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袁双贵;徐岩冰;丁华杰;杨维凡;;重丰中子核的一种特性[J];科技导报;2006年02期 |
2 |
丁华杰;徐岩冰;袁双贵;杨维凡;牛雁宁;张生栋;卢希庭;;分离鉴别重丰中子核的重要手段:X-γ符合技术[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7年06期 |
3 |
范凤英;郑涛;叶沿林;江栋兴;华辉;李智焕;葛愉成;史帆;聂鹏煊;;通过破裂反应研究轻丰中子核的集团结构[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9年04期 |
4 |
朱胜江;I.Y.Lee;;丰中子核素能级结构研究及A~100与A~150区丰中子核形状相变讨论[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3年04期 |
5 |
任秀宰,李增花;丰中子核中的中子势能特性[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3年06期 |
6 |
马春旺;张艳芳;魏慧玲;;丰中子核中子皮厚度的可能观测量[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7 |
任中洲,陈宝秋,马中玉,徐躬耦;1.32 在某些丰中子核中的中子晕和自旋-轨道劈裂[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5年00期 |
8 |
张杨;现代物理信息[J];现代物理知识;1992年01期 |
9 |
赵之正;对重丰中子核区合成新核素的思考[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8年01期 |
10 |
段宜武;~(11)Li的三体模型[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5年01期 |
11 |
张立,王积成,赵进华,杨永峰,郑继文,秦芝,张纯,郭天瑞,胡青元;探测丰中子核弱γ活性的符合反符合系统[J];核技术;2002年03期 |
12 |
任中洲,陈宝秋,马中玉;1.36 轻丰中子核的相对论平均场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5年00期 |
13 |
杨再宏;曹中鑫;肖军;吕林辉;杨康;杨彪;叶沿林;;利用直接核反应研究轻丰中子核的奇特结构[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3年10期 |
14 |
徐岩冰,杨维凡,袁双贵,牛雁宁,丁华杰;关于重丰中子远离核研究的实验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年06期 |
15 |
李思平,段宜武;作为三体模型的丰中子核~(11)Li[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4年02期 |
16 |
陈志强,肖国青,詹文龙,郭忠言,孙志宇,李加兴,王猛,田文栋,王建松,王武生,毛瑞士,白洁,胡正国,陈立新,李琛;丰中子核~6He在~(28)Si靶上的反应总截面测量[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2年04期 |
17 |
蔡延璜;;极端丰中子核~(11)Li软巨偶极共振的研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3年09期 |
18 |
张学谦;袁双贵;杨维凡;李宗伟;牟万统;于暹;罗亦孝;郭天瑞;;内转换效应在稀土区丰中子新核素鉴别中的应用[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7年03期 |
19 |
朱凌燕,朱胜江,李明;丰中子核~(144,146)Ce的八极形变[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8年10期 |
20 |
王宏伟,吴和宇,肖志刚,靳根明,段利敏,李祖玉,张保国,王素芳,胡佩钢,柳永英,詹文龙,郭忠言,江栋兴,华辉,李湘庆,钱涛;~(17)N破裂反应产物的测量[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1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