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柴油机并车仿真研究与实验分析
【摘要】:柴-柴联合动力装置不仅能提供较大的输出功率,且与柴-燃联合动力装置中燃汽轮机较高的耗油率和对燃油品质的高要求相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此外,还能提供多种运行模式以适应不同的工况。
双机并车系统是柴-柴联合动力装置的关键部分,而实现双机的并车运行、在单机运行和双机运行中进行工况切换、通过双机并车系统进行单机间的切换运行以及实现双机并车一系列工况中的功率分配,都是研究双机并车系统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依托本实验室双机并车物理试验台,借助于AMESim和MATLAB软件对试验台的主要设备(包括柴油机、SSS离合器、调速器、并车齿轮箱)建立了仿真模型,以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柴-柴联合动力装置的控制规律进行探讨,并且根据主机、传动方案及设备等选型依据提出了试验台的改建方案。
从简单的动力-负载控制系统出发,在分析控制模式和控制算法的基础后,研究了CODAD推进系统的控制,讨论了双机并车主要的控制方法。
借助于建立的仿真模型,先后进行多种工况下的仿真,为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根据仿真实验结果,提出实验系统工况切换控制策略。
在实验阶段,对双机并车实验中能够影响负荷分配的因素进行分析,在完成了实验前准备工作后,利用实验室现有的测控系统对双机并车进行实时监控,得到两台柴油机分别在柴油机单独运行模式、柴油机并车运行模式及双机切换模式工况下的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仿真结果表明,双机并车系统运行可靠性高,并车机动性好,负荷均衡性能良好,并车时并未出现异常。在双机并车试验中,当两机转速差距较大时,一台柴油机将拖带另一台柴油机运行。这种情况在实际试验中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不宜进行。模拟实验可以降低研究的危险性。双机并车实验是船舶主机智能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我国新一代柴-柴联合动力装置的研制具有实际意义。
|
|
|
|
1 |
聂延生;船舶发电机并车操作仿真装置[J];航海技术;2000年04期 |
2 |
杨继谦;300kVA交流三相同步发电机并车事故简析[J];中国修船;1995年01期 |
3 |
钟晖,单秀玲,黄瑞明,陈淼,刘梅林;交流发电机并网相角保护与自动合闸装置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5年01期 |
4 |
罗威杰,王立堂;柴油发电机组的并联运行[J];现代化农业;1998年12期 |
5 |
杨国豪;可编程控制器在船舶电站并车装置中的应用[J];中国修船;1999年01期 |
6 |
周爱军,薛继汉,朱正鹏;船舶自动电站微机控制系统设计[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
7 |
姜锦范;船舶电站的PLC控制系统[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8 |
熊滋荣,任俱前,缪家麒,颉永忠,储秀中,愈显荣,曾淑君,谢江浮,唐辉庭;HL-1纵向场供电系统双机并车和两套六相八桥的整流带载试验[J];中国核科技报告;1986年00期 |
9 |
管小铭;船舶电站数字方式并车及检测功率因数原理[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
10 |
张佩余;船舶柴油主机并车推进装置的负荷分配[J];舰船科学技术;1988年05期 |
11 |
蔡佐拉;浅谈交流同步发电机的并联[J];广东造船;1998年04期 |
12 |
马兵;;350T桥式起重机可编程序控制系统[J];机电工程技术;2006年04期 |
13 |
;读者信箱[J];电气时代;1994年03期 |
14 |
职山杰;高爱华;张红波;刘刚;;3700t大型模块化运载装备[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0年10期 |
15 |
;全自动工序合并车床[J];轴承;1976年01期 |
16 |
敖晨阳,陈华清,曾凡明;舰船全柴并车后传动装置定量分析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2年06期 |
17 |
胡秀源;水电站新型自动化并车装置[J];小水电;1994年04期 |
18 |
吕居平;小型发电机并车电路[J];新疆有色金属;1995年04期 |
19 |
朱学军;水电站桥式起重机的并车系统[J];起重运输机械;2002年09期 |
20 |
朱学军,赖惠鸽;起重机电气并车控制系统[J];机电一体化;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