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端树枝化聚乙二醇的树枝化聚合物的合成与研究
【摘要】:树枝状大分子聚酯是至今为止唯一可降解的树枝状大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的细胞毒性,在药物载体、靶向控制释放以及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聚乙二醇为中心,采用发散法合成了1-4代末端含有不同数量羟基的树枝化聚乙二醇大分子引发剂,并研究了基于此大分子引发剂的树枝化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含有梳状聚己内酯(PCL)和线性聚乙二醇(PEG)的哑铃型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研究
以上述含有羟基的1-4代树枝化聚乙二醇为大分子为引发剂,引发己内酯开环聚合,合成了一种中间为亲水性的PEG链段,两端为32个疏水性的PCL链段的哑铃型三嵌段共聚物。共聚物中PCL链段聚合度可通过单体/引发剂比例加以调节。这种支化结构聚酯材料不仅能达到很高分子量和很窄的分子量分布,同时具有较好的亲水性,以及大量的活性端羟基可用于化学修饰。
(2)支化度和分子量对嵌段共聚物热性能、结晶性和亲水性的影响
为考察聚合物的支化度,分子量和聚合物的热性能,结晶性能之间的相互影响,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相同分子量不同支化度,和一系列具有相同支化度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分子量下,随支化度升高高,熔点降低,Tg则呈现先小幅升高后大幅降低的规律,结晶温度也向低温方向移动;在相同的支化度下,随分子量的增大,熔点、Tg以及结晶温度都向高温方向移动。
(3)载药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以第四代哑铃型三嵌段聚合物为壁材,分别采用乳液溶剂挥发法和复乳法制备了分别用于载紫杉醇和替莫唑胺的聚合物微球,考察了制备工艺对聚合物微球的外观形貌,尺寸和载药量的影响,并研究了载药微球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的体外释放曲线,结果表明,两种载药微球都具有缓释效果,且释放时间大于15天。
|
|
|
|
1 |
姜静,刘宏伟,赵优良,陈传福,习复;以Fréchet型树状分子为侧基的聚甲基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J];中国科学B辑;2002年06期 |
2 |
沈梁钧;朱为宏;孟宪乐;郭志前;田禾;;含萘酰亚胺基团的亲水性荧光聚合物作为微生物反应器的荧光探针的研究[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年07期 |
3 |
杜葩,朱为宏,赵非,田禾;新型树枝功能化萘酰亚胺类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光放大效应[J];化学通报;2004年01期 |
4 |
吴义室;黎静;艾希成;付亚琴;周建军;李林;薄志山;张建平;;树枝化对聚芴类分子发光行为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10期 |
5 |
王春云,张志国;交联聚乙烯电缆老化与诊断[J];中氮肥;2000年01期 |
6 |
郭菲;张明耀;张彦杰;邰志新;;丙烯腈共聚物的热性能与膜结构研究[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9年02期 |
7 |
赵丽凤;李盛彪;苏津津;孙晖;龙光斗;郭能;黄维;;聚合物光伏薄膜电池活性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06期 |
8 |
陆文雄;屠德民;刘其昶;;聚乙烯电树枝扩展过程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84年03期 |
9 |
王立筱;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表征以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J];应用化学;1985年02期 |
10 |
曾宪家;接枝淀粉的应用[J];化工技术与开发;1991年01期 |
11 |
马志,魏天俊,冯光瑛,刘锦贵;AA-MAn-AMPS共聚物的合成及其阻垢分散性能[J];精细化工;2000年01期 |
12 |
;制备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的方法[J];石油化工;2000年03期 |
13 |
谌烈;宋才生;陈义旺;聂华荣;贺晓慧;童永芬;温红丽;;含双邻位甲基侧基的聚醚酮醚酮酮/聚醚酮酮无规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6年03期 |
14 |
滕进丽;;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氯化聚乙烯的力化学共聚物的性能[J];山西化工;2006年04期 |
15 |
杨坡;胡国胜;王标兵;;尼龙6/11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6 |
张如意;王志勇;房宏伟;;运用正交设计研制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
17 |
易明松;李焕明;侯铎;;耐高温油井水泥降失水剂的合成及性能[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9年03期 |
18 |
刘言平;罗建新;邹志强;周统昌;张敏;陈立班;;SalenAlOC(CH_3)_3催化CO_2和氧化环己烯的共聚[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5期 |
19 |
金熹高;;裂解色谱研究高分子的链结构[J];化学通报;1978年04期 |
20 |
王身国,汪月定,刘瑞琼,肖恩沛;聚醚聚酯嵌段共聚合催化体系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198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