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泡沫金属负载纳米TiO_2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胡海  
【摘要】: 光催化技术是一项环境友好的技术,在环境净化领域,特别是在治理室内空气污染领域的应用前景诱人。然而,由于纳米TiO_2颗粒细微,在气相光催化过程中易于损失,难以回收,不利于催化剂的再生和再利用,给实际应用带来了一定困难。制备负载型纳米TiO_2光催化剂,既可以解决催化剂分离回收的难题,还可以克服催化剂颗粒易团聚和稳定性差的缺点,也是应用活性组分和载体的各种功能组合来设计催化反应器的理想途径。 载体的选择直接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常用的光催化剂载体如玻璃球、玻璃纤维、活性炭、沸石、多孔陶瓷和硅胶等等,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泡沫金属材料作为光催化剂的载体具有热稳定性好和机械强度高等优点,它能够分散负载组分并赋予其较好的稳定性,对光能具有良好的利用率,尤其是其均匀的开孔结构具有优良的流体力学性能,作为光催化剂的载体应用于气相光催化领域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光催化剂的负载虽然可以解决回收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纳米光催化剂比表面积的降低,从而降低光催化剂的活性。因此必须通过载体改性和优化负载工艺来提高载体和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大负载光催化剂活性点的数量,提高光催化活性。用传统方法在高温条件下制备TiO_2,不仅能耗高、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小,而且对载体的影响大。如果能在低温条件下制备出晶相较好、活性高的TiO_2,就可以解决一系列的实用技术问题。此外,由于TiO_2的量子效率偏低且只能响应紫外光,限制了TiO_2的实际应用,可以通过对TiO_2改性提高其光催化效率和实现对可见光的响应,更充分地利用光能。 本文利用泡沫镍作为载体,通过对载体进行改性和优化负载工艺,制备高活性的泡沫镍基纳米TiO_2光催化剂;通过负载具有大比表面积的中孔材料中间层,增大泡沫镍载体的比表面积,提高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通过低温条件制备比表面积大、光催化活性好的纳米TiO_2,减少对载体的影响;利用表面贵金属Pt沉积和过渡金属Fe3+离子掺杂等方法提高光催化剂的活性和扩展光催化剂的光谱吸收范围,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同时,结合XRD、BET、TEM、EPR、XPS和SEM等测试手段,对各种泡沫镍基复合光催化剂的负载方法和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对载体特性对纳米TiO_2光催化活性影响和Pt沉积与Fe3+掺杂提高TiO_2光催化活性的机理进行了讨论,对某些实用化的关键技术也进行了探讨。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性工作包括: 1.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泡沫镍基TiO_2光催化剂,研究了泡沫镍载体的预氧化处理和TiO_2的负载次数对光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对泡沫镍进行预氧化处理,其比表面积在400 oC到550 oC范围内随着预氧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泡沫镍载体经550 oC预氧化处理后,比表面积较原始泡沫镍约增大一倍,因此可以增加TiO_2的负载量。预氧化处理在载体表面形成的氧化镍可以有效地阻止光生电子向金属载体的迁移,使光催化活性得到提高。经预氧化处理的泡沫镍负载TiO_2的光催化活性比未经预氧化处理的泡沫镍负载TiO_2提高近90 %。在泡沫镍上重复负载TiO_2,增加了TiO_2的负载量,但并不能持续提高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在重复负载2次后综合效果最佳,光催化活性较负载1次时提高近13 %。在泡沫镍上负载的TiO_2光催化剂由于泡沫镍载体中镍离子在高温加热时的扩散形成镍掺杂的TiO_2,吸收范围扩展到可见光区(λ 520 nm),在可见光下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 2.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泡沫镍上负载中孔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以及硅酸铝等中间层,制备泡沫镍基TiO_2/SiO2、TiO_2/Al2O3和TiO_2/Al2O3-SiO2等复合光催化剂。负载中间层后泡沫镍载体的比表面积急剧增大,最高可达167.2 m2 g-1,复合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也可达到近30 m2 g-1,是未负载中间层的泡沫镍基TiO_2光催化剂比表面积的30多倍,提高了负载光催化剂活性点数量,而且中间层可以有效地阻止光生电子向金属载体的迁移,使泡沫镍基复合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显著提高。提高复合光催化剂对乙醛的预吸附,可以在催化剂表面附近形成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的环境,有利于光催化反应的进行,但是增大对污染物的预吸附并不是提高光催化剂活性的必要条件,复合光催化剂比表面积的增大才是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泡沫镍基复合光催化剂对乙醛的降解率由未负载中间层时照射360 min降解率为90 %提高到照射60 min可降解近100 %;光催化剂的稳定性也由未负载中间层时连续5次试验后光催化效率降低50 %以上,提高到连续10次试验后光催化效率只降低近15 %。 3.用溶胶-凝胶法低温制备金红石相和锐钛矿相的纳米TiO_2和相应的泡沫镍基TiO_2光催化剂。低温制备法在室温下干燥即可形成金红石或锐钛矿相TiO_2的晶相,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加热可形成晶相较好的锐钛矿相纳米TiO_2。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制备的泡沫镍基锐钛矿相TiO_2光催化剂比金红石相TiO_2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高。