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纳米多孔薄膜的合成及应用
【摘要】:随着集成电路工业(IC)的快速发展,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越来越多,芯片尺寸越来越小,导致互连布线密度增加,互连电阻及线间电容增大,使得信号传输时间延迟,成为IC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降低绝缘层介电常数以减小电阻-电容延迟(RC delay)时问成为IC工业的必然选择。按照国际半导体工业协会(ITRS)2009年修订的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蓝图预测,为满足未来IC产业的发展,绝缘层介电常数(κ)须2.0,然而本体材料的κ值很难达到2.0以下,所以引入介电常数最小的空气到低介电材料中制备多孔材料是目前研究低介电常数材料的新思路。但合成同时满足介电常数低和机械性能优良要求的多孔薄膜材料是一项难题。
本文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F127为模板,以由均苯四甲酸酐(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共聚得到的聚酰胺酸为前驱体,通过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EISA)一步法合成由几十纳米大小的多孔近球形颗粒组成的PI多孔薄膜(MPNP-PFs)。文中分析了F127含量、前驱体中封端基/交联剂、前驱体分子量、溶剂挥发温度、空气湿度、成膜方式、模板剂脱除过程等因素对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探讨了MPNP-PFs的形成机理。测试结果表明MPNP-PFs由近球形PI颗粒紧密堆积而成,颗粒粒径小于50 nm,颗粒内存在大量孔道,孔径为纳米量级,这使得MPNP-PFs拥有同时来自颗粒内部的介孔和颗粒间的堆积孔,孔隙率高,介电常数最低可降至1.92。同时PI薄膜中颗粒堆积紧密并有部分交联,机械性能良好,弹性模量大于1 GPa。因此本文通过EISA一步法,成功地获得了同时具有介电常数低和机械性能优良的PI多孔薄膜。
|
|
|
|
1 |
刘艳梅,步绍静,靳正国,刘晓新;纳米晶TiO_2多孔薄膜的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04年04期 |
2 |
朱永法,何俣,张利;多孔薄膜型TiO_2光催化剂及其环境净化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3 |
步绍静,靳正国,杨立荣,刘晓新;纳米氧化钛多孔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结构特征[J];硅酸盐学报;2003年09期 |
4 |
步绍静,靳正国,刘晓新,杨立荣,程志捷;聚乙二醇含量对纳米TiO_2多孔薄膜性质的影响[J];半导体学报;2005年02期 |
5 |
王娟,张长瑞,冯坚;纳米多孔薄膜孔结构的非破坏性表征[J];功能材料;2005年04期 |
6 |
吴兆丰;姚兰芳;;多孔薄膜介电常数的测试方法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7 |
李长升,张成亮,付瑞鹏;TiO_2纳米晶多孔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J];山东陶瓷;2004年03期 |
8 |
刘其鑫;姜培学;向恒;;纳米多孔氩薄膜热导率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计算物理;2008年04期 |
9 |
黄志峰;徐刚;苗蕾;黄春明;;氧化钨多孔薄膜的制备及光学性质[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
10 |
步绍静,靳正国,刘晓新,杨立荣,程志捷;模板组装纳米TiO_2多孔膜及形成机理[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4年04期 |
11 |
;一种自支撑的聚苯胺多孔薄膜的制备方法[J];现代化工;2009年S1期 |
12 |
林志东,刘黎明,郭云,熊玉卿,达道安;敏化TiO_2纳米晶多孔膜电极的制备与表征[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3年01期 |
13 |
徐洪耀;王献彪;吴振玉;;低介电多孔薄膜的制备及形成机制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01期 |
14 |
李维平;石萍;;纯钛表面微米级多孔TiO_2薄膜的制备及形成机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12期 |
15 |
孙航;吴立新;;水滴模板法构筑蜂窝状有序多孔薄膜[J];化学进展;2010年09期 |
16 |
于春玲,翟锦,葛红莉,万梅香,江雷,李泽生,李铁津;有序自组装聚合物纳米结构[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10期 |
17 |
张德林;曾祥英;李桂英;胡晓洪;安太成;盛国英;傅家谟;;纳米TiO_2多孔薄膜光催化剂制备的研究进展[J];中国陶瓷;2007年12期 |
18 |
王汝娜;李群艳;王志宏;韦奇;聂祚仁;;溶液pH对液相沉积氢氧化镍薄膜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2007年05期 |
19 |
许开天,赵树杰;PHB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5年01期 |
20 |
张宏忠;李丽;王明花;肖又国;;自组装模板法制备多孔纳米TiO_2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