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自适应偏差补偿的轿车大灯装配工艺研究

葛磊  
【摘要】: 轿车装配尺寸精度成为衡量其制造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装配偏差三维建模与分析,能够有效预测装配质量、识别潜在装配偏差源并通过装配结构与工艺设计予以优化。轿车前大灯的装配偏差控制是轿车装配尺寸精度控制的难点问题,由于涉及到特殊产品结构、供应零件质量和装配调整工艺等难以控制的输入偏差影响,关键在于设计合理的装配工艺对偏差进行有效的补偿。前大灯等关键区域的装配偏差控制技术研究不仅有助于各种外饰及与外饰接口零件的装配工艺设计,而且对于轿车整车装配尺寸精度控制具有重要的方法借鉴和推广意义。 本文通过收集多种车型的大灯装配信息,归纳总结一类典型装配结构和工艺的优缺点,结合上海通用汽车某现生产车型大灯区域主要装配尺寸质量问题,提出大灯装配工艺的自适应偏差补偿设计方法,建立相关装配偏差三维分析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提出装配结构工艺的改进措施,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应用。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自适应偏差补偿的大灯装配结构设计。针对大灯装配过程刚性和柔性零件混合的特点,基于尺寸链传播原理,以配合面尺寸质量为优化目标,通过配合面偏差分解方法分别建立大灯与翼子板,大灯与前盖的装配结构,利用可调螺母和翼子板柔性装配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偏差补偿工艺环节,建立自适应偏差补偿的大灯装配结构设计初步方案。 2.大灯装配偏差三维建模与装配工艺优化。将三维偏差分析软件3DCS和有限元软件NASTRAN相结合,考虑零件柔性特征进行大灯装配偏差三维建模方法研究,通过偏差仿真计算得出主要分析结论:(1)以大灯与翼子板、大灯与前盖的间隙和平整度为评价指标,通过改进前、后两种大灯装配偏差的预测对比,证明结构优化的有效性。(2)将大灯装配时产生的刚性位移作为翼子板自适应偏差补偿的输入,优化翼子板搭接面结构并进行计算对比分析,证明偏差补偿结构的可行性。 3.统计试制样车的实际装配数据,与理论设计状态及原型车的装配偏差数据相比较,以证明该自适应偏差补偿优化方法真实有效。本课题提出的零件定位基准评价指数模型方法替代了通常以经验为导向的零件定位基准建立方法,结合薄板金属件的装配特点创造性地将自适应偏差补偿方法运用到轿车前大灯的装配结构优化,改善了大灯周边的局部装配质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双义,王淼,殷宇佳,付玉生;网格应变分析技术在汽车覆盖件选材中的应用[J];天津汽车;2001年01期
2 沈利冰,林忠钦,来新民,陈关龙;轿车车身制造尺寸精度的M-CII图分类方法[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4年02期
3 林忠钦,胡敏,陈关龙,来新民,干频,祝俊皓,周立波;轿车车体装配偏差研究方法综述[J];机械设计与研究;1999年03期
4 胡敏;;轿车车体装配偏差研究方法综述[J];汽车与配件;2007年34期
5 陶恩树;雷雨成;;接头形式及装配顺序对车身装配偏差影响的研究[J];机械设计;2006年08期
6 李连好,陶文钦;爱迪尔轿车翼子板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7 王培新;汽车翼子板冲孔、切边、切口整形模[J];模具工业;1991年10期
8 王华;;基于核函数PCA的柔性薄板装配偏差源诊断[J];机械强度;2007年03期
9 邢彦锋;赵晓昱;吴伟蔚;;基于夹具配置的薄板件装配偏差分析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年02期
10 刘旭峰;杜世俊;;EAST装置误差场分析[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09年02期
11 程孝军;大型机组联轴器装配偏差的测量与调整[J];安装;2004年04期
12 刘祖委;;塑料翼子板的发展与应用[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8年09期
13 肖永清;;东风车右翼子板的锈蚀与防治[J];汽车科技;1986年01期
14 徐毓,丁建江;一种LS估计的偏差补偿方法[J];航空学报;1987年06期
15 顾平林;姜于亮;;轿车后翼子板的局部更换[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1年01期
16 王镝;基于尺寸工程的轿车行李箱盖总成与尾灯装配偏差分析[J];汽车技术;2004年02期
17 陈先有;熊培彬;黄俊波;曹金华;包睿;;某型直升机主起接头装配偏差问题分析[J];直升机技术;2007年02期
18 唐继荣;顾平林;;车身结构件的二次更换——车身后翼子板为例[J];实用汽车技术;2008年04期
19 李恒;汪伟宁;;BJ121型轻型载货汽车(改装厢式)翼子板的加固[J];汽车与配件;1991年12期
20 张弩;樊勇;颜晔;于奎刚;郑丞;金隼;;轿车翼子板装配偏差建模与定位工艺优化[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炎华;程嘉斌;张钟俊;;抑制滤波发散的新方法及应用[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1995年