在制备温度同为240 oC时,金红石相TiO_2光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420 min后乙醛的降解率只能达到40 %;而锐钛矿相TiO_2光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120 min后乙醛的降解率可达到近100 %。 4.用光催化沉积法和热还原法在泡沫镍基TiO_2光催化剂上沉积贵金属Pt,制备泡沫镍基Pt/TiO_2光催化剂。研究表明:沉积Pt以后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降解乙醛的速率比TiO_2光催化剂至少提高3倍以上。在本试验中Pt的沉积量为0.3 wt %时,Pt/TiO_2的光催化活性达到最高值;超过0.3 wt %以后,其光催化活性反而略有下降。由于Pt的沉积在Pt-TiO_2界面上形成了Schottky势垒,为阻止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提供了有效的电子捕获阱,减小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率,从而提高了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但是当沉积过量Pt时,金属反而有可能转变为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中心,增大电子空穴的复合几率;同时金属对紫外光的屏蔽作用会增加,从而使得光催化剂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减少,降低了光催化活性。所以Pt在TiO_2表面的负载量应该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才能有效地提高催化剂活性。 5.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过渡金属Fe3+掺杂的泡沫镍基Fe/TiO_2光催化剂,研究表明:掺杂Fe3+后TiO_2的吸收边随着掺杂Fe3+浓度的升高而逐渐红移,最高可达到近600 nm;锐钛矿TiO_2晶相以及泡沫镍基Fe/TiO_2光催化剂对乙醛气体的吸附并未由于掺杂而发生明显变化;在本实验中,随着掺铁量的增加Fe/TiO_2的光催化活性增加,Fe3+掺杂量为0.3 wt %时对乙醛的降解率最高,超过0.3 wt %以后其光催化活性反而略有下降,显示Fe3+的掺杂存在最佳的浓度。由于掺杂的Fe3+在TiO_2晶格中能够起到浅势捕获阱的作用,通过Fe3+的氧化和还原同时俘获光生电子和空穴,通过降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几率而提高了光催化效率;而当Fe3+的掺杂量继续增加后,电子和空穴陷阱点距离缩短,电子或空穴由体相向表相的迁移过程中遇到了更多的捕获阱,此时Fe3+反而成为间接的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中心,降低了光催化活性。 本研究制备的泡沫镍基TiO_2光催化剂通过对载体预处理、重复负载TiO_2、负载中孔中间层和催化剂改性等方法,获得了较高的光催化活性。所开发的一系列泡沫镍基TiO_2光催化剂部分产品已经市场化,在上海博物馆青铜器库房中也获得成功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陈娜,程永清;纳米TiO_2光催化剂在抗菌方面应用的新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5年06期
2 樊钦平,王训,李亚栋;纳米TiO_2光催化剂的活性与使用寿命[J];无机化学学报;2003年05期
3 邱爽;赵彬侠;关文斌;牛露;郭丹;刘钰玲;张小里;;Ag-Ag_2O/Bi_2WO_6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J];功能材料;2017年05期
4 包淑娟,张校刚,刘献明;磁载纳米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J];分子催化;2003年02期
5 李晓辉;陈孝云;刘守新;陈曦;王海亮;刘正峰;;纳米TiO_2光催化剂的酸催化水解合成与表征[J];应用化学;2007年11期
6 白玉兰,孔德良,叶庆国;纳米TiO_2光催化剂固定化技术及其改性的研究进展[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7 任小赛;;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20年04期
8 刘玉应;谢宇;宋健华;;二维二硫化钼负载铜的光催化剂制氢性能研究[J];江西化工;2017年05期
9 赵玉翠;郑经堂;石建稳;;纳米TiO_2光催化剂的最新发展——多孔TiO_2[J];新技术新工艺;2007年01期
10 周武艺,唐绍裘,张世英,周锡荣,万隆;制备不同稀土掺杂的纳米氧化钛光催化剂及其光催化活性[J];硅酸盐学报;2004年10期
11 王家旻;梁淑芬;李彦涵;冯韵;孙焱;蒋恩臣;简秀梅;;松子壳基活性炭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J];可再生能源;2020年01期
12 肖鹏,张云怀;粉煤灰负载TiO_2光催化剂及其光催化活性的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4年02期
13 杨信媛;李德良;贺正;;掺杂镧硼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可见光活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S1期
14 徐慧娟;;光催化剂TiO_2的发展与应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15 任凌;杨发达;张渊明;杨骏;李明玉;;氮掺杂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8年04期
16 冯良荣,吕绍洁,邱发礼;过渡元素掺杂对纳米TiO_2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化学学报;2002年03期
17 李丽;刘频;毕先钧;;离子液体中微波辅助制备镧掺杂纳米TiO_2光催化剂[J];云南化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哲伦;周锋;;g-C_3N_4/BiPO_4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6年
