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非完备几何特征测量数据建模及其在颜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孙进  
【摘要】:非完备几何特征的测量数据建模技术因其通过分析已知数据的信息特点,来推知缺损区域数据的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恢复缺损区原貌的特性,在医学工程、产品设计与制造、虚拟现实、人体测量、文物保存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应用发展潜力,已成为逆向工程领域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特别是在颜面整形和缺损修复的医学领域,利用非完备几何特征的测量数据建模技术,可以准确地构建赝复体的三维设计模型,从而可以满足患者对修复精度高,效率高,美学效果好的要求。传统逆向工程建模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完整几何特征的再现和再设计;而非完备几何特征的测量数据建模技术则侧重于如何有效地利用已有信息的特点来恢复非完备几何特征的信息。因此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在对非完备几何数据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非完备几何特征的恢复技术,并以颜面整形和缺损修复为应用背景,开发一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颜面缺损修复CAD系统。 多视角测量数据的全局拼合的精度对完整测量数据的精度至关重要。论文研究了典型的全局拼合优化方法,发现存在两个影响系统全局拼合优化的问题:1)不合格两两拼合的存在对系统拼合精度产生较大影响;2)针对局部细节测量的补测数据,容易产生误差累积。针对这两问题,论文提出基于两视图重叠程度的计算来有效去除不合格两两拼合,同时提出基于图的算法与基于主视图的算法的融合用于基于局部细节测量的处理。实验表明视图间的最大间隙相对于包围盒的最短边的最大比值仅为0.0047,从而提高多视角测量数据的全局拼合优化的拼合精度,达到对系统全局拼合误差的控制。 具有对称特征的非完备数据的几何建模技术,其核心问题是如何获取一个高精度的对称面。通过对称面,可以将完好区的信息准确地镜像到缺损的区域,从而实现对非完备数据的建模。论文在研究现有三维数据的对称面求取技术的基础上,发现限制对称面精度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是:完好区的数据往往在缺损区找不到正确的对应点,错误的对应点对将影响最终的迭代结果。针对这一问题,论文提出了基于M估计的健壮ICP算法的对称特征模型构建方法,能够有效控制迭代过程中找不到正确的对应点的外点,从而保证了一个高精度的中心对称面的成功获取。实验表明最大距离偏差与数据包围盒的最小尺寸的比值为0.0046。中心对称面的比较试验表明该算法能够适用于较大面积的缺损情况下的对称面求取。 对于自身没有相似的信息可利用的非完备数据,可以利用特征相似性,从非完备数据自身以外获取与缺损区信息相符的数据源;通过调整该数据源,实现与缺损区周边的数据能够保持比例等方面的协调。针对这一问题,论文在研究现有外部的相似特征信息来辅助获取缺损区与完备区拓扑关系的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非完备数据限制模型重建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基于健壮区域的特征相似性的数据搜索技术,同时还提出了基于约束的非刚性的模板模型映射技术,实现了非完备数据的有效恢复,并且满足有关的约束要求。模拟患者颜面的实验表明正常颜面模型以及修复后模型的中心对称面在包围盒上的截线长度差的最大值为-0.036mm,可见修复后的鼻区对称面与原始颜面的对称面是基本相符的。 在非完备几何特征的构建的基础上继续研究非完备重建特征与相邻数据几何光顺处理技术,对于进一步提升非完备特征的边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研究几何光顺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几何光顺处理技术中存在的限制光顺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种改进非完备重建特征的初始边界条件,基于双伞形迭代平滑运算的几何光顺处理方法。该方法保证了非完备重建特征与相邻数据的几何平滑过渡质量,使得过渡曲面的颜色能够光顺过渡,从而提高非完备特征与相邻数据几何光顺精度,达到对模型光顺误差的控制。实例验证边界处的距离偏差在-0.10340.1316mm之间,过渡曲面的曲率连续平和变化。 在对非完备几何数据建模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展开颜面缺损修复领域的医学应用研究,形成了一套人体颜面缺损修复CAD系统,可以实现赝复体的三维建模,镜像,组织面贴合匹配以及边缘处理,保证赝复体的适配性和贴合部位的美观性。该系统在上海交通大学第九人民医院(10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例)等四家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实际临床应用,实例证明了系统能够满足人体颜面赝复体的数字化建模的要求,从而形成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体颜面数据快速获取与逼真建模系统,将在颜面修有等疾学领域乃牵服奖汾计等领域具有极责稚广价信。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长军;张敏;闫文青;张诗昌;王茂才;;在ZM5上预置Al-Y粉末激光合金化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7年23期
2 张彦华,陈丙森;断口形貌几何特征定量分析[J];材料工程;1993年06期
3 王庆文;张喆;马明山;高建明;王志辉;;基于特征的切削参数建模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1年15期
4 温松明,洪学勤,雷年生;插齿齿面挤伤原因的进一步探讨[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4期
5 尹微;樊太亮;许浩;刘建党;伍军;;下切谷的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02期
6 林鹰;付洋;;基于颜色与边界几何特征的移动侦测布防方法[J];安防科技;2008年05期
7 刘远志;周清强;徐华权;;地震子波在地质薄层内的几何特征响应[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6期
8 蒋炳炎;楚纯朋;汤美林;沈龙江;;几何特征对高深宽比微结构零件注射成型充填深度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9 向晓东,陈宝智,张国权;粉尘分形几何特征及在除尘技术中的应用探讨[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1999年02期
