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豆种间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性 2.不同采收时间对豌豆苗产量性状的影响
【摘要】:
本文选取菜用大豆-浙08149和油用大豆-郑州926作为实验材料,从开花期开始,每10天采样一次直至成熟。利用食品饲料分析仪和GC-MS ,分析种子不同发育阶段的蛋白质和油脂,以及挥发性物质的含量与变化。对七个野生大豆和六个半野生大豆品种,在种子全部成熟后取样分析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性。
结果表明:菜用大豆品种―浙08149的五个样品中共检测到挥发性成分75种;油用大豆品种―郑州926的五个样品中共检测到挥发性成分98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小分子的醇类、醛类、酮类、烯醛、烯醇、酯类以及呋喃类化合物。其中根据现有的化学资料,具有花香、水果或青草香等芳香性气味的化合物共有28种。同时还发现,无论是菜用大豆还是油用大豆它们的种子中所含的挥发性物质数量都在第二次测试(7月初)左右达到最多,在种子接近成熟时挥发性物质的总数最少。
在菜用大豆-浙08149的种子发育过程中共有十四个挥发性物质在种子不同发育阶段一直存在,占测试到化合物总数的18.67%。而油用大豆-郑州926种子发育过程共有十个挥发性物质在种子不同发育阶段一直存在,占测试到该样品化合物总数的10.21%。这表明无
|
|
|
|
1 |
齐福高;日光温室豌豆苗生产技术[J];北方园艺;1998年02期 |
2 |
;例Ⅳ室内豌豆苗工厂化生产模式[J];当代生态农业;1999年Z1期 |
3 |
;豌豆苗的生产技术[J];农家顾问;2004年03期 |
4 |
;介绍豌豆苗生产的一种新方法[J];北京农业;1994年06期 |
5 |
丁国强;大棚生产豌豆苗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1999年09期 |
6 |
饶先华;;豌豆苗的常年培育技巧[J];农村百事通;2006年21期 |
7 |
张德纯,王小琴,李先珍,马宾生,王德槟;介绍豌豆苗生产的一种新方法[J];蔬菜;1994年01期 |
8 |
马草;豌豆苗生产技术[J];甘肃农业;1995年07期 |
9 |
高敏丽,张宏伟;豌豆苗优化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开发;1998年02期 |
10 |
杨秀华!266400,徐洪海!266400,徐公前!266400;豌豆苗生产技术[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9年12期 |
11 |
张艳,杨博文,郑素秋;水培龙须豌豆苗生产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上海蔬菜;1999年02期 |
12 |
钱胜昔,华秀丽,钦伟明;豌豆苗无公害栽培[J];上海蔬菜;2004年03期 |
13 |
吕振家,韩宗安,张守辉;豌豆苗的栽培方法[J];吉林蔬菜;1997年01期 |
14 |
闫秀芹;豌豆苗菜的再生栽培[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1998年10期 |
15 |
褚伟雄,金海刚;豌豆苗快速无土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1999年03期 |
16 |
林蒲田;;食荚蔬菜——豌豆[J];湖南农业;2007年08期 |
17 |
;豌豆苗生产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1994年05期 |
18 |
马草;怎样生产豌豆苗[J];农家参谋;1995年04期 |
19 |
夏俊良;;养豌豆苗应抓好四点[J];河北农业科技;2007年02期 |
20 |
丁朝华,武显维,康宁,陈淑芳,张居勤;豌豆苗水培条件的探讨[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