2 邓辉;蒋新;;两种方法制备的TiO2/SiO2光催化剂性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3 吴合进;吴鸣;刘鸿;杨民;孙福侠;杜鸿章;;大颗粒状TiO_2光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其光催化活性[A];2000'全国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张金龙;朱杰芳;陈锋;;掺杂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活性研究[A];2004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梅乐夫;;氮掺杂TiO_2薄膜光催化剂的制备[A];第十五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8年
6 朱永法;;共轭大π键与光催化剂的协同作用机理及光催化活性调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朱永法;;纳米结构和能带调控增强氮化碳光催化矿化性能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助力两型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会议论文集(NCECM 2015)[C];2015年
8 杨海峰;张苹;曹阳;;TiO_2光催化剂改性的研究进展[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杜康;仓怀文;黄方方;;纳米TiO_2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A];第三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传秀云;;纳米组装天然多孔矿物作为TiO_2光催化剂载体应用研究[A];2004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1 韩玉琦;宋红娟;刘梦影;李天鹏;禹兴海;王兴鹏;;Ag_3PO_4/Mg-Al-LDHs纳米复合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2 敖燕辉;徐晶晶;付德刚;袁春伟;;一种新型磁性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A];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论文集[C];2007年
13 郑占丰;;固相光催化剂的表界面结构调控及光催化性能研究[A];第二届能源转化化学与技术研讨会会议指南2015[C];2015年
14 黄姝姝;王婷婷;吕娟娟;苏毅国;王晓晶;;铌酸锡光催化剂的制备及相变对其光催化性能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助力两型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会议论文集(NCECM 2015)[C];2015年
15 徐瑞芬;胡伟康;舒军;张鹏;;纳米TiO_2光催化剂安全抗菌机理研究[A];第二届中国抗菌材料产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6 上官文峰;;光催化剂的载体修饰及其净化耦合功能[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17 方晓明;张正国;黄弋峰;;N掺杂型纳米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A];2004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8 姜东;徐耀;侯博;吴东;孙予罕;;有机杂化的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9 李丽;王昭;陈小兵;杨艳琼;毕先钧;;离子液体中微波辅助制备纳米TiO_2光催化剂[A];第五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0 庞飞;降一潼;张宇琦;刘学腾;葛建平;;光子晶体薄膜载体协同增强负载光催化剂活性[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六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海;泡沫金属负载纳米TiO_2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龙绘锦;高效微纳结构TiO_2基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王英英;有机/无机核壳结构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构效关系研究[D];清华大学;2018年
4 缪应纯;新型铋—基光催化剂的制备、修饰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白小娟;高性能共轭碳材料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构效关系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6 吕晓萌;新型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D];江苏大学;2007年
7 鄂磊;可见光活性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郭旭;磷酸银光催化剂的固定化及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9 郭建峰;新型可见光催化剂的合成和催化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陈建军;纳米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改性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11 汤春妮;磷酸银及其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12 朱英明;纳米二氧化钛基光催化剂的改性和光催化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13 谢汝义;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负载铋系光催化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异丙隆降解性能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7年