10 李小云,胡之惠;基于代数特征和几何特征的快速指纹识别[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1 王守仁;耿浩然;王英姿;惠林海;;3DNSRMMCs网络骨架结构几何特征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2 陈科;解科峰;龚子彬;;利用F聚类分析实现逆向工程中点云数据的分割[J];轻工机械;2007年06期
13 平贵东;付晓飞;胡才志;;多边断层研究现状[J];地学前缘;2010年04期
14 唐绍辉;岩体结构面几何特征的分形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1996年01期
15 姚华;张向;彭颖红;;面向拉深件的特征技术[J];金属成形工艺;1999年02期
16 小敏;;初夏夜之梦[J];中国宝玉石;2007年02期
17 于斌;靳庆臣;刘志栋;程彬;;三维重构技术在断口几何特征定量测量中的应用[J];航天制造技术;2009年03期
18 何兵兵;傅仁利;江利;石志想;俞晓东;;无机填料粒子的几何特征对环氧树脂灌封胶导热性能的影响[J];中国胶粘剂;2010年07期
19 李学章,郭奕崇,王庆江,邹维东;篮网式管材挤出机头流动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塑料;2005年01期
20 倪新珉;;跳动不是几何特征——十一评ISO 1101∶2004[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华建;陈敏;肖翔;徐果明;;俯冲带几何特征的一些研究[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王强;王风;;一种保持图像几何特征的去噪模型[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爱军;魏祥泉;朱兵;;卫星遥感图像中河流的快速提取方法[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D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专题)[C];2006年
4 张仁彦;赵国良;苏丽;;一种新颖的虹膜定位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史平安;;胶层的黏弹性性质和几何特征对胶接结构应力分布的影响[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6 荣宝军;佟金;马云海;张金波;;几种动物体表的几何特征数据采集与处理[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刘帅师;田彦涛;郭冬梅;史于心;;基于混合特征和SVM的人脸表情识别算法[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9年
8 李世武;佟金;张书军;陈秉聪;;基于逆向工程的牛蹄三维几何模型曲面重构[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熊凌;杨岚;陶诗锦;周俊;;基于图像处理的钢帘线表面缺陷特征分析[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设计与传动学会、武汉机械设计与传动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1)[C];2008年
10 徐艳;陈孝威;;基于肤色、几何特征和灰度信息的人眼定位[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进;非完备几何特征测量数据建模及其在颜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何涛;基于几何特征的机械产品图像测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杨玉芬;基于模糊数学的机械零件表面结构几何特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高峰;图像配准中的几何特征不确定性建模及匹配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李海岩;基于CT图像的活体人颅骨几何特征测量与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王宏漫;人面部的代数特征与几何特征的提取及识别[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7 邵世维;基于几何特征的多尺度矢量面状实体匹配方法研究与应用[D];武汉大学;2011年
8 胡凯;MEMS微结构几何特征提取与评定的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高剑;三维重建应用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夏海英;基于纹理和几何特征的表情分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阳花;几何曲线加密算法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2 董茜;手形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3 张英武;基于画像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张泽;二值图像区域旋转编码及其运算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曾臻;基于几何特征的产品缺陷识别研究及在机械装配中的应用[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6 于淳子;有复杂几何特征的加工表面形貌分数阶统计量评价[D];吉林大学;2012年
7 李小杰;从车辆轨迹数据中提取道路网络几何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雪平;基于几何特征的蛋白质结构相似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9 蔡智湘;基于车辆外形几何特征的车型自动分类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0 高晓红;基于网络的智能监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咏晴;世博会有望采用“人脸通行证”[N];文汇报;2005年
2 陈志龙 吴涛;浅谈地下建筑的中庭设计[N];中华建筑报;2008年
3 谭永明伍换 陈雄;传感器火眼金睛[N];中国质量报;2007年
4 任效良;科大科研成果填补国际空白[N];北方经济时报;2007年
5 李家齐;仿真技术:物流系统中的助力[N];国际商报;2006年
6 中科院自动化所 何鹏 陶建华 谭铁牛;看懂人的“脸色”[N];计算机世界;2005年
7 章译 编译;闲适快乐的空间[N];中国花卉报;2005年
8 张开逊;回望人类发明之路[N];大众科技报;2003年
9 实习生 张洁 记者 王春;人脸识别技术异军突起[N];科技日报;2005年
10 ;OLAP立方体开始瓦解[N];网络世界;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