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风—汽车—桥梁系统空间耦合振动研究

韩万水  
【摘要】:风—汽车—桥梁系统空间耦合振动是风—桥相互作用、风—汽车相互作用及汽车—桥梁相互作用三方面协调工作的结果,其振动特性决定于自然风特性、车辆动力特性、桥梁振动特性、车辆和桥梁气动特性相互影响等多种因素。在发展完善风—桥相互作用、风—汽车相互作用及汽车—桥梁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将风、汽车、桥梁三者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提出一个较为完善的风—汽车—桥梁系统空间耦合振动分析模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为了进行对现有抖振时域分析理论的实例验证,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全桥模型风洞试验中,不仅对抖振位移进行了测量,还通过在塔根布设动态应变片完成了桥塔内力的实测。采用改进的谐波合成方法实现了三维空间脉动风场的模拟,风场模拟时采用了风洞中实测的紊流风速谱。空间相关性是影响桥梁抖振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杭州湾跨海大桥风洞试验中,对风洞空间相关性进行了测量研究,并在风场模拟时将衰减因子取为实测值。同时,介绍了桥梁结构上的不同风荷载的处理方式,编制了相应的非线性颤抖振动力分析程序,并采用了不同的数值算例进行验证。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例,探讨了桥塔和斜拉索上的脉动风、空间相关性、Sears函数以及风谱对抖振响应的影响。 2、对现有车辆的类型进行合理的划分,选择典型车辆进行风洞试验以获得其气动力系数。采用一个更加合理的、符合实际并能较全面考虑众多因素的侧风作用下车辆动力分析模型,在考虑路面粗糙度和车辆悬挂系统的基础上,能够预测行驶在路面上的车辆突然受到侧向阵风的安全性。探讨了路面粗糙度,干、湿、雪、冰路面状况以及车辆悬挂系统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获得了侧风作用下典型车辆的安全行车风速标准。此外,对侧风作用下行驶于路面上车辆舒适性进行评价,并对路面粗糙度、平均风速以及车速对车辆驾驶舒适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3、将整个汽车—桥梁系统划分为车辆与桥梁两个子系统,引入汽车—桥梁系统几何协调条件和力学平衡关系,采用分离迭代法编制了汽车—桥梁系统空间耦合振动分析程序,并分别采用集中力匀速通过简支梁、弹簧质量系统匀速通过简支梁和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动载试验对程序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以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为工程实例,运用所编制程序详细研究了车辆数目、车辆间距、不同车道、车辆相向行驶、不同路况、以及不同车速时车流通过桥梁时桥梁的动力响应和冲击系数,同时对斜拉桥和悬索桥在车流通过时的振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4、为了考虑车轮相对于桥梁的侧向耦合关系,在车轮与桥面之间引入了一个特殊阻尼器,这个阻尼器的阻尼系数依赖于车辆与桥梁的未知运动。在综合考虑汽车—桥梁系统空间耦合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较为完善的风—汽车—桥梁系统空间耦合分析模型,该模型能够综合考虑桥梁的静风响应、抖振响应、汽车—桥梁耦合振动、风荷载对车辆的影响、系统的时变特性以及结构几何非线性和气动荷载非线性的影响等。运用所编制的程序研究了路面粗糙度、风速以及干、湿、雪、冰路面状况对行驶于桥梁上的车辆安全性的影响,并给出了典型车辆在桥梁上发生事故的临界风速;研究了侧风和桥梁振动对车辆驾驶舒适度的影响以及侧风和车辆移动荷载对桥梁振动的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韩大建,谭学民,颜全胜,苏成;香港汀九大桥抖振响应时程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11期
2 哈鸿;青洲闽江大桥的抖振分析及风载内力计算[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3 王浩;李爱群;;中央扣对大跨度悬索桥风致抖振响应的影响[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07期
4 韩万水;陈艾荣;;侧风与桥梁振动对车辆行驶舒适性影响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5 韩万水;陈艾荣;;杭州湾跨海大桥车桥空间耦合振动参数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5期
6 ;路面减速发电装置使道路更环保[J];生命与灾害;2009年04期
7 吴建华;梁佶;岑伟;;斜拉网格结构的风振响应分析[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周玉芬;赵林;葛耀君;;紊流积分尺度对桥梁抖振响应作用效应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0年08期
9 李晓渝,卢伟,蒋永林;考虑局部拉索振动的斜拉桥抖振响应分析[J];振动与冲击;2001年04期
10 陈雄峰;SBS改性沥青砼路面平整度的控制[J];公路与汽运;2005年05期
11 刘春华,项海帆,顾明;大跨度桥梁抖振响应的空间非线性时程分析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12 孙芳锦;殷志祥;;索膜结构考虑风与结构耦合作用的抖振响应[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3 刘刚亮,王中文,刘宏波,汪正兴;应用大型TMD抑制崖门大桥RC桥塔的抖振响应[J];世界地震工程;2002年02期
14 苏成,何滔;崖门大桥施工阶段风致振动时域分析[J];桥梁建设;2003年01期
15 韩艳;陈政清;;薄平板复气动导纳函数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16 聂永成;冯玉珍;;钢管混凝土拱桥非线性时域抖振分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10年01期
