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价值评估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政府改革的深化,电子政务成为国际、国内政府建设的热点,每一年投入到电子政务的社会资本正迅速增加,在新公共管理中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下,电子政务的价值和绩效评估就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对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技术和方法却还不成熟,在理论方法上仍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这一方面是由于电子政务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电子政务绩效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其中最核心的电子政务价值评估仍在探索之中。科学的电子政务价值研究方法,可以为电子政务建设、确定最优投资规模、制定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打造现代服务型政府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电子政务的价值及绩效研究是当前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及难点问题。
本论文采用经济学、系统科学、公共管理学和运筹学等学科方法作为理论指导,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结合政府流程,考虑到用户的参与,对电子政务价值评估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 第一部分介绍了本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二部分梳理了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的状况,综述了电子政务价值评估的国内外进展,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支持下的政府绩效评估的特点,论述了在我国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的必要性,讨论了电子政务价值研究所需要的理论学科支撑。
● 第三部分做了如下的研究工作:
(1)利用公共产品理论,结合我国的公共管理,分析了电子政务的公共产品属性,讨论了电子政务服务的公共性及其与电子政务层次性之间的关系,认为电子政务价值的研究应当建立在电子政务作为公共品的基本属性上。
(2)对信息化绩效做了分析,提出了一套信息化绩效分析的框架模型,用该模型对企业信息化绩效和电子政务绩效做了比较分析,并用该模型对“IT悖论”和“电子政务黑洞”做了解释。
(3)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一套电子政务价值评估的理论模型。对政府业务
流程再造和电子政务的关系做了分析,以此为基础,结合政府管理中的信息集成和业务集成,将电子政务服务分成了4种模型,对各种模型的运作机制做了分析和比较;在做了一定简化假设的基础上,对各模型中的用户成本和政府成本等做了定量的评估分析,并分析了各模型下的电子政务价值。研究认为:按信息集成和业务集成差异划分的4种模型中,基于一站式服务的模型Ⅳ相对最优;为更进一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政府流程重组(GPR)则是关键的和必需的;政府在规划建设电子政务时,应当采用以模型Ⅳ为基础的电子政务服务提供方式;在提供电子政务服务的流程中,政府(而不是用户)应当尽可能多的承担流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等业务,从而减少总的社会成本;从模型Ⅰ到模型Ⅳ,在经济学上存在着帕累托改进过程,即政府无需增加成本,只需作相应的政府流程再造就可以极大的减少用户成本。
(4)以上面建立的电子政务模型为基础,考虑用户的参与,在电子政务价值评估中引入条件价值估值法(CVM),再配合一些其它常用的公共管理技术方法和经济学理论,建立了一套可操作的电子政务价值经济评估的技术方法体系。
● 第四部分以昆明市电子政务为案例,调研了昆明市的电子政务支付意愿(WTP),并结合昆明市的电子政务流程模型,分析了昆明市电子政务的价值,对本文提出的评估技术方法进行了实证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