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审批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并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两种审批类型做了归纳和比较。
在对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实施效果做详尽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环评审批有效性不高的原因在于政府在现有财税分权和行政任命制的制度背景下追求经济发展而干预环评制度实施的客观必然性,部门职能单一化、部门利益和利益集团的影响造成了经济管理部门追求经济发展使环评初审制度得不到落实,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由于受制地方政府和法律规定的缺陷而不能实现其监督和制衡的功能,以及现有法律法规不能保障公众参与审批程序使得环评制度通过公众参与实现监督的功能得不到实现。
最后,在分析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应对。首先在现有财税分权的模式下加大中央对地方财政特别是环保投入的支出,并通过制度借鉴和创新把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中央的转移支付挂钩、完善人事考核制度的方式扭转地方政府只专注经济发展的冲动。其次,统一政府部门的环保职能和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实现经济管理部门对环评的重视。再次,加强环保部门对经济管理部门的监督。最后,通过促进信息公开落实环评文件审批阶段的公众参与。
|
|
|
|
1 |
郑贵鸿;;浅谈如何实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
2 |
武兰顺;徐铁兵;孙玉艳;任钢;;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的区别[A];环境与健康: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论坛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