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固体发动机组的结构设计及性能检测
【摘要】: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探索空间不断扩大。近年来,航天器的小型化或微型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此,需要质量更轻、推力更精确的推进系统用于轨道控制和姿态调整。某些航天器上,还需有快速响应能力。
传统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由于结构复杂等原因,不适合运用于质量在20kg以下的微型航天器上。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方案,可以使推进系统所占质量大大减轻,同时可发挥固体推进剂易长期储存的优势。
本文以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微型固体火箭动力系统为应用背景,解决微型固体火箭动力系统的设计、制造难题,开展燃烧室直径毫米级的轨道控制发动机组和直径百微米级的姿态控制发动机组的研究。
本文从结构方案设计、关键零件微弧氧化处理、点火技术、推进剂选择和性能测试等方面研究了微型固体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发动机组的结构方案设计,可满足微型航天器轨道控制和姿态调整的要求。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评估了微弧氧化层陶瓷膜的隔热性能,验证了微弧氧化技术在轨道控制微型固体发动机上的可用性。对半导体桥的点火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半导体桥相关参数的设计方法,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桥结构,有望获得更好的点火性能。通过对现有微推力测试方法的分析以及常用固体推进剂的评估,选取了陶瓷微型固体发动机的推进剂和测试方法,并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
|
|
|
|
1 |
俞南嘉;张国舟;马彬;蔡国飙;;应用气动谐振点火的氢氧小发动机试验[J];推进技术;2010年02期 |
2 |
R.R.Schreib;吴方;;ATS-6推进分系统在轨道上四年的运行情况[J];国外空间技术;1980年04期 |
3 |
潘科炎;小卫星的推进系统[J];航天控制;1996年02期 |
4 |
解世岳,王从曾,寇斌达,苏学宽,马捷;碳钢热浸镀铝及微弧氧化研究[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3年09期 |
5 |
朱孝赉;成器;宋静晖;;与载人空间站的生命保障系统相结合的新型推进系统的探讨[J];航天控制;1988年02期 |
6 |
贺子凯,唐培松;电流密度对微弧氧化膜层厚度和硬度的影响[J];表面技术;2003年03期 |
7 |
王永,康熊仁,章盛磊,李炳生;铝基复合材料表面微弧氧化涂覆陶瓷膜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年04期 |
8 |
熊仁章,盛磊,郭洪光;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耐磨性能[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3期 |
9 |
憨勇,徐可为;微弧氧化生成含钙磷氧化钛生物薄膜的结构[J];无机材料学报;2001年05期 |
10 |
孙强
,张凯;基于PCC的大功率微弧氧化电源控制系统研制[J];微型机与应用;2003年01期 |
11 |
张文华,胡正前,马晋;俄罗斯微弧氧化技术研究进展[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4年01期 |
12 |
牛禄,王宏伟,杨威;用于微小卫星推进装置的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J];上海航天;2004年05期 |
13 |
刘萝威;拦截导弹制导和控制系统用复合材料热燃气阀系统[J];飞航导弹;2002年12期 |
14 |
马立志,沈瑞琪,叶迎华;国外几种新型微化学推力器[J];上海航天;2003年03期 |
15 |
滕敏,李垚,赫晓东,关春龙;等离子体微弧氧化表面处理LY12铝合金的高温拉伸性能[J];宇航材料工艺;2004年06期 |
16 |
王亚明,蒋百灵,雷廷权,郭立新;Ti6Al4V表面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结构和摩擦学特性[J];摩擦学学报;2003年05期 |
17 |
凌前程;林革;刘志让;;过氧化氢/煤油双组元推力室催化分解点火研究[J];火箭推进;2003年06期 |
18 |
张英,孟保平,杨国英;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法[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4年10期 |
19 |
薛文斌,邓志威,来永春,陈如意,张通和;铝微弧氧化电流效率的测定[J];电镀与精饰;1998年03期 |
20 |
康小录,汪兆凌,汪南豪;稳态等离子体推力器低功率工作模式实验研究[J];推进技术;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