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长碳(氟)链树型两亲分子的合成及其应用
【摘要】:以树枝状分子和表面活性体系在催化有机反应中的应用为依据,设计出一类具有表面活性的树型分子,这是一类适于水相催化的多功能催化剂。此类树型分子的合成以3,3’-亚氨基二丙酸作为中心连接单元,以Behera's胺作为分枝单体,二者通过酰胺键连接后构建出树枝状结构,并且在分子结构中引入碳氢链或碳氟链,作为亲油基;同时,引入一个季铵化中心,并将分子外围的酯基水解得到六个羧基,均作为亲水基。此类分子在甲醇、乙醇、DMSO等溶剂中溶解性良好,在水中的溶解度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重法分析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为了测试不同碳氢链或碳氟链对目标分子表面性能的影响,分别对含有正辛基链、正十二烷基链、正十六烷基链、全氟丁基链或全氟辛基链的树型两亲分子的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CMC)进行了测定,发现该系列分子能显著降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其中含有全氟辛基链的目标分子的CMC值最低(1.73mmol/L),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最低可降至32mN/m。此外,碳氢链或碳氟链长度的不同对目标分子的饱和吸附量和分子截面积也有一定的影响。
目标分子结构中位于外围的六个羧基官能团赋予了其Brφnsted酸性,在水相或无溶剂条件下用于催化Friedlander反应时,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并且催化剂易于回收,可以循环使用三次以上。此外,分子中的羧基结构可以与过渡金属配位,形成兼具树枝状结构、表面活性和Lewis酸性的催化体系;将此目标分子作为金属配体使用,其与稀土金属盐原位生成的催化剂,在水相中催化醛和吲哚的亲电取代反应以及乙酰乙酸乙酯、苄胺和肉桂醛的三组分串联反应时,均取得了较好的催化效果。此外,基于对绿色催化方法的探索,发展了一种有效的在无溶剂条件下促进Petasis反应的方法。
|
|
|
|
1 |
刘立柱,高鹏,詹传郎,周延彪,刘鸣华;两亲分子结构对铜网表面生长的Cu_2S纳米材料形貌的影响[J];化学通报;2005年01期 |
2 |
张高勇;表面活性剂与两亲分子有序组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01期 |
3 |
张慧心,唐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研究”中期研究新进展[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95年02期 |
4 |
盖峥,杨威生,周维金;两亲分子聚集相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96年04期 |
5 |
吴琳,钱向平,邰子厚,卞清,张进琪,朱春生;单氮杂冠醚的合成及性质研究(Ⅱ)──两亲分子的合成及在水溶液中的自组织行为[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年10期 |
6 |
邰子厚,梁映秋;有序分子膜[J];大学化学;1997年03期 |
7 |
;药物开发技术付诸生产[J];化工文摘;2001年01期 |
8 |
孙颖;梁刚;;对称性在设计有机合成路线中的应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年02期 |
9 |
郑根稳;;合成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J];孝感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
10 |
洪汇孝,忻新泉;计算机辅助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系统LHASA[J];大学化学;1995年01期 |
11 |
宋爱新,董姝丽,郝京诚,汪汉卿;NMR波谱技术在两亲分子聚集体研究中的应用[J];化学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
12 |
郝京诚,黄建滨,徐桂英,郑利强,刘维民,H.Hoffmann;两亲分子溶液聚集体结构的冷冻刻饰电子显微镜研究[J];中国科学B辑;2003年04期 |
13 |
潘建峰,朱为宏,田禾;树枝状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近期研究进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年01期 |
14 |
谢文林;肖创平;唐绪福;邓彤彤;;5,6-二(2-甲氧基苯胺基)-2,3-吡啶二酮的合成和晶体结构[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5 |
卢向军;窦辉;陈达;;BrΦnsted酸性离子液体掺杂聚苯胺的无溶剂制备及其表征[J];高分子学报;2009年04期 |
16 |
边延江;贾志强;;微波辐射FeCl_3催化无溶剂条件下的呐醇重排[J];有机化学;2009年06期 |
17 |
严文君;甘贤雪;王丽;李娜;;Zn/AlCl_3对高烯丙基醇无溶剂合成的影响[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
18 |
钟建华,陈祖兴,孙东成,张万轩,陈家威;无溶剂条件下的有机化学反应.Ⅲ.聚合物史载相转移催化条件下苯酚和卤代烃的反应[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6年04期 |
19 |
徐林,季斌,邰子厚;两亲二茂铁酸的合成及其成膜性质[J];无机化学学报;1997年03期 |
20 |
薛萍,欧阳健明,郑文杰;膜/水界面的配位化学[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