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时滞系统容错控制若干方法研究

吴军生  
【摘要】: 容错控制技术是提高动态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的一种极为重要的途径,因而深入研究容错控制技术,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关于容错控制技术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已经成为控制界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在各类工业系统中,时滞现象是极其普遍的,如长管道进料或皮带传输、极缓慢的过程或复杂的在线分析仪等均存在时滞现象,这都可归结为时滞系统模型。时滞的存在使得系统的分析和综合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同时时滞的存在也往往是系统不稳定和系统性能变差的根源。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时滞系统的容错控制方法,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 研究了带有执行器故障的变时滞不确定系统的鲁棒可靠控制。给出了系统在正常运行和带有可预期执行器故障情况下,闭环系统保持二次稳定的时滞依赖充分条件。运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给出了可靠状态反馈控制的综合方法。该方法相对于时滞独立条件下得到的结果,具有较小的保守性。 研究了线性状态时滞不确定系统部分传感器和执行器同时失效的容错控制问题。给出了带有时滞的状态反馈控制的设计方法。采用该方法设计的容错控制系统能够在保证系统闭环稳定的同时满足给定的性能指标,所设计的状态反馈控制器含有时滞项,可以减小时滞对闭环系统带来的影响。问题解存在的条件以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形式给出。H∞ 研究了多状态时滞系统的主动容错控制问题。基于广义内模控制,给出了两种容错控制的设计方法。第一种方法基于Youla控制器参数化,将闭环系统控制器设计纳入广义内模控制的框架;设计得到的控制器由两部分构成,分别针对系统的性能和鲁棒性。如果系统没有发生故障,只有针对性能设计的控制器起作用;而当系统发生故障,针对鲁棒性设计的控制器才会起作用。第二种方法在广义内模控制的结构下,利用互质分解方法设计了故障残差产生器,通过将故障诊断问题转化为H∞控制问题,从而引入了一类新的故障诊断性能指标;据此性能指标,给出了残差后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该后滤波器可以实现故障信号的渐近估计。在故障估计的基础上,利用故障补偿实现了闭环系统的容错功能。该方法可视为故障检测与容错控制之间的桥梁,给出了故障残差与真实故障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仿真研究验证了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并基于仿真结果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研究了带有不确定性的时变时滞系统的容错控制。基于滑模控制提出了一种容错控制设计方法。线性滑动平面存在的时滞依赖充分条件以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可行性问题的形式给出,该滑动平面如果存在,即可以保证由原系统得到的降阶等价系统的轨迹在有限时间内收敛于该平面。基于这个滑动平面,设计了一种可以作为容错控制的到达控制。该控制可使得带有模型不确定性、扰动输入和执行器故障的闭环系统保持二次稳定,具有容错功能。 研究了线性变参数时滞系统的主动容错控制问题。在参数的凸条件约束和系统参数矩阵的仿射依赖条件假设下,利用线性分式变换,将故障滤波器设计问题转化为H∞控制器设计问题,给出了该变参数控制器的存在条件和增益求解方法,并给出了故障补偿的设计方法。将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设计问题变为H∞控制器设计问题的思想可以推广到其他类型的系统。 采用一种基于Newton-Raphson算法的渐进式容错控制设计方法研究了带有参数故障的时滞系统的容错控制问题。该方法可明显降低由于控制增益计算和实施所带来的延迟而造成的性能损失和系统失稳的危险。该方法考虑非理想状况,即容错控制的实施不是在故障诊断结束之后立刻进行,因而实用性更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梁涛年;陈建军;;时滞系统分数阶PI~λD~μ鲁棒控制[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1年03期
2 王燕;王天成;;基于时滞分割法的不确定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高在瑞;纪志成;;一类切换时滞奇异系统的最优保成本控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1年06期
4 钱晓菲;张小美;陆国平;;不确定随机时滞系统的无源滑模控制[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李善强;石宇静;陈东彦;王俊明;;凸多面体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模型预测控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胡维莉;朱大奇;刘静;;基于遗传算法的UUV的容错控制律重构方法[J];控制工程;2011年03期
7 赵立英;张志强;赵向奎;;一类时滞切换系统的稳定性分析[J];控制与决策;2011年07期
8 李忠娟;张新政;;时间滞后离散滑模控制理论研究进展[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周川;周小波;吴益飞;陈庆伟;;一类随机时延网络控制系统的神经网络自适应容错控制[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1年06期
10 崔艳;贾英民;;具有时滞的二阶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分析[J];计算机仿真;2011年07期
11 秦雯;董亚丽;;一类不确定时滞脉冲切换系统的稳定性[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2 李炜;程应峰;许德智;;多变量未知非线性系统容错逆控制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13 赵峻;孙伟;王雪松;;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轨迹线性化自适应容错控制[J];控制与决策;2011年06期
14 段五星;张新政;;基于时滞系统的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21期
15 刘鹏;李虹;李梦辉;;一类时滞系统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仿真研究[J];仪表技术;2011年07期
16 王君;李炜;李战明;;不确定非线性NCS鲁棒H_∞保性能容错设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9期
17 董瑞;潘全香;;受扰离散时滞系统的最优变结构控制[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8 张琴;张霄力;;一类切换中立时滞系统的指数稳定性[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9 狄成宽;;稳定性切换点法在时滞系统的鲁棒稳定性中的应用[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1年02期
20 刘琨;李爱菊;董龙江;;基于Hadoop的云存储的研究及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虞继敏;吴建功;丁明智;张万鹏;;具有执行器故障的不确定线性变时滞系统的可靠保成本控制[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9年
2 李福明;赵利军;段广仁;;基于观测器的时滞系统H_∞容错控制器设计[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6年
3 张刚;王执铨;杨云林;;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的可靠保成本控制[A];第16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4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王琼;张会珍;;一类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的鲁棒容错H_∞控制[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钱正伟;张国山;;一类不确定离散时滞系统的鲁棒容错保成本控制[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6年
6 王星;李智斌;;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时滞相关鲁棒稳定性[A];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7 韩清龙;俞金寿;;满足匹配条件的不确定性时滞系统鲁棒稳定性的新判据[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8 孙继涛;张银萍;;时变时滞不确定系统的滞后相关稳定性[A];1998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李福明;彭建春;段广仁;;一种时滞系统鲁棒故障检测与分离的参数化方法[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韩京清;;大时滞系统的自抗扰控制[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洲;几类时滞系统的容错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吴军生;时滞系统容错控制若干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王东;切换时滞系统的H_∞滤波与故障检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向;复杂非线性系统智能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5 李萍;切换时滞系统稳定性的若干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勇;线性切换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高云;大型船舶航向/航迹智能容错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李俊余;复系数时滞系统的稳定性与动态响应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许域菲;近空间飞行器非线性容错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邰治新;一大类时滞系统的若干关键理论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虹;时滞系统的鲁棒容错控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2 程应峰;基于逆系统多模型主动容错控制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苏晓杰;离散T-S模糊时滞系统的模型降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郑叶飞;基于模型的集散系统智能化容错控制[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5 蔡海鹰;散货码头集散控制系统的容错控制[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6 张锋辉;嵌入式C/S架构服务器在时滞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D];西华大学;2010年
7 宋琳;多传感器时滞系统的信息融合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任俊超;广义系统的容错控制[D];广东工业大学;2003年
9 谈苑华;面向极端制造装备的液压巨系统的容错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盖绍婷;在高速网络下时滞系统的最优扰动抑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