钯催化的烯烃碳碘化反应研究
【摘要】:本论文围绕Pd(0)-催化的烯烃碳碘化反应展开研究,成功的实现了三类反应:1)Pd(0)-催化(Z)-1-碘-1,6-双烯分子内碘原子转移环异构化反应;2) Pd(0)-催化分子间降冰片烯的碘炔化反应;3) Pd(0)-催化非活化烷基碘分子内碘原子转移环异构化反应。
通过合理的设计,并结合对催化体系的筛选,首次实现了Pd(0)-催化(Z)-1-碘-1,6-双烯类化合物的碘原子转移环异构化反应,提供了方便合成含烷基碘官能团杂环的方法。研究发现该转化的机理包含以下几个步骤:烯基碘的氧化加成、烯烃的插入、烷基碘的还原消除。更重要的是,控制实验结果强有力的表明烷基碘还原消除是立体专一性过程。同时我们还发现,烷基碘的氧化加成和还原消除不受TEMPO的影响。另外,我们也证明,Pd(OAc)2和DPPF组成的催化剂体系能促使烷基碘发生均裂过程,产生自由基。
充分利用炔基碘容易氧化加成的特点,成功实现了Pd(0)-催化的降冰片烯碘炔化反应。研究发现反应溶剂对反应区域选择性有重大的影响:非极性溶剂有利于生成1,2-碘炔化产物,而极性溶剂有利于生成碳骨架重排的1,7-碘炔化产物。提出了可能的反应途径,对溶剂调控机理进行了解释。
从5-烯烃-1-碘化合物出发,实现了Pd(0)-催化的非活化烷基碘分子内碘转移的环异构化反应。我们的研究证明该反应是一个自由基环化的过程。
同时在烯基碘的基础上,我们还实现了一个分子内肪醚的Heck反应,提供了一种合成多取代的毗咤类衍生物的有效方法。
|
|
|
|
1 |
邱仲潘;周丹丹;;“钯催化”和它的开创者们[J];自然与科技;2011年02期 |
2 |
杜敬星,黄宪;相转移条件下微量钯催化的(2E)-不饱和酯的合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95年02期 |
3 |
;H_2O_2参与的钯催化烯炔氧化环化反应[J];有机化学;2008年09期 |
4 |
王国成,王小兵;氯化钯催化下的烯键环丙烷化反应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5 |
程金生;韦国锋;黄徽;;钯催化Suzuki偶联高效合成2-烷基取代碳青霉烯类衍生物[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
6 |
王强;常冠军;焦文秀;罗炫;张林;林润雄;;含异亚丙基聚亚胺醚酮空心微球的制备[J];化学研究;2009年02期 |
7 |
罗炫;常冠军;焦文秀;张林;林润雄;;含偶氮苯聚芳亚胺的合成、表征和光谱分析(英文)[J];化学研究;2009年02期 |
8 |
何云陔,高福,李树本,王再玺;铂、钯催化还原水产氢及光助作用的研究[J];催化学报;1983年03期 |
9 |
吴春;刘宝殿;;钯催化的二元酰氯和有机锡试剂交叉偶联合成二元酮的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2年04期 |
10 |
彭家建;CO与乙烯共聚制聚酮[J];石油化工;1997年10期 |
11 |
张平竹;芴胺衍生物荧光有机染料的合成[J];信息记录材料;2004年02期 |
12 |
余正坤;王世华;;钯催化下有机锡化合物的偶联反应在碳-碳键形成过程中的应用[J];有机化学;1993年06期 |
13 |
朱锦桃,郭惠元,李卓荣,张致平;钯催化下共轭二烯二炔官能团的构成[J];有机化学;1999年03期 |
14 |
刘文杰,李治龙,杨玲,李金恒;水溶液中钯催化四苯硼钠的Suzuki交叉偶联反应[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15 |
王世华;阎圣刚;胡信全;郭和夫;;钯催化下三正丁基杂环基锡和酰氯及取代芳烃偶联反应的研究[J];化学学报;1993年04期 |
16 |
钟三保,李仁利,凌仰之,刘维勤;烯丙基钯催化区域选择性氧化制备甲基酮的研究[J];合成化学;1995年04期 |
17 |
余明新;温伟江;郑建鸿;;苯二胺和联苯二胺类叔芳胺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的研究[J];有机化学;2006年09期 |
18 |
常冠军;罗炫;张林;林润雄;;钯催化合成新型聚合物聚亚胺酮[J];合成化学;2007年01期 |
19 |
赵元鸿;潘鹏;赵冬燕;周永云;张洪彬;;钯催化芳基化反应合成螺环化合物[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20 |
陈德勇;;钯及其配合物催化剂在Heck反应中的应用[J];凯里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