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谐振式左手传输线结构及其应用研究

牛家晓  
【摘要】: 左手材料是一种介电常数与磁导率同时为负的人工合成材料。自2000年被成功制造出后,左手材料迅速成为物理学与电磁学领域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目前实现左手材料已有多种方法,其中平面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结构在平面微波电路及元器件设计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开环谐振器(SRR)的共面波导型与基于逆开环谐振器(CSRR)的微带线型谐振式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结构的传输特性及其在微波元器件设计中的应用,论文创新及有价值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了基于CSRR的谐振式平衡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结构及其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电路模型中各参数的变化对其传输特性的影响。提出将CSRR的形状作为一个调整因素对该传输线结构的传输特性进行微调。为此设计了三种基于不同矩形CSRR的谐振式平衡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结构,三种结构具有相同的过渡频率以方便比较。通过仿真模拟、实物测试及等效电路参数的提取,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分析过程及结论对采用其他调节方法调节谐振式平衡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结构的传输特性也有指导意义,而且该工作拓宽了CSRR在微波电路中的应用范围。 2.首次提出了基于SRR的共面波导谐振式平衡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结构。首先从等效电路模型上阐述了实现基于SRR的共面波导谐振式平衡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结构的方法。为进一步证明其有效性,设计并加工了过渡频率为3.28GHz的共面波导谐振式平衡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结构。仿真结果、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很好,证明了该传输线结构的平衡复合左右手传输特性。随后,利用该结构设计出超宽带共面波导带通滤波器,带宽超过90%。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表明其通带指标与阻带指标较好,且该共面波导超宽带带通滤波器的尺寸很小。 3.提出了采用谐振式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结构设计任意双频微波器件的方法。谐振式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可以在左手通带与右手通带内分别产生非线性的负相移与正相移,且相移与特性阻抗均可调。利用这样的传输特性,将谐振式复合左右手传输线代替传统的传输线,可以设计出任意双频微波器件。为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分别设计了双频开路分支线、双频Wilkinson功率分配器、双频分支线耦合器。双频开路分支线的工作频率设计在1GHz与2GHz;双频Wilkinson功率分配器的工作频率设计在1.2GHz与2.6GHz ;双频分支线耦合器的工作频率设计在900MHz与1800MHz。仿真结果、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很好,两个工作频段上的性能指标都较好,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由于不需要任何集总参数元件与接地通孔,因此工作频率不受限制,而且制作方便。 4.设计了基于谐振式平衡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结构的新型小型化环行电桥。在该小型化环行电桥中,传统的270分支线被谐振式平衡复合左右手传输线所代替,其在设计频率上可以提供?9 0的相移。?9 0相移等效于270相移。由于谐振式平衡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长度比传统的270分支线小,因此该环行电桥相比于传统的环行电桥可以减小60%的面积,而且在工作频段内可以很好地工作在同相模式与反相模式下。 5.提出采用CSRR实现微带天线谐波抑制的方法。CSRR被刻蚀在微带天线馈线下的接地板上,阻带对应微带天线的谐波频率。由于CSRR在其谐振频率周围可以产生负介电常数效应,将阻止谐波功率的传输,而工作频率的功率传输不受影响,因此微带天线的谐波被有效抑制,而性能指标不受影响。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1 汪霆雷;朱旗;;基于左手传输线带通滤波器的研制[J];材料导报;2007年S2期
2 杨柳林;雷凯;罗健明;;基于左右手传输线的定向耦合器[J];东方汽轮机;2011年03期
3 刘广东;常硕;齐兴龙;;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双频功分器[J];仪器仪表用户;2009年04期
4 崔文耀;张德斌;凌天庆;;利用简单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实现的任意双频器件[J];微波学报;2007年S1期
5 王安国,林杞楠;微波集成电路特定长度并联传输线的滤波特性[J];电子学报;1999年09期
6 曾会勇;王光明;耿林;韦道知;曾宪峰;;新型平面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电磁特性研究[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7 代黎明;周海京;林文斌;廖成;;基于左右手传输线的小型天线设计[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2年08期
8 赵卫宏;胡明春;张强;;左手传输线研究[J];微波学报;2007年S1期
9 刘青爽;金杰;孔曦;孟庆斌;;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双频微带贴片天线(英文)[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吴少周;张世全;;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电磁特性及其潜在应用[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1 安建;王光明;张晨新;张鹏;;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小型化功分器的设计[J];微波学报;2008年06期
12 崔万照;李萱;马伟;;微波左手传输线[J];空间电子技术;2008年02期
13 曹磊;夏慧婷;;非线性均匀传输线的暂态响应[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1年06期
14 樊宽刚;陈仁义;何兵;邱海云;;基于传输线拐角的区域分解有限元相减法[J];制造业自动化;2021年04期
15 高乐;于全毅;魏庆丽;刁庶;;多导体传输线串扰概率分布计算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年08期
16 叶志红;张杰;周健健;苟丹;;有耗介质层上多导体传输线的电磁耦合时域分析方法[J];物理学报;202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贺连星;关放;傅敏礼;;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技术的超小型终端天线[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2 韩文佳;孙维;冯一军;;基于左手传输线的环形微带天线[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6年
3 崔文耀;张德斌;凌天庆;;利用简单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实现的任意双频器件[A];第十三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张晨新;安建;王光明;张鹏;;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频分器的设计[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清熙;王庆国;周星;赵敏;谭红南;;快沿脉冲场对传输线上信号的干扰分析[A];静电放电:从地面新技术应用到空间卫星安全防护—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全国静电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6 赵卫宏;胡明春;张强;;左手传输线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苗凯;国云川;徐锐敏;;一种宽带缺陷地左手传输线[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8 林为干;;双线明线传输线的场分布及功率容量问题[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9 杨林颖;谢康;;耦合非均匀传输线及其应用[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赵卫宏;胡明春;张强;;基于可调交指结构的左手传输线及其在背射到端射漏波天线中的应用[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1 王志辉;张勇;徐锐敏;;几种太赫兹传输线的研究进展[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2 许河秀;王光明;陈新;;基于互补开口单环谐振器对的电小复合左右手传输线[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13 呼义翔;邱爱慈;杨海亮;黄涛;王亮平;丛培天;张信军;郭宁;韩娟娟;;基于“强光一号”装置1m长磁绝缘传输线的设计与实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14 郁涛;;非均匀传输线反射系数的一个条件解[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5年
