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公路隧道健康诊断计算模型研究

刘海京  
【摘要】: 隧道健康诊断研究作为隧道工程中新兴的研究方向,是分析和评估病害对隧道健康状态的影响程度并采取合理有效的养护和维修措施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将隧道病害的影响分为对隧道使用性能和承载功能两个方面,鉴于衬砌结构承载性能是隧道使用性能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重点研究带病害衬砌结构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病害对结构承载特征、承载能力及结构安全性能的影响。 结合目前隧道病害检测技术、病害分类与分级方法、病害成因分析等相关研究现状,本文提出了隧道病害研究的一般性思路。并结合隧道病害力学模型和健康诊断技术的要求,提出了基于隧道计算模型和健康诊断的病害分类和参数量化方法,然后结合荷载-结构法提出了隧道裂缝、厚度不足、材料劣化、背后空洞、附加荷载等病害力学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以山王庙隧道为工程实例进行了结构结构分析和安全性评价。并在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病害参数灵敏性分析。隧道病害不仅与衬砌结构自身的力学性态有关,也和施工方法以及围岩衬砌的相互作用模式有紧密联系。本文建立了考虑施工效应的地层-结构法病害计算模型,并建立了包含衬砌背后空洞、衬砌厚度不足等病害的计算模型及衬砌材料劣化的等效简化方法。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衬砌背后空洞、衬砌厚度不足等病害参数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规律,并结合计算结果分析了基于荷载-结构法和地层结构法健康诊断计算模型的优缺点。 衬砌裂缝是最常见的隧道病害,是衬砌结构破坏或失稳坍塌的重要原因,鉴于传统结构计算方法无法分析带裂缝的结构安全性,本文展开了带裂缝结构安全性判定方法的研究。首先针对混凝土和岩石等脆性材料的Ⅱ型断裂模式和机理提出了三种裂纹尖端破坏模式,结合宏观强度理论对三种破坏模式对Ⅱ型裂纹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比较,并得出裂纹尖端破坏只能是环向拉伸破坏,不能发生剪切型破坏或Mohr-Column摩擦型破坏的结论;然后结合现有的断裂判据,提出了带裂缝结构安全性判定方法,建立了带裂缝隧道结构模型和带裂缝衬砌结构安全性验算方法,并分析了裂缝位置、裂缝面摩擦系数、裂缝深度、裂纹角度等参数对带裂缝结构安全系数的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忠国;既有线隧道病害的整治方法[J];铁道标准设计;2002年05期
2 向晓军;龙泉山隧道病害治理[J];现代隧道技术;2005年02期
3 周立功,严炎兴,张惠生,张维平,杨峰,蒋晖;探地雷达技术在隧道病害检测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1998年03期
4 杜思村,彭立敏,刘小兵;渣洋隧道病害的综合整治技术[J];铁道建筑;1999年10期
5 朱常春,沈晓伟;大垭口隧道病害整治[J];隧道建设;2005年02期
6 李又云;谢永利;杨晓华;;隧道病害检测中探地雷达技术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6年02期
7 罗鑫;夏才初;;隧道病害分级的现状和发展[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12期
8 刘海京;夏才初;朱合华;罗鑫;;隧道病害研究现状与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9 卢颖明;陈礼伟;;既有隧道病害现象分类及原因分析[J];铁道建筑;2010年11期
10 黄波,吴江敏;运营隧道状态的综合评判[J];现代隧道技术;2000年01期
11 朱建立;;地质雷达测试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09年05期
12 马培广;;试析铁路隧道病害的原因与治理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13 陈礼伟;浅析隧道病害产生的原因[J];隧道建设;2004年02期
14 易震宇;;莲易路隧道防渗修复方案[J];公路隧道;2008年03期
15 刘新民;;铁路隧道常见病害分析及预防整治技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年23期
16 罗新文;罗云清;;孟良山隧道病害状况及整治措施[J];土工基础;2010年06期
17 张凤龙;栗家湾2~#隧道衬砌裂纹的整治[J];铁道运营技术;1997年03期
18 马召林,王晓琳;亭子垭隧道左线进口端软岩地基病害整治[J];岩土工程界;2005年02期
19 杨巧艳;查坤;;利用水平集水管整治翻浆冒泥病害[J];路基工程;2006年02期
20 王哲龙;王起才;马丽娜;;探地雷达在隧道病害检测中的应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增芳;;煤矿采空区铁路隧道病害变形特征及原因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朱常春;沈晓伟;;大垭口隧道病害整治设计与施工[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永强;;探地雷达在铁路隧道病害检测中的应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4 刘海京;郑佳艳;罗鑫;刘远明;;隧道病害分类方法与参数量化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永贵;肖宽怀;刘浩;孙宇;;地震CT与隧道病害诊治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马士伟;章元爱;梅志荣;;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全环整体模筑衬砌结构形式的试验研究[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傅刚;张林;;“八一”、“向阳”隧道衬砌开裂分析及治理[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高菊如;梅志荣;文志勇;马士伟;;铁路隧道全环整体模筑衬砌结构与设备的优化设计研究[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9 姜松湖;;铁路隧道病害(变异)诊断专家系统[A];首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10 马国英;;运营铁路隧道病害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海京;公路隧道健康诊断计算模型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罗鑫;公路隧道健康状态诊断方法及系统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张素磊;隧道衬砌结构健康诊断及技术状况评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康军;黄土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柱;隧道衬砌病害检测与处治措施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2 张小华;承德市公路隧道防排水问题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3 谢高鸿;运营公路隧道结构安全性分析及病害整治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兰宇;高速公路隧道维护加固对策的模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王春景;运营公路隧道结构病害安全性评估及综合处治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夏铃;公路隧道养护管理信息及其技术评价系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羽婷;聚类挖掘研究及其在隧道病害评价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程曙光;偏压隧道施工及病害处治技术[D];同济大学;2007年
9 孙凌燕;贝叶斯分类算法研究及其在隧道病害预测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马士伟;单线铁路隧道全环整体模筑衬砌结构优化设计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战锋 王忠霞 赵江平;铁路隧道病害的“啄木鸟医生”[N];人民铁道;2010年
2 记者 朝霞;重庆攻克裸洞 隧道病害治理难题[N];中国交通报;2011年
3 通讯员 凌勋伟 谭德新;二十五局集团开辟铁路扩能大通道[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5年
4 江泓;京广铁路打造平安大道[N];市场报;2003年
5 通讯员 王鲁林;铁一院完成宝成线整治定测[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8年
6 张涛 徐勇;架起高原腾飞路[N];解放军报;2009年
7 通讯员  邓兵 记者  李艳;我国铁路隧道首次贴“壁纸”[N];陕西日报;2006年
8 记者 陈云芬;技术创新提升我省连拱隧道建设水平[N];云南日报;2010年
9 吴丹、张镜、刘涛声;成渝高速路斥资2.15亿元大修[N];中国交通报;2006年
10 张忠华实习记者 杨青山;青海大坂山隧道将进行病害整治[N];中国交通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