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PHB液晶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PET/PHB液晶共聚酯具有高强度、高模量、突出的耐热性、线膨胀系数极低以及良好的熔融加工性等优异的性能,因此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传统的制备方法会生成PHB均聚链段甚至其均聚物,使得生成PET/PHB共聚物分子链较为困难。本研究分别探讨了以PABA和PET为原料,以及以PHB.PET和AC20为原料合成PET/PHB液晶共聚酯的两步法和一步法。研究结果表明,两步法合成PET/PHB共聚酯时,PET/PHB共聚酯的粘度随PABA含量的增大先增高而后降低,当PABA摩尔含量为60%时,合成的PET/60PHB共聚酯特性粘度最高,为0.690dL/g。当PABA摩尔含量为50~70%时,PET/PHB共聚酯具有明显的液晶性;采用一步法合成PET/PHB共聚酯时,发现PHB含量、温度、真空度和催化剂量对合成的PET/PHB液晶共聚酯粘度和分子量有较大的影响,当PHB摩尔含量约为60%,反应温度为290℃,真空度低于100Pa,加入催化剂摩尔含量为总物质量的0.037%时,可得到特性粘度最高为0.650dL/g的PET/60PHB液晶共聚酯。采用补加醋酸的方式能很好的抑制PABA的自聚,促使PABA与PET共聚反应的进行,当补加醋酸量为7mol/mol PHB时,可得到更高分子量的PET/60PHB液晶共聚酯,特性粘度为0.905dL/g。
|
|
|
|
1 |
李自法,牛明军,张淑媛,郑世军,裴海燕,周其凤,张东;新型手性近晶C相液晶共聚酯的设计与合成[J];高分子学报;2001年02期 |
2 |
孙为佐,马艳玲,夏延致,罗绍继;全芳族液晶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1996年03期 |
3 |
钱立军;周政懋;;含磷酰杂菲共聚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阻燃材料与技术;2008年04期 |
4 |
胡萍,鲁春风,焦扬声,李世瑨;双变量线性逼近法处理液晶共聚酯的热分解动力学[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
5 |
张广利,阎丰琪,李勇,王震,潘景岐,张鸿志;对羟基苯甲酸与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共聚物研究[J];高分子学报;1996年01期 |
6 |
陈延明,曹振林,张志英,黄美荣;PHB/PET/HQ-TPA液晶共聚酯纤维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1997年01期 |
7 |
陈延明;以(HQ-TPA)为第三单体的改性PHB/PBT液晶共聚酯研制[J];抚顺石油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
8 |
李铭,戴干策;热致性液晶共聚酯的剪切流变行为[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7年02期 |
9 |
解孝林,申屠宝卿,李伯耿,潘祖仁,吴大诚;液晶共聚酯酰胺和 PET 共混物的流变性能[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997年04期 |
10 |
龚烈忠,王晓工,刘德山,高彦芳,周其庠;TPA/EG/PHB三元液晶共聚酯的液晶行为研究[J];中国塑料;1992年03期 |
11 |
李福明,周涵新,孙桐;对羟基苯甲酸(PHB)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液晶共聚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共混物的酯交换表征[J];高分子学报;1993年02期 |
12 |
杨宏丽,陈建定,郑安呐,吴叙勤,李世 ;液晶共聚物与PSF原位复合的界面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4年03期 |
13 |
李冬梅,郑玉斌,段久芳,徐亮,杜杰;新型液晶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J];化工新型材料;2004年11期 |
14 |
钱立军;董宇平;;含磷酰杂菲基团的联苯型液晶共聚酯的液晶性研究[J];阻燃材料与技术;2008年04期 |
15 |
张鸿志,刘福荣,阎丰琪,潘景歧;嵌有长聚醚软段液晶共聚酯的合成[J];高分子学报;1993年01期 |
16 |
王勇,吴大诚,李瑞霞,谢新光;聚(对羟基苯甲酸-对苯二甲酸双酚A酯)的液晶结构与相变[J];应用化学;1994年03期 |
17 |
;《热致性液晶共聚酯的制备及其与热塑性聚合物原位复合的研究》项目通过省级技术鉴定[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18 |
施建良,陈建定,李大芬,吴叙勤;聚砜类原位复合材料加工流变性[J];复合材料学报;1994年03期 |
19 |
陈建定,郑安呐,吴叙勤;聚碳及聚酯与液晶共聚酯的原位复合[J];金山油化纤;1995年02期 |
20 |
杜晓华;赵乘寿;王玉忠;;阻燃性液晶共聚酯/PET共混物的热氧化降解动力学研究[J];阻燃材料与技术;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