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基质毛细管整体柱的制备及其在毛细管液相色谱和电色谱中的应用
【摘要】:
毛细管电色谱法(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CEC)是一种新型微分离分析技术。它结合了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与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的双重优点,通过在填充有液相色谱填料的毛细管色谱柱两端施加高压直流电场,用电渗流来取代液相色谱中的压力泵来驱动流动相,使样品在毛细管色谱柱中的保留机理同时受到电泳淌度及其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对样品的分离能力。另外,相对于液相色谱中压力流速的抛物线型轮廓,电渗流驱动下的流动相的流速在通道中呈柱塞状流型,因而在毛细管中没有流速的梯度,范式方程中的涡流扩散项极小,即谱带展宽效应极低,这是CEC比HPLC柱效高的根本原因。CEC以其对样品的高分辨能力,代表了分析学界高效微分离的趋势。然而,由于柱内易于产生气泡和重复性差等问题,纯粹的电色谱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法(pressurized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pCEC)是在高压电场的基础上,附加一定的压力来共同驱动流动相,这样既可避免分离过程中气泡的产生,提高稳定性,又可用压力来控制流速,缩短分析时间,同时又可实现定量进样和梯度洗脱。
整体柱(monolithic column)是一种用有机或无机聚合方法在色谱柱内进行原位聚合的连续床固定相,具有制备简单、柱压低以及能实现快速分离等优点,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介质,被誉为第四代分离介质,可以很理想地用于pCEC的分离。
本研究发展了聚合物基质的整体柱,采用新的制备单体,制备了能够分离碱性小分子化合物三聚氰胺的亲水毛细管整体柱,尝试了整体柱新的应用领域。本论文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综述:文章简要介绍了毛细管电色谱的基本理论,对有机聚合物整体柱、硅胶整体柱和亲水整体柱的理论研究和和实践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本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借鉴。
2.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酯基质的毛细管整体柱:采用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正丙醇和1,4-丁二醇为致孔剂制备了具有反相作用机理的整体柱,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调节不同的色谱条件(pH、缓冲液浓度、电压、有机相浓度等)研究了其分离机理,证明该类型整体柱的确具有反相色谱作用机理,适合分离非极性化合物。模式下通过分离芳香烃化合物,对毛细管电色谱(CEC)、毛细管微径液相色谱(μHPLC)以及加压毛细管电色谱(pCEC)三种分离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
3.合成了新型的具有亲水作用的毛细管整体柱:以甲基丙烯酸丁酯和3-[N,N-二甲基-[2-(2-甲基丙-2-烯酰氧基)乙基丁铵]丙烷-1-磺酸内盐为单体,制备了新型的具有亲水相互作用的毛细管整体柱,通过三聚氰胺在此柱子上的保留行为证明其的确具有亲水性。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技术为平台,优化了用此整体柱分析奶制品中三聚氰胺的色谱条件,当流动相中乙腈与10 mM磷酸盐缓冲液的体积比为80 :20,pH为3,电压为3 kV,检测波长215 nm时三聚氰胺能获得很好的分离。方法学考察表明,合成的亲水相互作用整体柱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渗透性,建立的pCEC分析方法检测限为0.05μg/mL,方法的回收率较高,流动相中无需添加离子对试剂,简单方便。
4.奶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定量分析:使用本研究合成的新型兼具有亲水相互作用和反相作用机理的毛细管整体柱,通过三聚氰胺分离条件的优化,最后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pCEC)模式,应用于实际奶粉和牛奶样品中三聚氰胺的分析,而且进行了定量分析,取得了好的结果。
|
|
|
|
1 |
刘克;王玉如;袁爱英;陈世埏;;二维气相色谱及其在微量分析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1983年01期 |
2 |
王海清,王廷栋;原油和凝析油轻烃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法的改进[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
3 |
向仲朝;廖成华;;SE—30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测定水和食盐中微量碘化物[J];现代预防医学;1991年01期 |
4 |
苏小川,马彦,陈广林;一种日常快速分析食物中毒样品中有机磷农药的方法[J];广西科学;1996年03期 |
5 |
于力;氯氟氰菊酯的大口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J];农药;1997年02期 |
6 |
寇登民,吕宪禹,李苏琦,陈连生,霍献育;Bentone-34毛细管柱的研制及其分离性能[J];石油化工;1998年10期 |
7 |
崔磊,陈建生;采用大口径毛细管柱测定白酒中乙酸乙酯与正丙醇检出顺序的探讨[J];酿酒科技;2005年06期 |
8 |
洪家敏,陈俊波,张兵;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方法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
9 |
张泽林;用HSGC—毛细管柱—u-ECD法同时检测生活饮用水中的16种挥发性有机物[J];生命科学仪器;2005年04期 |
10 |
董艳辉;刘意;;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珍视明滴眼液中冰片的含量[J];广东化工;2008年02期 |
11 |
郝留成;陈洪涛;;天然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的检测分析[J];粮油加工;2008年11期 |
12 |
周相娟;常宇文;李伟;赵玉琪;田野;;自动顶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包装中残留丙烯腈单体[J];食品科技;2008年10期 |
13 |
万译文;康天放;张雁;;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有机磷农药[J];中国环境监测;2008年06期 |
14 |
姜波;刘长建;成建立;范圣第;;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中可溶性单糖[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9年02期 |
15 |
郭虹;刘闯;杨玉竹;;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13种有机磷农药的方法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9年02期 |
16 |
宋月玲;于长松;;对毛细管柱气相色谱仪浓度型检测器减压操作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09期 |
17 |
陆龙;;用特定毛细管对多种农药制剂的分析[J];今日科苑;2009年16期 |
18 |
周相娟;王朝晖;赵玉琪;李伟;谢精精;;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包装中残留1,1-二氯乙烷和1,2-二氯乙烷的含量[J];包装工程;2010年09期 |
19 |
刘先华;;气相色谱法测定糕点中甜蜜素的方法改进[J];食品工程;2010年02期 |
20 |
陈海明;陈平燕;;气相色谱法分析饮用水中环氧氯丙烷[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2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