15 周健义;杨铨让;;一种稳定的色散边界条件在传输线时域分析中的应用[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5年
16 曹绍云;胡克松;范植开;谭杰;于爱民;吴勇;;螺旋传输线的研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17 刘华麟;汪泉弟;;传输线矩阵的理论发展研究[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8 孙韬;刘宗行;;无损耗均匀传输线上电压、电流的解的一种形式[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9 王玲桃;马西奎;;均匀无损传输线时延电路中时空非线性震荡的等方性[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0 孙韬;刘宗行;;无限长传输线冲激响应的一种求解方法[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牛家晓;谐振式左手传输线结构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张雅男;新型左手传输线的设计及其特性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王辰;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结构的新型多频、小型化天线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张洪林;基于左右手复合传输线的新型射频器件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钟任斌;太赫兹传输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黄健全;新型平面人工传输线及其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杨涛;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结构的小型化微波无源元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为;复杂传输线网络耦合建模与分析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张巧利;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和基片集成波导的无源器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毛剑波;微波平面传输线不连续性问题场分析与仿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11 李婷;基于传输线矩阵法的层状结构探地雷达正反演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12 徐新河;二维传输线媒质成像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3 王新;基于左手传输线滤波器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14 高鹏飞;矿用非对称线圈结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9年
15 张建杰;谐振式微光学陀螺双路闭环检测技术及偏振波动噪声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16 王圣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功效分析及优化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17 刘旭;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功效特性分析与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18 秦元帅;高功率质子加速器腔体失效与高能传输线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20年
19 黄闯;基于左右手复合传输线和MEMS的新型微波器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0 吴化勇;考虑残余应力影响的谐振式生化传感器微膜动态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培;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微波带通滤波器的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2 李昱科;左手传输线结构设计及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蔚亮;基于混合左右手传输线及铁电材料的可调相移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孙权;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传输及辐射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魏晓菁;量子调控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左手效应[D];昆明理工大学;2019年
6 李雪;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平面天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7 苗凯;微波集成左手传输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林;基于电磁功能材料的左手传输线及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9 刘双喜;新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及其在天线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杨国敏;非均匀传输线特性重构及噪声影响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11 黄丽玉;复合左右手传输线设计及其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2 潘涛;基于混合左右手传输线的滤波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3 苟丹;电子设备中传输线网络电磁耦合的时域分析算法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21年
14 石子豪;片上传输线及其在射频开关中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20年
15 杨俊;可共形二维传输线特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
16 梁子健;基于非均匀传输线重构的滤波器设计与电缆测试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17 陈龙;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滤波天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8 张君;基于混合左右手传输线的高功率移相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9 徐金栋;外场激励下传输线网络响应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20 王勇;含均匀和非均匀传输线网络的灵敏度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杭卫东 唐筱葳;为重大项目“把脉开方”[N];淮安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陈卓;白洋:陶瓷可以做任何事情[N];中国青年报;2014年
3 郑玉芸;TDK新款薄膜带通滤波器体积最小[N];中国电子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晨迪;莲花水波荡开 他放松啦![N];成都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