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电火花加工中的电极损耗补偿研究
【摘要】:
微细电加工目前已经成为微细加工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由于微细电火花加工中工具电极不可避免地产生损耗,从而增加了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曲面加工的难度,必须进行有效的补偿以提高加工精度。本文针对微细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的电极损耗补偿方法展开了研究。
提出了基于放电参数和有效脉冲次数来预测损耗的电极补偿方法。其建模基础是:在一定的加工条件下,单次放电电极的体积损耗是固定的,通过检测有效放电脉冲个数推算出电极损耗,从而进行损耗补偿。
设计了用于检测工具电极与工件电极间有效放电脉冲的印刷电路板卡(PCB),并利用VHDL硬件编程语言开发了相应的程序,来提高PCB板卡的灵活性;然后通过实验获得无补偿状态下电极损耗并制定相应补偿策略,通过对可编程多轴运动控制卡(PMAC)编写补偿控制程序,并进行相应的补偿试验来验证基于所开发补偿模块补偿方法的有效性;最后研究了神经网络在电火花电极损耗预测中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为利用神经网络来提高有效脉冲次数预测电极损耗的有效性打下了基础。
|
|
|
|
1 |
王元刚;赵福令;刘宇;王津;;微细电火花加工中电极损耗机理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9年17期 |
2 |
刘宇;赵福令;王元刚;王津;黄博;;集肤效应对微细电火花加工的影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
3 |
邓容;吴品;裴景玉;郭常宁;胡德金;;微细电火花加工损耗补偿的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07年04期 |
4 |
吕奇超;赵福令;王津;王元刚;黄博;;微细电火花小孔加工过程仿真[J];电加工与模具;2009年05期 |
5 |
王津;王元刚;赵福令;刘宇;;电极的电沉积制备技术及其在微细电火花深孔加工中的应用[J];中国机械工程;2009年15期 |
6 |
徐伟;陈吉红;;微细电火花加工实现条件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7年04期 |
7 |
王克锡;;电火花微孔加工技术的新发展(下)[J];金属加工(冷加工);2009年23期 |
8 |
褚旭阳;狄士春;王振龙;;极性效应在微细电火花反拷加工中的应用[J];电加工与模具;2010年05期 |
9 |
明平美,朱荻,曲宁松,朱健,贾世星;电铸工艺对工具电极材料抗电蚀性能的影响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5年05期 |
10 |
胡磊;张晓东;吴宝海;罗明;;微细电火花成形加工关键技术[J];航空制造技术;2011年05期 |
11 |
裴景玉;邓容;胡德金;;微细电火花加工的底面轮廓模型及定长补偿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
12 |
许加利;李建功;裴景玉;胡德金;;相对体积损耗比对微细电火花加工的影响及其测量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
13 |
王振龙,孟庆鑫,赵万生,迟关心;分层去除微细电火花铣削加工的NC程序生成[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2年05期 |
14 |
王振龙栾,英艳,赵万生,张晓东;微细电火花加工中的电极在线制作与检测[J];电加工与模具;2000年03期 |
15 |
王振龙,赵万生,刘光壮;基于分层制造原理的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
16 |
许加利;李建功;裴景玉;胡德金;;单层多道微细电火花定长补偿加工方法[J];电加工与模具;2009年03期 |
17 |
刘广民;张勇斌;郭维强;吉方;;基于CPLD的多模式微能脉冲电源设计[J];电加工与模具;2007年02期 |
18 |
李勇,王显军,郭,周兆英,严晓敏,胡敏;微细电火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8期 |
19 |
李文卓,赵万生,于云霞;微细电火花加工的关键技术分析[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20 |
张勇,王振龙,胡富强,赵万生;微细电火花加工装置的设计与应用[J];微细加工技术;200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