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转向汽车的控制研究和操纵动力学仿真分析
【摘要】:
四轮转向技术是一种对汽车的前轮转向和后轮转向同时进行控制以改善转向特性的汽车动力学控制技术。相比传统前轮转向汽车,四轮转向系统还根据汽车当前的运动状态信息对后轮转向进行控制,提高了汽车转向的瞬态响应特性,从而增强了操纵稳定性和主动安全性。
本文从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的角度出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运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包括侧向运动、横摆运动和车身侧倾运动的三自由度四轮转向汽车操纵动力学模型。
然后,基于所建立的三自由度四轮转向汽车操纵动力学模型,结合线性轮胎模型,设计了四轮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后轮转向控制采用了基于前轮转向的前馈控制,以及基于当前运动状态信息的H∞反馈控制。并运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操纵动力学仿真和结果分析。
最后,分析了车身侧倾运动产生的轮胎垂直载荷变化对于轮胎非线性侧向力学特性的影响。在加入非线性轮胎模型之后,对四轮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了设计。建立了包括轮胎模块和车辆模块的操纵动力学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采用线性轮胎模型的仿真结果相比较,阐述了轮胎的非线性侧向力学特性对四轮转向汽车操纵动力学的影响。
通过仿真结果的比较和分析,可得到如下结论:针对轮胎的侧向力学特性,所设计的四轮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能够很好地控制汽车对于理想参考模型的跟踪性,有效地保证汽车的质心侧偏角基本为零,改善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的动力学响应性能,从而提高操纵稳定性。
|
|
|
|
1 |
王华;四轮转向同步控制的应用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2年03期 |
2 |
林程,孟祥,陈思忠,吴志成;四轮转向车辆转向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3 |
屈求真,刘延柱;四轮转向汽车的控制策略[J];汽车技术;1999年02期 |
4 |
刘水章;卢云杰;;叉车四轮转向机构的研制[J];叉车技术;2001年03期 |
5 |
郭孔辉,轧浩;四轮转向的控制方法的发展[J];中国机械工程;1998年05期 |
6 |
王林超;轿车的四轮转向系统[J];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
7 |
周小川;现代汽车的四轮转向(4WS)系统[J];汽车维修与保养;2000年01期 |
8 |
刘奋,张建武,屈求真,黄宏成;基于QFT的四轮转向控制系统设计[J];汽车工程;2002年01期 |
9 |
杨峰,高翔,王若平,游学兵;两轴四轮汽车四轮转向机构的运动分析[J];中国农机化;2004年06期 |
10 |
赵又群,王立公,何小明,郭孔辉;四轮转向汽车运动稳定性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03年14期 |
11 |
宋正华,陈南,焦凤,祁永宁;四轮转向汽车虚拟样机闭环控制操纵动力学仿真[J];汽车技术;2005年05期 |
12 |
刘元;一种高速列车的四轮转向承载桥架[J];全球科技经济了望;1999年05期 |
13 |
王京;二自由度4WS汽车的动力分析(Ⅰ)——线性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
14 |
王京,韩强;二自由度四轮转向汽车的动力分析(Ⅱ)——非线性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7期 |
15 |
韩文涛;基于神经网络的四轮转向系统控制方法[J];北京汽车;2004年05期 |
16 |
周宇奎,谷正气,王和毅;汽车主动四轮转向系统的解耦自适应控制研究[J];机械与电子;2004年10期 |
17 |
路清明;日产汽车公司开发电控四轮转向系统[J];汽车电器;1997年04期 |
18 |
崔胜民,李满天;基于神经网络的四轮转向车辆控制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19 |
张祝新,王华;工程车的液压系统设计与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2年01期 |
20 |
游学兵,杨峰,黄红霞;汽车四轮转向操纵稳定性的研究及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