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大众媒体在公共政策扩散中的作用

郑丽兰  
【摘要】: 在现代社会,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信息技术的革命,尤其是网络促进了政策知识和信息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国际组织、多边组织、地区组织等大力推行标准政策框架;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知识输出等;这些都使公共政策创新的扩散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 公共政策扩散的前提条件是政策过程从封闭转向开放、从排他转向包容。换言之,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多元政策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多元主体参与政策制定过程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大众媒体。本文在介绍了扩散、政策创新、大众媒体等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提出研究者独特的研究思路和假设条件。文章根据决策过程模型构建了大众媒体和政策扩散的作用模型,通过模型验证了大众媒体能促进政策扩散的功能。接着,文章引入并借鉴了创新扩散领域发展的较为充分的理论——技术创新扩散理论,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结合政策扩散的特征从理论上分析了大众媒体在政策扩散各个阶段、各个系统的作用。除此之外,本文还以徐州《都市晨报》为例,通过案例研究,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了大众媒体对政策扩散的促进作用。最后,文章对于进一步工作的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通过分析,本文不但论证了研究者提出的假设:1.政策扩散实际上是一个信息过程,扩散和媒体具有相关性,2.政策的制定者会通过媒体获得相关信息。而且得出了一系列相关的结论:1.大众媒体在政策扩散中能有效的传播信息,减少不确定性,促进创新采纳进程,提高扩散效果;2.大众媒体能促进创新的产生;3.从纵向上来看,在政策扩散的全过程中都有着大众媒体的身影;4.从横向上来看,大众媒体在政策扩散的整个系统中均发挥着作用;5.从实证分析来看,目前大众媒体在单个采纳政策创新的决策过程中作用明显。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竞希;;“性别错位”表演者活跃电视荧屏带来的思考[J];文学教育(中);2011年08期
2 谢飞;;社会转型期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1年25期
3 蔡惠福;;大众传媒要在回应时代挑战中肩负起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任[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4 李全彩;;媒体对大众应对危机的影响——社会心理视角[J];前沿;2011年13期
5 韩建华;;大众媒体对中西方政党的影响研究综述[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6 曹天府;李雪;;谁主导着时尚传播——大众媒体与时尚领袖的合作[J];新闻世界;2011年08期
7 吴翠珍;;变动的媒体、变动的青少年——2008年台湾地区青少年媒体行为调查[J];中国儿童文化;2009年00期
8 杨茜;;微博:构建公共讨论新平台——以新浪微博中的“救狗事件”为例[J];新闻世界;2011年07期
9 王涛;;把握四大关系,突破舆论影响力[J];青年记者;2011年18期
10 王亚楠;;对大众媒体财经报道的若干思考[J];青年记者;2011年18期
11 张杨;;从民主参与理论看人情社会中的媒体潜规则[J];青年记者;2011年20期
12 本刊评论员;;封面人物讲述的是一段经历[J];中国农资;2011年08期
13 吴伯凡;;“祛魅”微博[J];21世纪商业评论;2011年08期
14 吴志远;李轩;;对话即市场:新口碑时代对传统媒体的挑战——港大学习笔记之一[J];新闻前哨;2011年08期
15 高岩;;新媒介环境下公共领域的制约因素[J];青年记者;2011年17期
16 滕露璐;熊忠辉;;新媒体环境下的谣言传播与预防——从“抢盐”风波谈起[J];声屏世界;2011年06期
17 杨彬钶;;论传媒低俗化与社会核心价值的缺失[J];媒体时代;2010年10期
18 张成良;;大学生形象上升还是下降 社会媒体应该检讨[J];公关世界;2009年12期
19 胡曼筠;;报网互动策略探析[J];青年记者;2011年23期
20 段琳;;对媒体媚俗化倾向的几点思考[J];青年记者;2011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众媒体与西部开发[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2 徐剑;蒋宏;;上海专业科技传播人才的现状与发展策略[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高健;陈新石;游苏宁;;应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宣传科技期刊——参加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见面会”的体会与建议[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4 刘洋;;中国手机媒体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A];2007年中国通信学会“移动增值业务与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泽林;苏婧;;寻求互动基础 建立与大众媒体多元沟通模式[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杨臻峥;孙大柠;;对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战略的几点思考[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郭飞;;大众媒体对学术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比较两种文化与科学大战[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李冬梅;;大众媒体不能“科普失语”[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高健;陈新石;游苏宁;;进行源于论文的科技新闻发布是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欧阳云玲;;大众媒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分析——以广州垃圾焚烧事件报道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怀明;大众媒体与文学传播[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何威;网众与网众传播[D];清华大学;2009年
3 钟琛;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媒介文学事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王广进;论面临休闲时代的奥运会[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赳;英国妇女社会政治同盟参政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韧;对英文报纸书评的评价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G.D.Dharmakeerthi SRI Ranjan;关于跨国媒体对南亚农村群体的社会融合影响的社会学分析(斯里兰卡案例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武桂杰;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李伟;职业体育的注意力经济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10 马嘉;重学轻术:论日本高等新闻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丽兰;大众媒体在公共政策扩散中的作用[D];同济大学;2008年
2 羊晓莹;大众媒体对女性身体意象的影响:社会比较特质和比较方式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3 刘达青;大众媒体、同伴对大学生身体意象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解菲;城市大众媒体休闲传播的文本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陈畅;大众媒体对中国消费者社会化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陈莉娟;大众媒体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9年
7 王文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健康传播效果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程宇婕;风险传播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9 商伟;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媒介化”现象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肖遥遥;公共新闻理论初探及其在大众媒体中的运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蕾;“让医疗和药品广告在大众媒体上消失”[N];湘声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王研;方宁:大众媒体必须关注文学批评[N];辽宁日报;2011年
3 贺朝晖;国际风投看上中国大众媒体[N];民营经济报;2005年
4 ;大众媒体“覆盖”力不从心 分众媒体“渗入”水到渠成[N];中国经营报;2003年
5 卢育辉;科普,想说爱你不容易[N];广东科技报;2007年
6 许克锡 (作者系安徽铜陵日报首席记者);谣言频出凸现大众媒体“软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陈 明;论大众媒体参与公共政策的构建[N];中华新闻报;2003年
8 赵宗祥;“令箭”出鞘难为了谁?[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蒋国华;大众媒体要加强对儿童的研究和关注[N];中华新闻报;2008年
10 韩鸿 莫尚凝;农村灾后信息援助与媒介重建亟待加强[N];学习时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