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隧道高水压段结构耐久性健康监测与损伤评估

翁其能  
【摘要】: 服役期的结构物,在内部的或外部的、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步发生老化、损伤甚至损坏,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将必然影响到建筑物的服役性能甚至结构物的安全性。结构损伤的研究也是历来已久,结构损伤的概念可以泛化为结构的偏离和下降,包括结构在使用中发生的各种使用条件退化,本身性能退化和常规意义上的局部损伤。缓慢型的结构实质性损伤和应力屈服状态下的应力损伤都会对结构的服役性能造成影响,实际工作中难以对结构实施精确的损伤识别与定位,只能从整体上把握它的演变趋势,并实时监测结构的工作行为,保证结构的“健康”工作状态。 本文研究的目标在于通过损伤识别理论的研究,并结合“健康”监测方法来识别高水压作用下的隧道结构长期损伤发展、损伤状态、把握隧道衬砌的实时工作状态、保证结构安全性。 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如下: (1)在高水压作用下隧道结构工作特性的基础上,确定并分析了隧道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的主要因素:隧道混凝土表面碳化、水压、水力致裂、钢筋混凝土衬砌中的钢筋锈蚀; (2)分析了隧道结构混凝土的水体渗透规律、水体渗透也混凝土裂缝开度的关系、裂缝开度与局部应力状态的相互关系; (3)讨论了损伤的定义和分类、研究了实质性损伤的表达、提出了应力损伤理论模型。损伤是工作状态下材料混凝土受劣化因素作用而产生的必然性服役性能衰退、下降现象,损伤可以分为实质性损伤和应力损伤;对实质性损伤在混凝土中形成的损伤带的表达进行了阐述和表达。对于应力损伤,则提出了损伤模型,模型包括:应力损伤的产生判剧,应力损伤的进程及应力损伤值的表达与求解; (4)在研究损伤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隧道结构基于测量数据的损伤应力识别法,此方法具有能有效把握结构损伤、简单、直接且易于操作的特点,但是其对结构损伤的定位仍是难以实现。 (5)综合工程实际,开发、设计了一套应用于隧道结构的健康监测系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嘉;;建筑给水系统的给水方式[J];山西建筑;2011年21期
2 邱云鹏;;现代城市消防建设管理中一些问题的思考[J];广东科技;2011年16期
3 汪海良;;常用与备用消防水泵切换条件的探讨[J];现代建筑电气;2011年06期
4 朱敏;;一场漏水风波[J];建材与装修情报;2011年06期
5 卢炘英;;恒温系统控制线路的改进[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0年03期
6 杨萍;马良;袁晓宁;杨进超;陈旻;;混凝土抗渗试验封模方法改进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0年11期
7 许振浩;李术才;李利平;陈军;张之淦;石少帅;;一种典型的岩溶隧道衬砌压裂突水灾害成因与防治[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8 姜丰年;黄代学;;工业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体现环保节能思想[J];中华建设;2011年07期
9 邓军;;浅谈节能低碳型建筑技术[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04期
10 郭强;李忠运;陈士玲;;次高层建筑二次增压供水方案探析[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11 杨开林;;控制输水管道瞬态液柱分离的空气阀调压室[J];水利学报;2011年07期
12 莫阳春;;隧道底部隐伏空腔充水对二次衬砌内力影响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5期
13 田世锋;;恒压供水系统的控制器设计[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14 张宜军;;一种钢管内表面氧化皮去除水压装置[J];流体传动与控制;2011年04期
15 陈馈;;琼州海峡隧道超大盾构关键技术初探[J];建筑机械化;2011年08期
16 郭中春;;用电位差法求电压[J];中学物理(初中版);1998年12期
17 骆文学;;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629高压充水溶腔处理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2011年04期
18 林培华;;湛江师范学院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水效能探讨[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9 许智勇;肖红盛;;一种浴缸泵的无水保护装置[J];科技资讯;2011年23期
20 陈利;;水处理配置“有花头”[J];建材与装修情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飞;李英;;水压作用下裂纹的边界元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2 姜继海;袁俊超;王强;;水压外啮合齿轮泵内流场的仿真与分析[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3 姚陈;陈祥国;;压制海洋水压记录多次波所涉及的理论问题[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宗娜;刘莹辉;;对高层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水压计算的分析[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5 李文平;刘启蒙;胡戈;孙如华;李小琴;乔伟;;高水压下构造破碎带突水“渗流转换”理论与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建安;;现行户用沼气池技术探讨及“活动罩水压沼气发酵装置”介绍[A];农村沼气发展与农村小康建设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7 林文录;;水压作用是水中尸体尸斑不明显的根本原因[A];第四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1991年
8 李苍松;何发亮;丁建芳;;应用三重空隙介质理论进行圆梁山隧道岩溶涌水量及水压预测研究[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9 黄晓东;黄炜;李荣玲;曹汉礼;许研;;宣钢炼铁厂西铁区高炉炉冷却水系统改造与生产实践[A];2008年中小高炉炼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黄晓东;黄炜;李荣玲;王云江;张志斌;樊峰;曹汉理;;宣钢炼铁厂西铁区高炉冷却水系统改造与生产实践[A];河北冶金学会炼铁技术暨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其能;隧道高水压段结构耐久性健康监测与损伤评估[D];同济大学;2007年
2 邓斌;水压轴向柱塞泵的特性研究与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3 李宗利;岩体水力劈裂机理研究及其在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分析中应用[D];河海大学;2005年
4 郑纲;煤矿底板突水机理与底板突水实时监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5 韩进;矿井水害监控及决策支持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6 刘钧玉;裂纹内水压对重力坝断裂特性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何双华;供水管网系统抗震可靠性分析及加固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丁焱;随机微分方程理论的应用与算法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9 姜德义;岩盐溶腔稳定性及失稳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10 韩晓凤;锦屏高拱坝施工期性态分析及整体安全度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士启;微机水压转速双闭环控制系统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2 田红霞;干式水压按摩舱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3 胡益;基于水压和水质目标的给水管网优化调度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张俊丽;水压测试系统及相关软件的设计[D];华北工学院;2003年
5 王艳珍;水压控制阀内流场的CFD解析及可视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刘向峰;透明蓄水围护结构生态原理分析与技术应用设计[D];天津大学;2004年
7 高新宇;应用螺旋水刀行面神经解剖术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8 刘桓龙;水压轴向柱塞泵的滑靴静压支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1年
9 聂志凌;水压充填型岩溶隧道突水机理及衬砌结构力学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李兴;复杂富水矿山突水风险与注浆设计综合分析与评价[D];青岛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元晖;岛内大部分地区昨水压趋稳[N];厦门日报;2009年
2 记者 邱禹;新立社区66户周转房居民吃水不再难[N];本溪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高松 通讯员 陈祝煌 卢丁聪;为有源头活水来[N];珠海特区报;2008年
4 记者 程连红;岭澳核电站水压试验泵 电源系统实现国产化[N];深圳商报;2007年
5 卞建国;二次供水改造完成七成任务[N];天津日报;2008年
6 万杰 盛连怀 许其宽;东台市缘何大水压境却有惊无险[N];中国水利报;2003年
7 黄俊 记者  顾晶;南昌供水SCADA系统启用[N];南昌日报;2007年
8 霍晓丽;省会桥西区汇宁街居民吃水不再愁[N];河北日报;2007年
9 王进;一建西太项目质量管理事事监控[N];中国石油报;2007年
10 记者 李耀华;城区部分地段供水不正常[N];连云港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