2 何强;任廷玉;白玉培;胡彧;;学习“汽车定损”的问题探讨[A];四川省第九届(2009年)汽车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胜鹰;;天平带针的调整[A];企业计量测试与质量管理——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常晓宇;门永新;彭鸿;刘淑丹;赵福全;;车辆行人保护头部安全碰撞性能改善[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铁流;王啸;陈东升;;一种基于变频调速器的分布式群吊控制系统同步方法[A];第三届全国嵌入式技术和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叶桦;陈维南;倪道宏;;气象雷达跟踪的微机控制系统[A];1992年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7 王元;谢晖;;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全工序仿真技术研究与应用[A];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颖;冯纯伯;;随机线性多变量系统的鲁棒辩识[A];1994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4年
9 ;国内外汽车玻璃钢制品发展现状分析报告[A];2005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报[C];2005年
10 郑学森;;国内汽车复合材料应用现状与未来展望[A];全国玻璃纤维专业情报信息网第三十次工作会议暨信息发布会会刊[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曹俊;基于确定性定位分析的车身三维偏差模型及求解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田兆青;轿车车身装配偏差流的状态空间建模方法及应用基础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李余兵;基于定性仿真的车身概念装配工艺规划与设计决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陈少云;面向试生产功能评估的车身装配偏差分析与夹具补偿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王建宏;基于先进辨识的控制策略研究及其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6 王娜;基于小波变换与约束方差噪声谱估计的语音增强算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磊;基于自适应偏差补偿的轿车大灯装配工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陈余才;车身柔性板件单工位装配偏差分析研究及软件二次开发[D];吉林大学;2012年
3 付建委;汽车滑移门运动过程装配偏差建模与工艺优化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王健;高速列车侧墙装配偏差建模及夹具稳健设计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张海鹏;车身柔性板件多工位装配公差分配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6 郑泽亮;基于虚拟装配的车身装配质量分析[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7 陶龙;直接制造翼子板模具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石芳;偏差补偿最小二乘参数估计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9 姜昂;基于刚体模型组合偏差建模的薄板件夹具定位方案优化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张雄飞;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仿真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裘晓文;凯旋的六大创新优势[N];当代汽车报;2006年
2 记者陈学柳 高朔;长城汽车全面升级[N];中国汽车报;2003年
3 ;汽车保养清洗五步走[N];当代汽车报;2006年
4 杨珊;国产奔驰E280 动静两相宜[N];人民日报;2006年
5 刘大宏;本钢集团跻身“批量生产汽车面板”阵营[N];中国工业报;2007年
6 曹璞;神龙进入“多生年”[N];中国质量报;2006年
7 桦呈;华晨骏捷本月下线[N];经理日报;2006年
8 钱 静;体验卓越品质[N];中国质量报;2004年
9 刘蓓蓓;买车 检查车架最关键[N];江淮时报;2005年
10 常占林;勇创“三冠王” 双环06款CEO震撼SUV车坛[N];中国贸易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