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可释放一氧化氮材料的研究
【摘要】:本论文以制备可释放一氧化氮的介孔氧化硅材料和可原位催化释放一氧化氮的纳米水凝胶为目的,首先合成大小均一、结构高度有序的立方向MCM-48纳米微球,再通过后移植的方法嫁接可释放一氧化氮的供体得到两类可释放一氧化氮的材料,并研究了它们在生理条件下释放一氧化氮的性能。另一方面,合成了一种包裹金纳米颗粒的壳聚糖纳米水凝胶,探讨了它在血浆中原位催化亚硝基硫醇释放一氧化氮的应用潜力。
首次利用介孔氧化硅材料为载体,合成了可释放一氧化氮的N-偶氮烯二醇类(N-diazeniumdiolate)一氧化氮供体。其较好的保留了介孔材料的球形形貌和有序结构,在生理条件下持续释放一氧化氮超过48h,释放量达到0.148μmol/mg。利用类似的方法,合成了另一种一氧化氮供体—介孔氧化硅/S-亚硝基硫醇(RSNOs)。在生理条件下,通过二价铜离子、抗坏血酸盐和光照三种方式分别引发其分解释放一氧化氮,结果表明,该一氧化氮供体分解释放一氧化氮的速度和总量与引发剂的浓度及强度成正比,并且具有光照依赖性,能够实现可控释放一氧化氮。此外,巧妙将具有生理毒性的金纳米颗粒包裹在壳聚糖微球内,既不影响金颗粒的催化性能又大大降低了生理毒性。该金@壳聚糖纳米水凝胶在血浆中能够催化血浆中固有的S-亚硝基硫醇释放一氧化氮,并且金颗粒的浓度越高,催化释放的一氧化氮越多。
|
|
|
|
1 |
;纳米孔材料与形貌控制[J];上海化工;2001年17期 |
2 |
王振兴,丁士文,张美红,张玉卓;自组装合成纳米复合TiO_2-ZnO介孔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J];化学学报;2005年03期 |
3 |
王升高,汪建华;纳米碳管阵列[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2年02期 |
4 |
李亚利,梁勇,郑丰,肖克沈,胡壮麒;热处理过程中纳米非晶Si-N-C粉的晶化及微结构变化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1996年01期 |
5 |
祖庸,任莉;超微细粉体TiO_2的性能及应用[J];钛工业进展;1996年05期 |
6 |
;信息与动态[J];工具技术;2000年11期 |
7 |
张立德;纳米材料和技术的战略地位、发展趋势和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杂志;2000年Z1期 |
8 |
;纳米技术发展可能经历五个阶段[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1年04期 |
9 |
;纳米复合薄膜制备技术[J];技术与市场;2001年04期 |
10 |
许秀艳,付国柱,徐瑞芬;纳米TiO_2在涂料中的应用[J];全面腐蚀控制;2001年02期 |
11 |
李文;武汉大学纳米科技研究成果显著[J];中国建材;2001年07期 |
12 |
子荫
,白杉;纳米塑料性能优异[J];化工时刊;2001年08期 |
13 |
;我国研制成功纳米压力传感器[J];稀有金属;2002年01期 |
14 |
魏玲,李慧;“纳米技术”开创21世纪人类生活的新时代——纳米时代[J];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15 |
潘家祯;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J];化工设备与防腐蚀;2002年02期 |
16 |
牛俊杰,沙健,马向阳,张辉,杨青,杨德仁;光电子领域中的纳米半导体材料[J];材料导报;2002年11期 |
17 |
胡连荣;识破伪科学给你纳米真感觉[J];金属世界;2003年01期 |
18 |
付玲;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筹)揭牌[J];新材料产业;2003年04期 |
19 |
;科研[J];新材料产业;2003年04期 |
20 |
;科研[J];新材料产业;2003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