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相态耦合的两段式苯加氢反应器研究

谭靖琳  
【摘要】:本文对苯加氢液相反应和气相反应进行耦合,开发了相态耦合的两段式反应器。对反应器研究前,首先通过实验消除内、外扩散的影响后,对液相苯加氢的本征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相反应对苯为0级,对氢为1级,内扩散阻力主要由氢在催化剂内传质过程引起。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计算整理,分析了催化剂内扩散阻力形成的原因,并得到了内部效率因子、Thiele模数、液相中氢的有效扩散系数和综合扩散系数等有效数据,求得催化剂的曲节因子是3.12。并通过模拟得到液相中氢在不同粒径颗粒内浓度分布曲线,表明氢的内扩散阻力是苯加氢反应的控制因素。 依照苯加氢反应的特点设计两段式苯加氢多相反应器。在进行物料和能量衡算的基础上,测试了反应器工作性能,淤浆床反应器可节约所需能量约30%。考察氢气流量、反应温度和压力、进料浓度等反应条件的影响。液相苯加氢反应控制因素为反应压力;固定床反应温度是气相反应关键因素,并研究了反应物在催化剂孔隙内毛细冷凝对固定床反应的调节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雪娟;石秋杰;谌伟庆;吴昊;;Ni/ZrO_2-Al_2O_3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的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8年04期
2 马继勇;王健红;李慎彬;张树增;;液相苯加氢工艺的动态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9年04期
3 王玉清;;苯加氢制环己烷工艺及改进[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7年03期
4 张瑾;刘漫红;;苯加氢制备环己烷的催化剂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9年04期
5 孙书田;;NCG-98H新型苯加氢催化剂的工业应用[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0年02期
6 叶代启;庞先燊;黄仲涛;易颂辉;;用催化剂表面修饰以进行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的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2年02期
7 陈慧,董迎,郭红宇,刘秀凤;苯加氢反应镍催化剂表面活性集团性质的研究[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王桂荣,王富民,辛峰,廖晖;在Ni/Al_2O_3催化剂上苯加氢反应本征动力学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9 姜廷顺;赵谦;殷恒波;陆路德;杨绪杰;;含Ni介孔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对苯加氢催化性能[J];化工学报;2006年11期
10 赵会吉;张津林;白锐;刘晨光;;新型固定床Raney Ni催化剂的苯加氢活性及耐硫性[J];石油化工;2007年07期
11 李凤仪,石秋杰,罗来涛,王祥生;稀土对非晶态NiB合金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中国稀土学报;1999年04期
12 谭明侠;谢建川;许锝;;新型苯加氢催化剂的研制[J];川化;2005年02期
13 谭靖琳;程振民;周志明;束忠明;张文里;;液相苯加氢反应的内扩散阻力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4 傅送保;段燕凌;任军;刘郁东;朱泽华;闵恩泽;;镍基均相络合催化剂苯加氢反应动力学研究[J];石油化工;2006年08期
15 闫锁;李锦;王念祥;陆启明;李龙伟;;钌催化剂催化苯加氢制环己烯反应条件的对比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7期
16 薛伟;赵青青;王冬冬;杜文明;王延吉;;Ru/MCM-41催化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9年S2期
17 李建修;;生产氯代环己烷的工艺研究[J];广州化工;2011年14期
18 姜廷顺;赵谦;陶涛;陆路德;杨绪杰;殷恒波;陈康敏;;纳米介孔分子筛的合成、表征与催化性能的研究[J];材料导报;2005年12期
19 吴永忠;程亚非;施翔宇;王金利;吴相红;武兆清;刘力;;NCH1-1型铂系苯加氢催化剂侧流试验[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6年01期
20 唐雷,石秋杰;钌催化剂上苯加氢制环己烯的影响因素[J];工业催化;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春燕;马瑞平;乔永志;闫皙;张云;王媛媛;;苯加氢制环己烯Ru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伟涛;刘会贞;丁国栋;张鹏;吴天斌;姜涛;韩布兴;;水中Ru-Cd/皂土催化苯加氢制备环己烯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陆连玉;彭福兵;姜忠义;王江辉;;聚乙烯醇-壳聚糖共混膜渗透蒸发分离苯/环己烷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徐晶;佘远斌;陈一霞;郭雯;;反应时间对锰卟啉催化氧气氧化环己烷反应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5 李艳;佘远斌;陈一霞;徐晶;;反应条件对仿生催化氧化环己烷反应中三酸选择性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6 马红;徐杰;周利鹏;苗虹;宁剑波;李晓强;;CoO_x/SBA-15在环己烷液相催化氧化中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7 吴昌子;曾崇余;;VPO催化剂催化环己烷部分氧化制环己酮[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8 王静静;王博;马红竹;崔雪;;Fe~(3+)改性的锆超强酸对环己烷催化氧化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9 彭旭红;方建;赵继华;沈伟国;;水/Triton X-100/正丁醇/环己烷微乳液体系中水结构的FT-IR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10 朱笑初;弓红;;新型耐热型工程塑料PCT[A];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琛;镍基、钌基双金属催化剂上甲烷脱氢与苯加氢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刘建良;液相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反应Ru基催化剂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姜廷顺;高稳定性介孔分子筛的合成、表征与催化性能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4 魏珺芳;苯选择加氢与环己烯水合绿色集成系统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5 荣泽明;骤冷骨架Ni和纳米Pt/C催化芳环和硝基加氢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井淑波;杂多化合物的合成、性质研究及其在环己烷氧化反应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4年
7 刘小秦;环已烷仿生催化氧化工业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8 黄冠;生物高分子金属卟啉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9 王志恒;油田轻烃分馏与精制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10 游奎一;环己烷亚硝化一步合成己内酰胺的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靖琳;相态耦合的两段式苯加氢反应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唐龙;气相苯加氢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制备及性能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3 孔祥鹏;苯催化加氢制备环已烷工艺及催化剂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亮;改性膨润土的制备及其负载镍催化剂苯加氢性能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代世耀;MINi_5-C_6H_6浆液体系液相苯加氢反应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钱成洋;液相苯加氢制环己烯的Ru系催化剂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7 简丽娟;MOF-5、MIL-120、NCU-3等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1年
8 张希兵;重整汽油加氢脱苯装置的运行分析和技术改造[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9 喻业茂;催化剂颗粒内部毛细冷凝作用下的化学反应滞后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汤城;金属有机络合物C_6Me_6Ru(0)C_6Me_6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鹏;新型污水处理反应器开发成功[N];中华建筑报;2000年
2 彭展;环己烷仿生氧化催化工业试验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记者 武炳明;环境友好的环氧丙烷环氧环己烷生产技术[N];中国化工报;2005年
4 本报通讯员 郑有君 高祥福;持之以恒[N];中国石油报;2002年
5 通讯员 韩久成;三个100%是怎样创造的[N];中国石油报;2000年
6 梅兰;环氧丙烷清洁工艺亟待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1年
7 宋星星;丝缕纵横待创新[N];中国石化报;2002年
8 周明;中海油服收购挪威ASA公司获批[N];中国证券报;2008年
9 记者 彭展;岳化胶厂产能大增[N];中国石化报;2001年
10 施华;石化一体化更具竞争力[N];中国石化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