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abVIEW的PEMFC测试平台的研究
【摘要】:
燃料电池是一种能源利用效率高,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的新能源,是未来新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1]。
研究和开发燃料电池的测试平台,是燃料电池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测试平台为燃料电池的开发过程提供可靠保障,燃料电池的主要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主要是水,合适的反应环境,对电堆的性能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测试平台为电堆的反应提供合适的氢气、氧气,以及保证电堆的温度维持在一个稳定合理的范围,显得至关重要,本课题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提供了两套供给空气的方案方案一采用压缩空气,在这一方案中,空气的压力由压缩空气罐决定,属于不可控的一个量,其中的空气流量可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启大小来调节流量的大小,温度由空气增湿器的温度和空气电加热保温器的温度共同控制,空气增湿器可以理解为对空气温度的粗调,而空气电加热保温,可以认为是对空气温度的微调或者说保持。方案二是采用鼓风机鼓入空气,在这一方案中,空气的压力可以通过调节鼓风机电源的频率来调节鼓风机的转速,进而调节鼓入空气的压力,空气的流量可以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启角度来调节流量的大小,湿度通过PWM控制的一个直流电机来控制,通过调节PWM的占空比,来调节直流电机的转速,进而对空气的湿度进行调节,温度通过对空气电加热保温器的调节来调节电堆入口空气的温度。
二、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建立了氢气管理系统在这一子系统中,氢气采用灌装压缩氢气,其压力属于一个不可控的量,氢气的湿度和温度控制与供压缩空气的控制相类似,通过氢气电加热增湿器来对氢气的湿度和对氢气的温度进行粗调,最后再通过氢气电加热保温,来对氢气温度进行微调,在这一子系统中,根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要求,当空气压力达到一定值的时候,才开始供给氢气,且氢气、空气的供应量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
三、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建立了冷却控制系统,这一子系统对电堆的性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控制好冷却系统的温度以及响应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一子系统中,本课题采用先进的模糊控制算法,实现了对系统的精确控制和快速响应的要求。
|
|
|
|
1 |
杨贵恒,吕林,杨极;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J];上海汽车;2004年06期 |
2 |
陆天虹;直接醇类燃料电池——一种可能最早商品化的燃料电池[J];科学中国人;2005年01期 |
3 |
陆天虹,邢巍;燃料电池——并不十分遥远的环保型电化学发动机[J];新材料产业;2003年09期 |
4 |
侯献军,颜伏伍,刘晓惠,刘淑筠,李小毅,任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中的加湿技术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年04期 |
5 |
陈海清,王金全,薛洪熙,王文平,王强;氢能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J];兵工自动化;2005年01期 |
6 |
王东,张伟,刘向;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及其空间应用[J];上海航天;2005年02期 |
7 |
杜春慧,陈建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应用研究[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2年01期 |
8 |
彭健;蒋柏泉;黄庆荣;王敏炜;;稀有金属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J];稀有金属;2007年S1期 |
9 |
刘呈则,朱新坚;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控制与应用现状[J];能源技术;2004年03期 |
10 |
刘教瑜,何青,杨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车载系统智能控制算法研究[J];汽车科技;2005年03期 |
11 |
李径定,罗智中,张立军;质子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J];汽车技术;1998年02期 |
12 |
周未,王金全,仲未秧;PEM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J];电池工业;2004年04期 |
13 |
杨遇春;燃料电池及其相关材料新进展(一)[J];稀有金属;1999年02期 |
14 |
沈春辉,唐浩林,潘牧,袁润章;燃料电池用非氟复合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J];精细化工;2004年S1期 |
15 |
袁晓姿,马紫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加氢反应器[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1年04期 |
16 |
任学佑;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J];中国工程科学;2005年01期 |
17 |
胡林会,朱新坚,莫志军;PLC的PEMFC燃料电池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气传动;2005年01期 |
18 |
郝利君 ,孙业保 ,孙岩;燃料电池电动汽车[J];商用汽车;2001年02期 |
19 |
张金庆,房曙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河南化工;2003年12期 |
20 |
张云河,李新海,吴显明,许名飞,邓凌峰;合金化提高铂在PEMFC氧还原反应中的催化活性[J];电源技术;2004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