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拦截末段制导律与复合控制研究
【摘要】: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是未来导弹拦截的标志性技术,代表了导弹控制方式的发展方向。本文对导弹拦截末段导引律和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展开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基于MATLAB建立了导弹运动学模型,同时对比例导引法进行了三维离散化建模,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导弹可视化动态拦截模拟平台,为后续研究建立了一个比较直观的研究平台。
通过对导弹-目标相对运动模型进行线性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优滑模制导律。该制导律兼具最优控制和滑模控制的优点,与传统制导律和部分现代制导律相比,在目标机动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导弹的制导效果。
提出了一种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新方案,在姿控方式下建立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模型,根据导弹-目标相对运动和比例导引法推导出了模型的切换条件;在直接力控制子系统下,提出了基于Fliess泛函展开的直接力最优点火策略。
提出了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结构的H2解析解耦设计方法,在轨控方式下针对一类改进的导弹数学模型,解决系统的不确定性和由直接力导致的耦合问题。
最后,依据假定导弹参数,编写Matlab程序,分别对改进的最优滑模制导律、基于切换和最优点火策略的复合控制模型和基于内模控制结构的H_2解析解耦设计方法进行了仿真计算和结果分析。
|
|
|
|
1 |
周荻,胡恒章,胡国辉;一种自适应变结构制导律[J];宇航学报;1996年04期 |
2 |
林海;一种适用于图像制导导弹的制导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S1期 |
3 |
李新国,毛承元,陈红英;H_∞制导律的统计性能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4 |
王朝珠;空间最优交会[J];宇航学报;1991年04期 |
5 |
赵勇胜,林维菘;一种基于变结构控制理论的寻的制导律[J];现代防御技术;1998年03期 |
6 |
陈万春,聂蓉梅,刘佳琪,黄皎仁;PAC-3爱国者拦截弹末制导精度仿真研究[J];飞航导弹;1999年07期 |
7 |
李新国,周国财,曾颖超;大离轴角发射导弹的制导律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8 |
杨曦麟;闫杰;;一种基于李亚普诺夫理论的制导律[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5年S4期 |
9 |
彭灏;徐学文;张素梅;;重塑刀枪不入的神话[J];飞航导弹;2006年06期 |
10 |
李芳;;2009年美国导弹防御系统重大事件盘点[J];中国航天;2010年04期 |
11 |
李文盛;王继新;;即将飘扬的[万国旗] 印度弹道导弹防御系统[J];兵器知识;2005年05期 |
12 |
罗生;宋龙;;微分对策制导[J];航空科学技术;2011年03期 |
13 |
吴苏燕;;适用于自动导引导弹的一种新的制导律[J];飞航导弹;1986年05期 |
14 |
李惠增;中程空空导弹的最佳中制导[J];上海航天;1994年04期 |
15 |
许诚,沈如松,周文松,彭绍雄,周卿吉;基于模糊理论的微分对策制导律[J];飞行力学;1997年01期 |
16 |
边记;;台湾发展积极防御系统[J];海陆空天惯性世界;2000年05期 |
17 |
周伟;;AAD与PAD 印度自主导弹防御系统[J];兵器知识;2009年05期 |
18 |
孙雅平;;印度进一步推动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计划[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9年02期 |
19 |
王国庆;;浅析MD系统的卫星攻击能力[J];航天电子对抗;2009年02期 |
20 |
宋博;沈娟;;美国地基弹道拦截器[J];飞航导弹;2009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