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天然化合物的模式识别及双通道传感器的设计与合成
【摘要】:摘要
本论文基于超分子化学领域经典的指示剂置换法,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带有多个硼酸结合位点的受体,并筛选了多种指示剂组成指示剂对。受体与指示剂对结合起来,组成了动力学三组分检测体系。该检测体系应用于传感阵列对多种天然化合物进行了模式识别与分类。另外基于汞离子诱导醛基脱保护机理,设计合成了一种以BODIPY为荧光团的双通道化学传感器。
第一部分研究了传感阵列对人参皂苷和人参提取物的模式识别与分类。与传统的硼酸受体不同之处在于受体中引入了多个硼酸结合位点,并引入了各种各样长度与结构不同的连接臂,进而增强受体与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多种指示剂进行了筛选,得到了两组能产生理想光信号的指示剂对。受体与指示剂对结合起来组成了动力学三组分检测体系,并最终建立了传感阵列。通过传感阵列,成功地对人参皂苷和人参提取物进行了模式识别与分类。
第二部分研究了传感阵列对黄酮类化合物和红茶提取物的模式识别与分类。大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带有邻苯二酚基团,这一基团可以与芳香基硼酸可逆结合,形成环状的硼酸酯。利用硼酸类受体和指示剂对组成的动力学检测体系对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差异响应,并由此建立相应的传感阵列。模式识别分析结果表明该传感阵列对黄酮类化合物和红茶提取物有着出色的区分和分类能力。
第三部分基于汞离子诱导的硫缩醛脱保护反应,设计、合成和表征了一个基于1,3-二噻烷修饰的BODIPY化学传感器,能对汞离子和银离子产生不同的信号模式。
|
|
|
|
1 |
杨宏伟;钟新辉;胡建强;;基于粗糙集和神经网络的润滑油中磨损磨粒的识别[J];润滑与密封;2007年01期 |
2 |
申明金;柴震;;基于晶状体中微量元素与白内障关系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式识别[J];光谱实验室;2007年02期 |
3 |
张儒;陈昌虎;;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瓷器识别系统[J];中国陶瓷;2008年06期 |
4 |
孙玉峰;李中才;;支持向量机法在煤与瓦斯突出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
5 |
;会议消息[J];石油炼制与化工;1990年02期 |
6 |
王晖;曹柳林;江弘;鞠伟;史琳;;聚酯工业分子量分布的计算机控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91年01期 |
7 |
吕均良,刘权;我国枇杷主产区的生态环境及其模式识别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2年04期 |
8 |
徐驰;谢刚;李正;陈念贻;冯乃祥;邱竹贤;;铝电解电流效率的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研究方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3年02期 |
9 |
周仕林,薛宝平;乙烯装置碳三加氢工艺流程的模式识别和调优[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
10 |
刘洪霖,陈念贻,甄久林,苗铁岭,高秋艳,巫宝振;热轧硅钢退火工艺的ODP-ANN智能优化[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96年01期 |
11 |
邱国芳,钦佩,陈念贻;氧化铝生产过程的智能数据库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96年03期 |
12 |
申同贺,康德山,钦佩,刘钢,陈念贻;模式识别及应用———配方优化设计系统介绍[J];精细化工;1996年06期 |
13 |
柳楣;于光明;林建东;林盛;李衍达;;一种消除煤田地震勘探中相干干扰的新方法——基于模糊判别的方向滤波技术及应用[J];中国煤田地质;1998年04期 |
14 |
曾黄麟,袁曾任;一种新的模式识别特征评选与简化方法[J];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15 |
宋新平,张毅,李亚滨;模式识别在纺织材料图像分析中的应用[J];棉纺织技术;2002年05期 |
16 |
祁正兴;加权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及应用[J];青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
17 |
杜红斌,郭巧占;概率神经网络及其在储层产能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仪器;2005年04期 |
18 |
李薇;胡志方;李显路;汪佳荣;王永忱;;宝浪油田油气层评价标准及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年01期 |
19 |
梁逸曾;吴海龙;沈国励;蒋健晖;陈增萍;梁晟;俞汝勤;;分析化学计量学的若干新进展[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6年02期 |
20 |
张洁;段继诚;梁振;张维冰;张丽华;霍玉书;张玉奎;;六味地黄丸的精细指纹图谱分析及模式识别分类研究[J];分析化学;2006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