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文化与语言的跨界之旅:《庄子》英译研究

刘妍  
【摘要】:本文以萨义德(Edward Said)的旅行理论(traveling theory)为框架,在前人关于文本旅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代语言学及翻译学理论,指出翻译是作为旅行主体的译者携带译本中的文化因素和语言特色去往他乡的旅行,旅途中译者发挥主体作用,采取多种策略及方法跨越时间、地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以使文本的旅行得以顺利实现。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剖示《庄子》文本旅行到英语世界中时,其蕴含的思想文化和语言、文学特色立足他乡时所遇到的阻碍,即翻译中牵涉的难点。剖示的方法是比较《庄子》在不同时期的各个译本,先找出难点,再研究各个译本克服这些障碍的方法,衡量其得失。 中国典籍众多,本研究选择《庄子》的英译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原因:1、《庄子》的英译历史已有130年,本研究作者搜集到28种译本,其中全译本9种、选译本8种(译出内7篇或更多)、摘译本、改写本及转译本等11种。译者主要来自英国、美国和中国。译者的身份包括知名的翻译家、学者、传教士、汉学家、哲学教授、诗人等。他们都就各自的目的和能力,用不同的方法翻译《庄子》,使译本呈现多种面貌。这些增加了研究的空间。2、《庄子》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其思想深刻、富有哲学元素,承载丰富的文化和传统信息。庄子的语言特色和文风影响了先秦至今的众多作家。“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郭沫若1959:59)。 本文分六章。 第一章概述庄子其人及《庄子》其书,介绍《庄子》英译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指出本研究的动因、方法和目的,并简要介绍各章主要内容。 第二章介绍旅行理论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运用。萨义德认为思想和理论旅行至另一时间和地域时,其力量会增强或减弱,甚至变得完全不同。这种旅行可分为四阶段:即理论诞生的起始点;跨越各种语境压力;面对接受或抵抗它的情境;在新时、新地扮演全新的角色(1983:226-227)。译者是旅行的主体,对译文本在异国它乡呈现的面貌起重要作用。译者携文本跨越时间、地理、文化和语言的障碍,旅行至另一文化语境中。本论文主要分析译者、文本、文化因素和语言特色的旅行。旅行途中,文本不可避免地遭遇增益或减损,受到目的语境翻译规范的制约,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第三章宏观把握《庄子》去往英语世界的跨界之旅。此章以描写译学和语境理论为指导,依据译本数量和特点,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把该旅行的历程分为19世纪、20世纪早期及中期、20世纪晚期和21世纪至今四个阶段,考察《庄子》旅行的历史脉络,旅行的到达方式和路线,以及译者主体身份对翻译的影响。 第四章运用微观手段,通过比较同一原文的多种译本,分析《庄子》中的文化信息,即核心思想、传说典故和各种超自然观念等在旅行中发生了何种变化,比较各个译者针对旅行中遇到的文化障碍,能否使《庄子》中蕴含的文化因素顺利旅行至与之有巨大文化差异的西方世界。 第五章把旅行理论和言外语言行为理论相结合,考察翻译过程中《庄子》的属于言外言语行为层面的语言特色和文学风格是否能顺利旅行至英语世界。通过比较各个译本对人名、地名双关和象征意义的处理,对叠词、叠句、顶真、排比、对偶等修辞方式的翻译和对体现诗性言说方式的意象和韵文的传递,评价各个译本的得失,总结语言特色在旅行中遇到的障碍及应对手段。 第六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并指出本文的贡献和局限,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夏荥;;王维诗歌英译研究述评[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2 黄雁鑫;;形似、神似:《高山流水》的英译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卜绍先;;《南诏德化碑》碑文英译研究(英文)[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张雯;朱华;;顺应论视角下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研究[J];考试周刊;2011年46期
5 戚健;;从《红楼梦》书名的英译看文化意象的可译性限度[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王少娣;;对近年来媒体流行词的英译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0年12期
7 刘金龙;;汉语古诗词曲中专有名词英译研究的“三化”视角[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8 巫和雄;;《毛泽东选集》英译研究:回顾与展望[J];上海翻译;2008年04期
9 杨坚定;董晖;孙鸿仁;;基于语料库的《离婚》四种英译本文化负载词的误译对比研究[J];名作欣赏;2010年17期
10 丁小月;;景点导游词的英译研究——以河南旅游景点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1 唐晓云;;十年来《红楼梦》英译研究的调查报告——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4期
12 卢军羽;席欢明;;汉语古诗词英译理论的构建:述评与展望[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3 杨荣;;对新近的中国文化中产生的新词新语的英译研究[J];考试周刊;2009年15期
14 唐艳芳;;关于近年赛译《水浒传》研究的反思[J];外语研究;2009年02期
15 戎刿;落笔知轻重 译文讲分寸[J];科技英语学习;1999年07期
16 ;“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第一号通知[J];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17 黎昌抱;;汉语析字及其英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6年03期
18 卓振英;李贵苍;;壮族典籍英译的新纪元——试论壮族《麽经布洛陀》英译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04期
19 卢军羽;;汉语古诗词英译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外语学刊;2009年02期