14 王焕丽;氧化铋基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15 王晓晖;二氧化钛基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16 王震;新型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7 刘恢;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及其分解水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8 石洪飞;新型钛基/多酸可见光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环境光催化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19 王韶华;改性纳米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中染料污染物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0 袁进;介孔氧化钛磁负载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基础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姣霞;共掺杂纳米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2 包淑娟;磁载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3 刘园园;双元素改性纳米TiO_2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4 周雪飞;染料敏化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21年
5 郭昊;几种复合型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质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国良;磷酸盐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7 李海霞;高活性混晶纳米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燕;硫化铟银基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9 张洋;金属—半导体复合光催化剂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2年
10 骆海东;钨酸铋基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西北大学;2020年
11 陈亮;钴酸锌光催化剂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12 朱声宝;C_(60)对光催化剂的表面修饰提高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13 高汉良;银改性磁性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吉林化工学院;2020年
14 郑猛猛;半导体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15 俞慧丽;具有可见光活性的纳米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16 于瑞敏;磷酸镍和羟基磷酸铜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17 凌基薇;负载型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降解有害挥发物性能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8 任洁;非常规技术制备具有特定结构及形貌的高效可见光催化剂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9 刘清莹;不同微结构铋基光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9年
20 范冬梅;多孔碳负载纳米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宁波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纳米固体光催化剂获发明专利[N];今日信息报;2003年
2 蔡忠仁;纳米固体光催化剂获发明专利[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通讯员 吴军辉 记者 冯国梧;新型高效光催化剂具双面功能[N];科技日报;2016年
4 晋楠;科学家研发光催化剂评估新法[N];中国科学报;2021年
5 黄欢 本报记者 李润文;南信大本科生发现光催化剂新材料[N];中国青年报;2015年
6 记者 吴长锋;固氮合成氨有了高效光催化剂[N];科技日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董小雷;环保技术新宠——光催化剂[N];中国化工报;2002年
8 记者 刘万生 通讯员 肖晔珺;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新型宽光谱捕光催化剂研发获进展[N];中国科学报;2018年
9 通讯员 代成 记者 夏文燕;南理工人工光合制氢有新成果[N];江苏科技报;2017年
10 记者 吴苡婷;书写“水变氢”的传奇[N];上海科技报;2011年
11 记者 姜靖;纳米新技术让光制氢效率提高两倍[N];科技日报;2016年
12 辛化;美开发纳米多孔银催化剂[N];中国化工报;2014年
13 实习生 孙蔷;我太阳能光催化制氢效率全救最高[N];科技日报;2009年
14 记者 张建琛 通讯员 李静;纳米新材料“钯蓝”问世[N];科技日报;2010年
15 闵国全 李萍;多功能纳米光催化空气净化器研制成功[N];中国质量报;2009年
16 葛进;日科学家开发出新型复合光催化剂[N];科技日报;2008年
17 记者 闫洁;我学者研发出纳米肿瘤诊断新技术[N];中国科学报;2012年
18 记者 王春;近红外光照射纳米颗粒可直接产生活性氧[N];科技日报;2022年
19 记者 徐瑞哲;利用光催化,让旧手机变“金矿”[N];解放日报;2021年
20 本报记者 束洪福 通讯员 刘伟泉;加速产业化 抢占大市场[N];科技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