17 陈艾荣;顾明;项海帆;;调质阻尼器(TMD)对斜拉桥竖向抖振控制的试验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18 张华;单建;;薄膜结构随机风场模拟和耦合风振响应分析[J];工程力学;2006年10期
19 游新鹏;彭成明;王骑;;多塔斜拉桥施工态抖振时域分析[J];中外公路;2011年02期
20 刘任先;路面不平的概率模型[J];农业机械学报;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伦;陈艾荣;韩万水;杨鸿波;;杭州湾跨海大桥风荷载响应[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2 韩万水;陈艾荣;;侧风与桥梁振动对车辆行驶舒适性影响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7年
3 冯桂;林其伟;;基于DFBR场的影像表面粗糙度估计[A];1999年中国神经网络与信号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陈煜东;刘宇方;;本钢二辊光整机镀锌生产工艺的探讨[A];第二届薄钢板质量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升达;王如星;;镀铬层耐蚀性能的探讨[A];天津市电镀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于军慧;杨锷;钱玮;徐根美;;Ti(C N)基金属陶瓷刀片切削性能对比[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二届青年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刘丙方;马军;侯少平;徐群渊;;纳米粗糙度对神经芯片表面生长的神经元的影响[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杨志敏;王宇;鲜海;;毛化辊在邯钢冷轧厂的使用[A];2008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8年
9 黄平;;粗糙度对线接触弹流解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2年
10 李珍;陈文;李飞;艾常涛;靳福江;;退火温度对ZnO薄膜结构及光学性能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分会第三届全国特种玻璃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万水;风—汽车—桥梁系统空间耦合振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陈晓冬;大跨桥梁侧风行车安全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3 谭学民;大跨度斜拉桥风致振动时域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1999年
4 李永乐;风—车—桥系统非线性空间耦合振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5 周海俊;斜拉索振动控制理论与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6 罗雄;利用短期实际风速记录模拟极值风速及桥梁时域抖振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7 骆宁安;大跨度开口主梁斜拉桥的动力模型及风振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8 马麟;考虑驾驶员行为的风—汽车—桥梁系统空间耦合振动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朱保兵;拉索振动主动控制理论与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李丽;桥梁气动导纳函数研究及其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亮;西安市建筑开挖工地地表粉尘释放通量及控制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2 祁忆青;板式家具工序质量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管后春;单个粗糙裂隙中水流与溶质运移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4 王松伟;高精度角度光学元件超光滑表面的加工和检测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李丽;水电站无压尾水洞引风换热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崔保磊;生成地形细节层次的误差测度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7 孙晓勇;客运专线有碴轨道轮轨滚动噪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张瑞军;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沙尘暴源区粒度及地表参数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晶;基于虚拟仪器的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0 程浩;钢桁梁斜拉桥拉索抖振响应及疲劳损伤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蔚;四家跨国公司共助同济大学[N];中国质量报;2007年
2 首席记者 吴晓松 通讯员 高鸣;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研究启动[N];昆明日报;2010年
3 国都;同济科技:创投高校多重题材[N];经理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春;同济大学科技园 新政策引发新思维[N];科技日报;2001年
5 同济大学科技园管委会;同舟共济创新创业[N];科技日报;2003年
6 吴为民 记者 陶洪光;20余项目进入实质性研究[N];文汇报;2003年
7 吴长江贺永志 记者 段云行;同济大学师生双峰盘点古建筑[N];湖南日报;2007年
8 记者  沈秀红 孙飞翔 陆成钢;嘉兴联姻同济 书写四大惊叹号[N];嘉兴日报;2006年
9 ;建筑成为文化——经济事件[N];建筑时报;2006年
10 李雪林;全球每个人都要同舟共济[N];文汇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