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GIS的长江河口近期冲淤演变分析

李芳  
【摘要】: 长江河口是河流因子占主导作用的典型河口,长江源源不断的来沙是河口地区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三峡工程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下游水文情势,引起河口地区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从而对河口地区冲淤演变产生了影响。这一问题引起人们普遍关注,成为学术界和工程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三峡工程修建前后长江河口的冲淤演变情况进行了研究。 本文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引入到河口演变分析中,结合泥沙运动力学、工程水文学、海岸动力学方法对长江河口地区在三峡工程修建前后的冲淤演变进行研究。本文应用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1981~2004年长江口地区30张海图进行数字化,在surfer8.0软件中分别建立长江口北支、南支以及南汇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分别对北支、南支和南汇边滩的横向、纵向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各自的冲淤进行了定量的计算,获得地形冲淤变化的强度和空间分布,并探讨了长江口地区的冲淤演变对三峡工程引起的长江供沙量变化的响应情况。 分析认为,三峡工程对长江口北支河道及滩涂的影响基本不存在,对减缓北支倒灌南支有利。北支总体呈现淤积态势,受上段圈围等因素影响,北支累积性淤积的趋势不会改变。南支是长江入海主要通道,对三峡工程的响应较敏感,随着三峡工程初期蓄水,南支整体冲刷强烈,这对维持航道水深、河床稳定有利。但流域来沙量持续减少会使拦门沙区域整体淤积速率下降,将对河口的滩涂资源开发利用产生不利影响。南汇边滩总体向外淤涨,南汇东滩和南滩冲淤交替变化。受三峡工程的影响,南汇边滩近期淤积有所减缓。综上,三峡工程对河口地区冲淤的影响不容忽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艳杰;基于GIS的长江口北港冲淤演变规律的定量分析研究[J];海洋信息;2004年02期
2 孙东智;宝珠寺水电站下游河床冲淤演变规律分析[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99年04期
3 茅志昌;郭建强;虞志英;谢世禄;;杭州湾北岸岸滩冲淤分析[J];海洋工程;2008年01期
4 赵常青;茅志昌;虞志英;徐海根;李九发;;长江口崇明东滩冲淤演变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2008年03期
5 茅志昌;郭建强;赵常青;;杭州湾北岸金汇潮滩冲淤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2006年04期
6 刘曦;杨丽君;徐俊杰;陈勇;恽才兴;;长江口北支水道萎缩淤浅分析[J];上海地质;2010年03期
7 王谅;规则波与不规则波作用下二维砂质海滩冲淤演变规律的研究及其运用[J];海洋工程;1992年02期
8 张翠萍;姜乃迁;侯素珍;伊晓燕;;近期渭河下游河道淤积成因分析[J];人民黄河;2006年06期
9 韩峰;李启高;秦晓东;李国英;任志峰;马治全;;渭河口冲淤变化规律分析研究[J];人民黄河;2009年12期
10 陈立,谢葆玲,崔承章,赵云;对长江芦家河浅滩段演变特性的新认识[J];水科学进展;2000年03期
11 陈小英;陈沈良;于洪军;张建华;徐丛亮;;黄河三角洲海岸剖面类型与演变规律[J];海洋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12 杜景龙;姜俐平;杨世伦;;长江口横沙东滩近30年来自然演变及工程影响的GIS分析[J];海洋通报;2007年05期
13 何用;胡晓张;;珠江河口治理规划方案下伶仃洋泥沙运动及冲淤演变规律分析[J];人民珠江;2010年06期
14 张广燕;;澳门附近水域汇流区冲淤演变分析[J];人民珠江;2006年03期
15 马菲;韩其为;李大鸣;关建伟;;库区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11年07期
16 张艳霞;朱保峰;赵连军;郑春梅;;黄河“02.9”洪水期下游引水对河道冲淤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1期
17 程海峰;刘杰;赵德招;;横沙通道近期河床演变及趋势分析[J];水道港口;2010年05期
18 王新中;白玉川;槐文信;;钦洲湾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及应用[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6年01期
19 李鹏;杨世伦;戴仕宝;张文祥;;近10年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冲淤变化——兼论三峡工程蓄水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7年07期
20 刘欣桐;陈立;周银军;;武汉河段鲇鱼套港区近期冲淤演变分析[J];水运工程;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百顺;刘阿成;陈海芳;陆琦;;上海市主要冲积沙岛滩地和浅滩演变研究[A];第九届全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程龙渊;张松林;马新明;刘彦娥;薛晟;郑艳芬;;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以来库区冲淤演变初步分析[A];黄河三门峡工程泥沙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杰;;三峡工程运用初期青岩子河段冲淤演变研究[A];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效功;;黄河三角洲的冲淤演变规律[A];黄河河口问题及治理对策研讨会专家论坛文集[C];2003年
5 曹如轩;;潼关高程抬升原因及其对渭河下游的影响[A];黄河三门峡工程泥沙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曹民雄;范雪梅;蔡国正;徐群;王驰;程宁川;;兴化湾澄峰围垦工程影响的数值计算与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李万会;丁平兴;;潮滩湿地沉积物中叶绿素a的含量及其与潮滩沉积过程相互影响的初探[A];第九届全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赵建春;李九发;;长江河口水下沙洲近期演变特征及其响应机制——以九段沙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9 吴锡荣;金升德;;围堰发电期运行三年来三峡船闸引航道冲淤变化初步分析[A];中国航海学会船闸专业委员会2006年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张弛;王义刚;李熙;;海岸工程对浙江嵊泗基湖沙滩演变影响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彭俊;黄河水沙变化过程及其三角洲沉积环境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英晓明;洋山港建设对海床冲淤演变影响及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杜景龙;基于GIS的大河口冲淤复杂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郜昂;基于GIS的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地貌变迁及其机制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连军;黄河下游河道演变与河口演变相互作用规律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郑敬云;河口地区围涂开发的水环境动力特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超;随机波浪作用下黑泥湾冲淤演变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2 吴桢;海岸工程作用下海床冲淤演变预测与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3 周广镇;莱州湾东岸近岸海域规划用海实施后冲淤演变预测[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张伯虎;广西重点港湾沉积动力特征及其冲淤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付莉莉;规划填海前后莱州湾冲淤演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褚忠信;现代黄河三角洲冲淤演变规律与遥感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7 李向阳;黄河三角洲孤东海域现代动力沉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常青;长江口崇明东滩、北港下段和横沙东滩演变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董卫卫;莱州湾东岸冲淤演变分析与防护[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赵建春;长江口九段沙尾水下沙洲近期演变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提供科技支撑[N];黄河报;2009年
2 吕秀环;黄委七项成果获二○○九年度大禹奖[N];黄河报;2010年
3 记者 王静琳 通讯员 徐刚;黄河河情和泥沙咨询及跟踪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N];黄河报;2007年
4 张韶军;岛群建港水动力技术取得突破[N];中国交通报;2010年
5 李雪莲;科技助推长江口三期工程建设[N];中国交通报;2007年
6 王静琳;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N];黄河报;2007年
7 李勉;黄委组织参加第十届河流泥沙国际学术研讨会[N];黄河报;2007年
8 岳梦华 刘自国;为黄河下游治理建言献策[N];中国水利报;2004年
9 通讯员 曹杰;加强风暴潮预报 加快防波堤建设[N];上海科技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