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导弹拦截末段制导律与复合控制研究

康凯  
【摘要】: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是未来导弹拦截的标志性技术,代表了导弹控制方式的发展方向。本文对导弹拦截末段导引律和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展开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基于MATLAB建立了导弹运动学模型,同时对比例导引法进行了三维离散化建模,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导弹可视化动态拦截模拟平台,为后续研究建立了一个比较直观的研究平台。 通过对导弹-目标相对运动模型进行线性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优滑模制导律。该制导律兼具最优控制和滑模控制的优点,与传统制导律和部分现代制导律相比,在目标机动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导弹的制导效果。 提出了一种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新方案,在姿控方式下建立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模型,根据导弹-目标相对运动和比例导引法推导出了模型的切换条件;在直接力控制子系统下,提出了基于Fliess泛函展开的直接力最优点火策略。 提出了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结构的H2解析解耦设计方法,在轨控方式下针对一类改进的导弹数学模型,解决系统的不确定性和由直接力导致的耦合问题。 最后,依据假定导弹参数,编写Matlab程序,分别对改进的最优滑模制导律、基于切换和最优点火策略的复合控制模型和基于内模控制结构的H_2解析解耦设计方法进行了仿真计算和结果分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荻,胡恒章,胡国辉;一种自适应变结构制导律[J];宇航学报;1996年04期
2 林海;一种适用于图像制导导弹的制导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S1期
3 李新国,毛承元,陈红英;H_∞制导律的统计性能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王朝珠;空间最优交会[J];宇航学报;1991年04期
5 赵勇胜,林维菘;一种基于变结构控制理论的寻的制导律[J];现代防御技术;1998年03期
6 陈万春,聂蓉梅,刘佳琪,黄皎仁;PAC-3爱国者拦截弹末制导精度仿真研究[J];飞航导弹;1999年07期
7 李新国,周国财,曾颖超;大离轴角发射导弹的制导律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8 杨曦麟;闫杰;;一种基于李亚普诺夫理论的制导律[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5年S4期
9 彭灏;徐学文;张素梅;;重塑刀枪不入的神话[J];飞航导弹;2006年06期
10 李芳;;2009年美国导弹防御系统重大事件盘点[J];中国航天;2010年04期
11 李文盛;王继新;;即将飘扬的[万国旗] 印度弹道导弹防御系统[J];兵器知识;2005年05期
12 罗生;宋龙;;微分对策制导[J];航空科学技术;2011年03期
13 吴苏燕;;适用于自动导引导弹的一种新的制导律[J];飞航导弹;1986年05期
14 李惠增;中程空空导弹的最佳中制导[J];上海航天;1994年04期
15 许诚,沈如松,周文松,彭绍雄,周卿吉;基于模糊理论的微分对策制导律[J];飞行力学;1997年01期
16 边记;;台湾发展积极防御系统[J];海陆空天惯性世界;2000年05期
17 周伟;;AAD与PAD 印度自主导弹防御系统[J];兵器知识;2009年05期
18 孙雅平;;印度进一步推动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计划[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9年02期
19 王国庆;;浅析MD系统的卫星攻击能力[J];航天电子对抗;2009年02期
20 宋博;沈娟;;美国地基弹道拦截器[J];飞航导弹;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雷;彭伟;余沛毅;;基于排队论的导弹防御系统的效能分析[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陆俊元;;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空间特征及对我国安全影响分析[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3 王钊;李世华;张涛;费树岷;;基于有限时间控制的制导律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4 张运喜;焦纲领;孙明玮;陈增强;;带入射角约束的有限时间收敛滑模制导律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5 顾文锦;张汝川;赵红超;;基于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逼近的滑模制导算法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张振南;李兴玮;;攻击机动目标的制导律研究[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张晨光;张高飞;陈大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鲁棒制导律设计[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小虎;陈翰馥;;机动再入飞行器主动段再入点约束闭路制导研究[A];第二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朱建丰;徐世杰;;月球重力转弯软着陆的模糊变结构控制[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尹永鑫;杨明;王子才;;推力矢量防空导弹变结构控制器设计[A];2007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未蒙;空地制导武器多约束条件下的制导律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吴鹏;带末端攻击角度约束的制导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李运迁;大气层内拦截弹制导控制及一体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赵捍东;脉冲发动机提供控制力的火箭弹弹道修正理论及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5 袁丽英;拦截机动目标非线性制导律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葛连正;前置追踪拦截方式的拦截器变结构制导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朱隆魁;防空导弹直接力和气动力复合控制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李超勇;TBM拦截器制导与控制若干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谷志军;拦截机动目标末制导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毕永涛;直/气复合控制导弹制导控制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凯;导弹拦截末段制导律与复合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田群方;多导弹协同制导及编队飞行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王妍;可重复使用飞行器末段制导律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张宏;空空导弹模糊变结构制导律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5 黎克波;拦截机动目标的微分几何制导律[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王国杰;拦截大机动目标的制导律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7 周自龙;论美俄在导弹防御系统领域的博弈[D];新疆大学;2010年
8 秦元岗;带末端多约束的航空侵彻炸弹制导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杨丹;空间拦截变结构末制导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郑晓华;基于模糊逻辑的导弹制导律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专稿 林寒;美导弹防御系统效果有限[N];世界报;2008年
2 贾延宁;美国科学家质疑导弹防御系统计划[N];解放军报;2003年
3 丹尼斯·M·葛姆雷 本报特约编译 叶子 美国“控制武器扩散研究中心”研究员;巡航导弹扩散冲击美导弹防御系统[N];世界报;2008年
4 记者 汤水富;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第四次试验成功[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记者 谭新木 潘云召 记者 曹丽君;美导弹防御系统根本无法“防御”?[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记者 周良;美国尚未掌握导弹防御系统关键技术[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7 陆保生;日本加紧构建导弹防御系统[N];解放军报;2004年
8 记者 谭新木 胡晓明;美国后年部署导弹防御系统[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9 张宁;调解俄美“亮剑”,欧盟“各打五十”[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本报专稿 司项宇;美国“太空导弹”计划欲防中国[N];世界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