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竖向地震作用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马莉  
【摘要】:据震害现象和地震记录显示,在一些地震中竖向地震作用很大不容忽视,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日益重视。本文主要研究竖向地震动对框架结构及其构件抗震性能的影响。 文中应用编制的竖向和水平地震联合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分析程序对两个框架结构进行分析,一个框架结构是单层单跨,另一个是五层单跨。分析时采用两种地震波输入形式:一种是同时输入水平地震加速度和竖向地震加速度,另一种是仅输入水平地震加速度。通过两种情况下结构动力响应的对比,分析研究竖向地震动对框架结构的影响。混凝土框架分析模型采用杆系模型,其中柱采用多弹簧模型,柱端的混凝土和钢筋作为弹簧考虑以便反映柱轴力与弯矩—曲率的耦合关系,弹簧的滞回关系根据材料特性确定,柱截面的转动符合平截面假定;梁截面弯矩—转角关系采用三折线滞回关系模型。文中选取了两种天然地震波EL-CENTRO波和Kobe波,用于结构时程分析研究。 通过分析研究,表明竖向地震作用会加大框架梁的垂直位移和跨中弯矩,但对框架柱轴力的加大作用及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框架结构跨度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建议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以及内力重分布引起的梁跨中弯矩的加大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类维锋;;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2 李金星;;汶川震害中框架结构破坏分析及设计建议[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7期
3 姜晓红;;住宅抗震性能的评价[J];住宅科技;2011年06期
4 陈天华;;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5 杨亚彬;张建伟;曹万林;董宏英;;圆钢管混凝土边框内藏钢桁架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3期
6 王建红;张金礼;唐学春;;简述框架结构设计中的要求把握和原则理解[J];甘肃科技;2011年13期
7 谭燕秋;原璇璇;;粘滞阻尼器在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减震作用研究[J];四川建材;2011年04期
8 刘德义;;浅析框剪结构存在的问题和措施[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04期
9 洪叶;朱杰江;;多层混凝土住宅结构优化研究[J];建筑结构;2006年S1期
10 周云;彭水淋;吴从永;尹庆利;郭阳照;;新型框架阻尼填充墙的设计与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年04期
11 苏晓春;;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简析[J];湖南农机;2011年07期
12 李竞;;民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分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5期
13 程懋堃;;关于无梁楼板结构的抗震能力[J];建筑结构;2011年09期
14 郭晓梅;张朝辉;李静;;小高层住宅结构体系比较[J];建筑结构;2006年S1期
15 陈鑫;阎石;季保建;;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滞回耗能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3期
16 王斌;李启才;;悬臂梁段拼接节点耗能的刚性钢框架时程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7 刘志军;;从震害看框架底部架空层的结构设计[J];福建建筑;2011年07期
18 李萍;刘永;刘绒;;小跨高比连梁配筋方案的研究与发展[J];企业导报;2011年09期
19 邵楠;;青海玉树地震建筑震害浅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年04期
20 颜晓程;;框架结构设计中“强柱弱梁”的成因分析及抗震建议[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万林;张亚齐;尹海鹏;张建伟;;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进展[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韩重庆;孟少平;;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方法的进一步研究[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3 韩淼;李守静;刘健兵;;设防水准对典型框架结构土建工程造价的影响[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4 李远辉;李楠;杨桂平;;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的连接与消能减震技术探讨[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何金胜;王社良;;楼板面外刚度对框架结构抗震分析的影响[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6 孙鹏;贾连光;汤扬;成维根;;考虑填充墙参与工作的钢框架结构pushover分析[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慕光波;王连广;朱淼岩;;钢骨混凝土结构的技术经济分析[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8 姜忻良;陈敖宜;王铁成;李忠献;陈志华;王承春;;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蔡益燕;;几种新型组合和混合结构体系[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沈冯强;林峰;;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有限元模型[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训成;火电厂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黄选明;带暗支撑短肢剪力墙及筒体结构抗震性能试验及理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3 高慧婷;Fe/Zn复合材料及液压阻尼器抗震性能数值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施刚;钢框架半刚性端板连接的静力和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5 刘肖凡;箱形转换层上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黄雅捷;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及性能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7 辛立民;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弹塑性时程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8 张雪松;翼缘狗骨式削弱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许成祥;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于劲;钢异形柱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莉;竖向地震作用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杨梅兰;竖向地震对框架结构水平抗震性能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5年
3 王莲花;地震区异型柱框架结构工程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4 王丽萍;混凝土结构基于静力弹塑性方法的研究和应用[D];新疆大学;2005年
5 王赫;受压钢管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张卫东;考虑施工缝影响的框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7 黄晶;钢纤维高强混凝土预应力扁梁框架结构的拟静力抗震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8 王春波;摩擦耗能支撑框架结构减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9 张朋来;静力Pushover分析在大震作用下变形验算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陈远峰;考虑施工缝影响的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甄书秀;房子如何防震备受关注[N];中国质量报;2008年
2 扬帆;震灾悄悄影响市民生活[N];无锡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商越;钢结构建筑抗震性能最好[N];辽宁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吴小敏;购房留意抗震级别[N];韶关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孔华 通讯员 冼云儿 谢宏栋;穗番禺区普查建设工程抗震性能[N];广东建设报;2009年
6 记者 庞磊成;我市将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潮州日报;2009年
7 通讯员 丁娟 蔡浩林;力助城建抗震性能普查[N];连云港日报;2010年
8 ;房屋的抗震性能不可小视[N];湖北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孙崇政;我市多层建筑结构或可改变[N];汉中日报;2008年
10 五合国际(5+1 Werkhart)结构工程师 刘平;从震害谈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上)[N];中华建筑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