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促进或微波-超声复合场促进多组分反应
【摘要】:本论文致力于改进和发展新型而高效的合成方法,用于制备有价值的中间体和潜在的药物小分子。主要考察了微波或者微波-超声复合场作用下的多组分反应(MCRs),例如重要中间体炔丙基胺的制备和活性单元噻二唑环及吡啶环的构建,从而建立了具有合成效率高,原子经济性好,反应过程简单和环境友好等特征的途径。
第一章简要阐述了多组分反应(MCRs)的进展和优点,同时探讨了微波和超声波的应用,着重介绍了微波促进的多组分反应和微波-超声波复合场促进的非均相反应。
第二章介绍了一种以Cu+为催化剂,微波促进2-羰基羧酸、胺和炔之间的三组分脱羧偶联反应制备多取代炔丙基胺的新方法,合成了27个目标化合物,最高产率达到95%。
第三章基于上述脱羧基反应,提出了一种新的A3偶联反应和脱羧基偶联反应串联进行的新途径,用于制备3-氨基-1,4-烯炔化合物。同时,参考文献报道,提出了一种新的转化过程反应机理。
第四章以Cu+催化炔丙基酸与胺、醛之间的脱羧偶联反应制备相应的炔丙基胺,拓展了炔丙胺中炔端取代基的类型;通过Cu+催化炔丙基酸脱羧基、以及脱羧产物与伯胺和醛之间的偶联、羧基化和成环串联反应,发展了一种2-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新方法。
第五章建立了微波-超声波复合场强化K2CO3促进加成/成环/分子间氢转移串联过程制备多取代吡啶的方法。此反应能在几分钟内完成,并以71-90%的产率得到目标化合物。
第六章研究了微波-超声波复合场强化,水介质中1,3,4-噻二唑及其衍生物的制备过程,在数分钟内,以71%-98%的产率制备系列2-氨基-5-芳基-[1,3,4]-噻二唑,2-氨基-5-芳基-[1,3,4]-噻二唑Schiff碱,以及2-芳氨基-5-芳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
|
|
|
|
1 |
李红
,高德玉
,山本幸男;炔丙基结晶单体合成与辐射固相聚合[J];化学工程师;1995年03期 |
2 |
俞马金,陈中峻,顾全荣;相转移催化合成苯并咪唑炔丙基硫醚[J];化学工程师;1997年06期 |
3 |
杨风岭,王宏青,曹宏,刘钊杰;炔丙基硫代磷酸酯的合成与生物活性[J];应用化学;2002年09期 |
4 |
李斌,白丽萍,徐基东,相东,崔东亮;1-[7-氟-4-炔丙基-1,4-苯并嗪-3-酮-6-基]-3-正丙基-2-硫代咪唑啉三酮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J];现代农药;2005年03期 |
5 |
顾宝珊,张军良,余从煊;一种新型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N-炔丙基-2-甲基-4-苯基咪唑的合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
6 |
李斌,刘振龙,徐基东,相东;1-甲基-3-(7-氟-4-炔丙基-1,4-苯并噁嗪-3-酮-6-基)-1,3-喹唑啉-2,4-二酮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J];现代农药;2004年06期 |
7 |
;电泳涂料[J];涂料技术与文摘;2004年06期 |
8 |
王明存;魏柳荷;赵彤;;新型酚醛树脂PN作为复合材料基体的评价[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4期 |
9 |
来兰梅;刘瑛;徐茂田;赵文献;;两亲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α-炔丙基-δ-戊内酯)的合成[J];河南化工;2010年02期 |
10 |
樊江莉;芦静;李宏林;刘晓健;朱浩;彭孝军;;改进的罗丹明类钯离子荧光分子探针[J];应用化学;2011年11期 |
11 |
陈卫兵,刘钊杰;硫代磷酰胺烷基炔丙基酯的合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
12 |
张亦冰;农药和医药中间体环戊酮类的工业制法的开发[J];世界农药;1994年06期 |
13 |
俞马金,陈中峻,顾全荣,陆大栋;苯并咪唑炔丙基硫醚的合成[J];江苏化工;1998年01期 |
14 |
陈祥俭;;NASA进行的高分子材料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1985年12期 |
15 |
ANNE K.ST.CLAIR;TERRY L.ST.CLAIR;袁冬梅;;含各种端基的加聚物[J];绝缘材料;1985年05期 |
16 |
朱宇春;;N-2-(3-甲氧基-4-炔丙基氧)苯乙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和杀菌活性[J];世界农药;2006年06期 |
17 |
宣云遐,杨玉社,秦圣英,吴江;N-炔丙基胺类化合物的合成[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3年02期 |
18 |
光善仪,童保云,于芹,徐洪耀,王东,邵宗书,蒋民华;2-炔丙基-4-[4-N,N-二乙基苯偶氮基]苯甲酸酯的合成、表征及光限幅性能[J];功能材料;2004年03期 |
19 |
;瞬干胶[J];粘合剂;1982年02期 |
20 |
呼延思成;耐高温耐湿气热固树脂[J];化学世界;199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