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利培酮临床药效和HTR3A基因的关联研究

古博  
【摘要】: 精神分裂症(MIM 181500)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精神疾病,其发病率为1%,并且多数患者终身不愈。大量家系、双生子和寄养子研究证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致病机理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尽管在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研究方面付诸了大量的心血,研究者们仍未能最终确定精神分裂症的致病位点以及遗传模式。显然该病的遗传方式非常复杂,并不符合简单的孟德尔遗传规律。但是研究者还是通过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提示了许多精神分裂症的候选染色体区域和可能的易感基因。此外,分子神经病理学,神经生理学,脑成像和精神药理学的结果,暗示精神分裂症可能是一种伴随着许多生化特征异常的神经发育性疾病,包括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和氨基丁酸等系统的异常。 此外,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面也存在着极大的挑战。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效应普遍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利培酮作为目前较为常用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同样面临着这些问题。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5-羟色胺系统存在缺陷。自此,5-羟色胺假说被广泛接受,大量研究工作围绕着5-羟色胺系统成员基因是否与精神分裂症以及抗精神病药物药效相关展开。然而,很少有研究探寻了5-羟色胺受体家族中唯一的离子通道受体的编码基因HTR3A与利培酮药效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此外,有研究表面HTR3A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因此本研究着眼与此处,对首次服用精神分裂症药物利培酮的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HTR3A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分型,分析服用利培酮之后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与相应的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发现HTR3A的g.14396AG位点基因型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改善(P (F, df)=0.026(3.763,2))和总体症状改善相关联(P (F, df)= 0.023 (3.937,2)),3个SNP组成的单倍型C-G-A对总体症状的改善相关(X2=7.3, P=0.007, Odd ratio=3.371)。 此外,本研究对常用的利培酮药效分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且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徐利敏;刘铁桥;陈晓岗;唐劲松;张向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D2受体基因TaqⅠA多态性与利培酮治疗反应的关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28期
2 许宝贵;;利培酮治疗多次复发精神分裂症32例近期疗效和依从性研究[J];中国乡村医药;2007年01期
3 刘东平;;利培酮罕见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年02期
4 曹明;钟建炯;江红霞;江爱玉;;利培酮治疗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5 杨宗儒;樊玉贤;王宝安;;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9年17期
6 刘伟;;利培酮治疗首发及复发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02期
7 张文亮;;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8年01期
8 张文敏;吉仲宏;贾叙锋;;丁二酸洛沙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J];内蒙古中医药;2008年04期
9 谢静;;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比较[J];柳州医学;2008年01期
10 汪作为,周天骍,张少平,陈银娣,刘人申;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2005年03期
11 夏静;杨柳;王旭梅;;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12 李振宇;石保青;杨九州;;吸烟对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0年05期
13 周秀芳;;氯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0年24期
14 李鹰;;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6期
15 王翠敏;许小梅;霍绪平;;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16 王克强;徐素伟;李淑芬;董秀清;王春梅;董建华;;洛沙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17期
17 李艳;马丽;张圣举;;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年05期
18 杨黎普;万新;吉仲宏;贾叙锋;;两种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08年31期
19 文家松;夏南;胡晓丽;;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0 林文;;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血清泌乳素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光明;姚乾坤;蒋陆平;郑在激;杨红;任燕;张克让;;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痊愈后生命质量与利培酮药物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赵峰;高树贵;谢曙光;徐永明;刘艳;黄敏芳;;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A];2011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汪洁;董莹盈;段迪;刘广华;;长效利培酮微球注射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严明;李春娟;;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A];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5 何秀俊;王东波;周飞琴;;利培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的影响[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朱毅平;;长期服用利培酮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增加问题的随访观察[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蒋永红;沈仲夏;杨身国;;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A];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二○○八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郭娅慧;吴亚明;;利培酮治疗首发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A];全国精神疾病新进展高级论坛资料汇编[C];2009年
9 陈庆颖;陈琦;冯国鄞;Klaus Lindpaintner;陈毅;孙晓东;陈政雄;高振松;唐济生;贺林;;The close homologue of L1(CHL)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在中国人群中的关联分析[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神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袁天懿;徐晨;;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然;SIAT8B和PDLIM5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精神分裂症发生的关联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7年
2 奚正蕊;精神分裂症候选基因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关联研究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罗培芬;多巴胺D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4 李彩霞;精神分裂症及其神经认知功能与吸烟的关系及分子遗传机制初探[D];四川大学;2006年
5 李超;基于中国汉族人群的精神分裂症候选基因的关联研究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王磊;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利培酮的药物基因组学和高血压的遗传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杜晶;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及其药物基因组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王强;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神经认知功能和分子遗传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查屹;中国汉族人群转化生长因子β1和β3基因多态性与高度近视的关联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金如锋;候选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的关联分析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博;利培酮临床药效和HTR3A基因的关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李志强;易感基因GRIK4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分析及单倍型推断EM算法的改进[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何卫宇;注射用利培酮微球与片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多中心随机开放性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宣洁琨;多巴胺D_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杜莲;精神分裂症与吸烟的关系和相关分子遗传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6 李东美;精神分裂症神经认知功能与吸烟关系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7 古孝勇;精神分裂症患者Th1与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和功能变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骆宏;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中文版:修订及临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赵敏;多巴胺D_1、D_2受体多态性对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周强;初探个案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及社会功能的干预效果[D];汕头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海蕴;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坚持服药[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医师 郭志华;减轻精神分裂者心理痛苦[N];北京科技报;2009年
3 崔界峰;患上精神分裂症的三大表现[N];北京科技报;2008年
4 记者 李颖;精神分裂症患者3成不能坚持服药[N];科技日报;2007年
5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教授 张明园;精神疾患防胜于治[N];光明日报;2009年
6 记者 朱丹;中德合作复发干预技术合作项目在北京启动[N];经济参考报;2009年
7 章关春;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需社会、家庭共助[N];健康报;2005年
8 薛原;三四成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按时用药[N];大众卫生报;2007年
9 薛原;精神分裂症患者3年不服药必复发[N];健康报;2006年
10 记者 颜秋雨 通讯员 王玉林 罗涛;“K粉”依赖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损害相似[N];健康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