20 黄雁鑫;;跨文化视野下《十面埋伏》的英译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江涛;刘璐瀛;朱怀球;;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initiation mechanism in metagenomes[A];第四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梁雪霞;;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of the Tourist Attraction——A Case Study of Lingnan Shuixian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陳善偉;;香港地區翻譯概況[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蒙晓虹;;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Sentence Pattern Clash in E-C Transl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5 ;Customs and Festivals of Guizhou National Minorities and Transl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段袁冰;;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Criteria and Ideological Orient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7 符晓;;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al Names in Hong Lou Meng:A Comparison of Three Famous English Versions[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8 Alexis Nuselovici;;全球化环境下翻译的伦理与政治功能(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9 ;Chinese Subjectivity Analysis Using Bilingual Knowledge and Adaptation Technology[A];Proceedings 2010 IEEE 2nd Symposium on Web Society[C];2010年
10 李活雄;;从日本漫画的港日版本比较研究考察文化杂种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妍;文化与语言的跨界之旅:《庄子》英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崔莹辉;《老子》英译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李中强;新媒体背景下的汉语新闻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刘卫东;翻译伦理重构之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6 郑燕平;论全球背景下语篇翻译的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璐;忠实与叛逆:葛浩文文学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徐来;《庄子》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Yoshiko Takeshige;《庄子》与《流浪舞集》[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林涛;一分为三视域下的《金瓶梅》英译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卢冬梅;郁达夫《故都的秋》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进;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专有项的英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丹;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景点牌示的英译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靳乾;从操纵理论看王维诗歌英译[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高昌;论《诗经》英译中的美学再现[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陶陶;操纵性与译者主观能动性在《毛泽东选集》英译中的对抗[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8 冯舸;《庄子》英译历程中的权力政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谷艳丽;应用翻译功能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园林”介绍英译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雷志梅;从视域融合视角看《论语》英译[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国华;从《庄子》的后现代意义说起[N];人民日报;2009年
2 陈鼓应;《庄子》注译与我的体会[N];光明日报;2009年
3 刘永强 傅冲;《庄子》的语言观[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杨义;《庄子》还原[N];中华读书报;2009年
5 记者 唐小惠;读《庄子》寻求快乐[N];金融时报;2010年
6 子余 江苏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所;梦醒之间的心灵转化[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7 薛冰;跟随爱莲心读《庄子》[N];中华读书报;2004年
8 小易;带着翻译网上游[N];健康报;2002年
9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李春生;《庄子》谈养生[N];健康时报;2004年
10 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 陈瑞坤;浅谈《庄子》美学的魅力[N];中国信息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