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氧化工艺降解水溶液中磺胺甲恶唑的研究
【摘要】:药物消费及制药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大量有毒药物污染物进入自然环境。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这类污染物在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污水厂出水以及土壤等环境介质中普遍存在。部分污染物不能通过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去除,因此,需采用高级处理技术如高级氧化技术(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AOPs)以降低其在环境中的残留浓度。AOPs是基于氧化剂和催化剂(或光照条件)的组合,能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活性基团——羟基自由基(·OH)。
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 SMX)是磺胺类抗生素之一,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其浓度在μg L-1水平。本论文比较了超纯水及实际污水体系中ultraviolet (UV)、vacuum ultraviolet (VUV)、UV/H2O2、VUV/H2O2、solar/TiO2、solar/ZnO、O3、O3/H2O2工艺对磺胺甲恶唑的降解效果,考察了磺胺甲恶唑的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值、阴离子、腐殖酸、自由基清扫剂、温度、催化剂(TiO2、ZnO)投加量、H202投加量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03工艺对磺胺甲恶唑的去除效果最好,当磺胺甲恶唑初始浓度为100 mg L-1,03量为26.5-36.9 mg L-1,反应10 min即可完全去除目标物质,且所需时间随着初始浓度的降低而缩短。几种工艺的去除效果排列如下:O3/H2O2 O3 VUV/H2O2 VUV UV/H2O2 UV TiO2 ZnO(未调pH,T=20℃)。在03、03/H202工艺中,溶液pH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控制着磺胺甲恶唑的降解机理(03直接氧化或/和·OH间接氧化)。水中杂质如阴离子、腐殖酸因其不同的本质特性及浓度对磺胺甲恶唑的臭氧化过程起着或促进或抑制的作用。
超纯水中磺胺甲恶唑(10 mg L-1)经UV照射30 min后可被完全去除,且过程遵循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常数为0.170-0.932 min-1(初始浓度为1.0-10 mg L-1)。酸性(pH=2.0-5.5)条件有利于磺胺甲恶唑的光降解。低浓度的Cr-、SO42-、NO3-(三者均为1.0 mM)及腐殖酸(5 mg L-1)也可略微促进磺胺甲恶唑的降解。而低浓度HC03-(1.0 mM)及高浓度腐殖酸(20、50、100 mg L-1)可严重抑制磺胺甲恶唑的去除过程。实际污水厂出水中初始浓度为10 mg L-1的磺胺甲恶唑经UV照射60 min后可被完全去除。然而,即使延长反应时间至8 h,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仍很难被降解。
UV/H2O2、VUV、VUV/H2O2工艺以·OH间接氧化为主的方式降解磺胺甲恶唑,而UV工艺则通过直接光解作用去除磺胺甲恶唑。通过自由基猝灭试验发现,VUV工艺中,除了·OH,还存在其他活性基团,对磺胺甲恶唑的去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添加20 mg L-1腐殖酸严重抑制了磺胺甲恶唑的降解过程,同样,NO3-、HCO3- (0.1 mol L-1)的存在也起到了抑制作用(除了UV工艺)。与超纯水体系相比,实际污水厂出水的复杂水质导致磺胺甲恶唑的降解速率降低了1.7-3.6倍。
在考察温度(T1(9.0-11.5℃)、T2(19.0-21.0℃)、T3(29.0-30.0℃))对UV/H2O2降解磺胺甲恶唑过程的影响时发现,降解速率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超纯水体系中,当磺胺甲恶唑初始浓度为10 mg L-1,反应温度为T3(29.0-30.0℃),pH为5.5、7.0时,完全去除所需反应时间分别为10 min、30min,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588、0.241min-1。通过对比经处理水样和产物标样在HPLC中的保留时间发现,磺胺甲恶唑的降解产物并没有因加入H2O2而有所改变,主要产物有对氨基苯磺酸、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和羟基化磺胺甲恶唑。TOC很难被降解,磺胺甲恶唑基本没有发生矿化。三个温度条件(T1、T2、T3)下,反应30 mmin后,磺胺甲恶唑的去除率分别为80%、90%、99%。
在只有光照或只存在催化剂而无光照条件下,磺胺甲恶唑均不发生降解。当磺胺甲恶唑初始浓度为10 mg L-1,催化剂投加量为0.2-2.0 g L-1, solar/TiO2、solar/ZnO工艺完全去除氯贝酸所需时间分别为120 mmin、180 min。添加腐殖酸(20 mg/L)、H2O2(10、50、100 mg L-1)及阴离子(1 mM、0.1M)均抑制了磺胺甲恶唑的光催化降解过程。与超纯水体系相比,污水厂出水的复杂水质导致磺胺甲恶唑在solar/TiO2、solar/ZnO工艺中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降低了2.8、2.2倍。
|
|
|
|
1 |
张晗;周珺如;董秉直;;DOM对纳滤膜去除磺胺甲恶唑效果影响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07期 |
2 |
刘建华,周明达,文莉,邓凯佳;可变误差多面体法同时测定复方新诺明中二组分的含量[J];分析试验室;2000年01期 |
3 |
阎宁;杨燕;张永明;;TiO_2膜的制备方法对SMX光催化氧化效果的影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4 |
李明波,申欢,崔喜勤,金奇庭;水处理中的羟基自由基·OH[J];陕西环境;2003年04期 |
5 |
余燕敏;冯金朝;刘颖;;Fe~(3+)存在下磺胺甲恶唑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J];化学学报;2011年02期 |
6 |
周明华,吴祖成,汪大翚;电化学高级氧化工艺降解有毒难生化有机废水[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1年03期 |
7 |
方洪壮,吴刚,孙长海;正交投影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联磺甲氧苄啶片中的SMZ和TMP[J];化学分析计量;2005年02期 |
8 |
吴钦钦,刘振鸿;垃圾渗滤液的高级氧化处理工艺[J];广州化工;2005年05期 |
9 |
朱晓华;翁棋兰;王静;刘畅;吴光红;;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鱼肉组织中4种磺胺与甲氧苄啶的残留量[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
10 |
汤红妍,罗亚田,徐昌伟;超声波、电场和光催化协同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J];四川环境;2005年01期 |
11 |
周明华,戴启洲,雷乐成,吴祖成,马淳安,汪大;新型二氧化铅阳极电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特性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08期 |
12 |
杨娜娜;杜敏娟;舒文勃;李琛;;高级氧化工艺预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进展[J];安徽化工;2010年04期 |
13 |
姜蕾;陈书怡;杨蓉;任重远;尹大强;;长江三角洲地区典型废水中抗生素的初步分析[J];环境化学;2008年03期 |
14 |
李鑫;曾泽泉;邵磊;;旋转填充床中多种高级氧化工艺的比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15 |
杨春维;王栋;李金英;郭建博;;Fenton高级氧化工艺中苯酚对亚甲基蓝退色反应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
16 |
高嵘;张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肌肉组织中磺胺类药物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年10期 |
17 |
吴胜明;董标;王娜;李昱;梁月琴;董方霆;张学敏;;GC-TOF-MS技术快速鉴定抗风湿痛胶囊中添加的西药成分[J];质谱学报;2007年04期 |
18 |
赵丹丹;高乃云;芮旻;徐斌;赵建夫;乐林生;;UV-H_2O_2工艺对饮用水中DMP的去除效果和影响因素[J];环境化学;2006年04期 |
19 |
张向前;;超声波、多相光催化协同作用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
20 |
芮旻;高乃云;徐斌;李富生;赵建夫;乐林生;;水中腐殖酸对高级氧化联用技术去除内分泌干扰物(DMP)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6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