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性有机质对砷形态及藻类有效性的影响
【摘要】:
砷(As)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它的存在形态及迁移转化过程决定了其生物有效性,并受到溶解性有机质(DOM)、水合金属氧化物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适合砷元素形态分析的HPLC-HG-AAS分析方法,结合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发射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水中溶解性有机质与砷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pH、光照、微生物、温度、DOM来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了DOM与砷在无定形水合氧化铁上的竞争吸附过程,并对砷的藻类有效性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初步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首先,以商品化腐殖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DOM对砷的吸附作用,研究证明,DOM能吸附As(V),并能将部分As(V)还原为As(III);环境因素对这种相互作用也有很大影响,不同pH条件下DOM对As的作用不同,在中性条件下砷与DOM结合量较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少;光照的存在、微生物的存在能够抑制DOM对As的还原作用;温度越低,DOM:对As(V)的作用程度越低;DOM同As的作用还同砷的加入量有正相关关系;来源不同的四种DOM都能与砷发生相互作用,加入As(III)和As(V)都能使DOM的荧光强度削弱。
其次,研究了砷和DOM在无定形水合氧化铁上的竞争吸附过程,结果表明:无定形水合氧化铁对As(III)、二甲基砷(DMA)、一甲基砷(MMA)和As(V)都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DOM既能与两种无机砷形态结合,使溶液中自由溶解态As(III)和.As(V)减少,并具有一定的氧化作用,使As(III)转化为As(V);DOM与砷能在无定形水合氧化铁表面产生竞争吸附,使砷形态在其表面的吸附量减少。
再次,利用ToxY-PAM和ehyto-PAM两种仪器,研究了砷对藻类光合作用的效应,通过对藻类的抑制率曲线的研究发现,As(III)和As(V)对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无明显急性毒性;As(III)和As(V)对藻类的毒性因物种而异。对于小球藻来说,As(III)和As(V)的加入对藻的光合作用并没有严重阻碍;对于铜绿微囊藻来说,As(V)的加入使得藻的光合作用活性有明显降低;DOM的存在,使砷的毒性作用减弱。藻的砷富集量都是随着加入砷的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相较于As(V)而言,藻在As(III)存在条件下更易富集砷。
|
|
|
|
1 |
凌婉婷,徐建民,高彦征,汪海珍;溶解性有机质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2期 |
2 |
赵劲松,张旭东,袁星,王晶;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特性与环境意义[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1期 |
3 |
陈蕾;沈超峰;陈英旭;;溶解性有机质与水生生物的直接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湖泊科学;2011年01期 |
4 |
王美丽;李军;朱兆洲;郭笑笑;;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研究进展[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0年03期 |
5 |
吴宏海;林怡英;吴嘉怡;曾丽璇;曾丁才;杜娟;;铁氧化物矿物对苯酚和溶解性有机质表面吸附的初步研究[J];地学前缘;2008年06期 |
6 |
方华军;程淑兰;于贵瑞;;森林土壤碳、氮淋失过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3期 |
7 |
陈志军,白厚义,陈佩琼,余章机;溶解性有机质对镉在蔬菜中累积的影响[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997年02期 |
8 |
汪景宽;李丛;于树;李双异;;不同肥力棕壤溶解性有机碳、氮生物降解特性[J];生态学报;2008年12期 |
9 |
陈华林,陈英旭,许云台,沈梦蔚;上覆水性质对沉积物吸附有机污染物能力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10期 |
10 |
焦立新;孟伟;郑丙辉;张雷;秦延文;;沉积物老化过程中DOC含量变化对菲吸附-解吸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年03期 |
11 |
张娇;张龙军;;有机物在河口区迁移转化机理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2 |
卢萍,杨林章;陆地生态系统中人为因素对DOM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5年11期 |
13 |
张运林,秦伯强,陈伟民;湖泊光学研究动态及其应用[J];水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
14 |
李维福;解宏图;郑立臣;;土壤有机质分组方法研究进展[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年03期 |
15 |
李世朋;蔡祖聪;杨浩;;不同植被下红壤性质对细菌碳源利用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8年06期 |
16 |
徐磊;段林;陈威;;碳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及其对环境中污染物迁移归趋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9年01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