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
【摘要】:
自1990年代以来,对TRIPS框架内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在我国确立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背景下,深入、全面、客观认识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本文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法学的方法,对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开创性地构建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指标体系,建立了包含内生创新的知识产权经济增长动态模型,揭示了知识产权制度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实证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对我国技术创新、技术扩散的影响,以及知识产权制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阐述了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复杂性和两面性,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应是其立法强度和执法强度的综合。(2)一个国家的最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随着其经济增长水平起初下降然后提高,两者呈U型关系。(3)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技术进步的关键保障制度,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间接推动经济增长。(4)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5)知识产权制度对我国20年来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7%;我国各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差异导致了经济增长的差异。(6)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其最终影响是两者的综合,积极影响的充分发挥有赖于一国的特定经济法律环境。
本文的有益探索,为研究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关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