海大学;2012年
8 李艳双;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方军雄;公司治理视角下的企业持续经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耿建明;中国房地产业市场结构、竞争机制及企业竞争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海平;中国城镇住房制度变迁中的非正式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何斌;房地产业推行网络广告的策略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书奇;河南建业地产公司员工关系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袁则;房地产企业品牌资产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崔继田;我国房地产业实施大规模定制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加刚;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筹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朱敏;构建我国房地产业战略联盟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胡三宁;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分析和防范[D];天津商学院;2006年
9 毕欣;发达国家房地产业的发展及其启示[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吕其银;我国房地产业并购战略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鸣;房地产业如何应对宏观调控[N];白银日报;2005年
2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纪玉山;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房地产业发展[N];长春日报;2005年
3 潘峰;地产智慧之诡辩[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4 汪利娜;建立长效机制避免房地产业大起大落[N];建筑时报;2004年
5 谢亚秋;昆明房地产业资本涌动[N];中国商报;2003年
6 胡思哲(作者系安阳市城房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房地产业需要塑造品牌[N];安阳日报;2006年
7 葛云;房地产失控了吗[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8 岳德亮;浙江地税收入对房地产业依存度上升[N];中国税务报;2007年
9 筱美;谨防全球房地产市场风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10 记者 丁雄英;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N];杭州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