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含锰酶模型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机理探索

李嵘  
【摘要】: 含金属锰酶因其独特的生物功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基于含锰酶的活性中心结构,通过设计并合成与酶活性中心结构类似的金属配合物,模拟酶的催化反应,借此来研究其催化机理,成为研究这些含锰酶的有效方法之一。本论文旨在通过对模型化合物的研究,特别是研究小分子对模型化合物的催化活性的影响,深入了解含锰酶的催化机理。 基于锰过氧化氢酶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中心,合成了两类希夫碱锰配合物:含Salen类配体的锰配合物以及含Hbap类配体的锰配合物(salen为N,N'-二(亚水杨基)-1,2-乙二胺,Hbap为N-(2-亚水杨基)氨基吡啶)。其中配合物Mn(Brbap)Im、Mn(MeObap)Im、以及还原的Mn(bap)Py为新配合物。应用X-射线单晶衍射、紫外光谱、电喷雾质谱、元素分析和电化学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对上述所合成的配合物的锰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配体中苯环上取代基、溶液的酸碱性、小分子有机碱,如咪唑,吡啶等轴向配位对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苯环上给电子基团可以提高配合物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而吸电子基团却没有明显的影响。溶液的pH值也可以明显调控salen类锰配合物的催化活性。 通过结合了小分子碱的配合物与原配合物的比较,我们认为有机小分子碱增强配合物催化活性的机理为:当等当量的小分子碱存在时,它首先与配合物的金属离子配位,形成了一个活性较高的中间体;当过量的碱存在时,除了与金属离子配位外,它们还起到了分子内碱的作用,协助底物质子化作用。 而对于双核的salen类锰配合物的催化作用是通过不同的机理完成的,它的结构更接近于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所以它的活性稍高于单核的类似配合物。 通过对模拟配合物的结构和催化反应的研究促进了我们对锰过氧化氢酶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催化反应机理的了解,而且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将具有催化活性的配合物取代相应的酶运用于实际应用中。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斌,程鹏;镍铁氢化酶活性中心的结构、催化机理及化学模拟[J];无机化学学报;2002年01期
2 孙英姬,师唯,林华宽,程鹏;碳酸酐酶模型配合物催化HCO_3~-脱水反应动力学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3 谭露璐;钱君律;伍艳辉;;羟醛缩合催化剂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6年01期
4 郑立庆;刘国光;孙德智;周庆祥;姚琨;;Cu~(2+)对新农药噻虫嗪水解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5 熊竹君;李凤仪;邓锋杰;;硅氢加成反应催化机理的研究进展[J];有机硅材料;2006年06期
6 王楠;马荣山;;耐高温α-淀粉酶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7年04期
7 严思静;张卫民;李小燕;高曙光;;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催化浸出的研究进展[J];山西冶金;2007年04期
8 曹萌;丁克强;冬连红;;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9 魏福祥;刘宝友;韩菊;;环戊烷并[b]吡啶的绿色合成[J];现代化工;2008年04期
10 张步江;闫征;刘祖愉;;V_2O_5基催化剂的应用及催化机理[J];山西化工;2008年05期
11 鲁锋;沈伯雄;张增辉;朱国营;;废轮胎热解催化剂的研究初探[J];精细石油化工;2009年04期
12 李兆丰;顾正彪;堵国成;吴敬;陈坚;;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结构特征与催化机理[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年06期
13 张红霞;段志琴;;稀土催渗技术的应用研究[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4 李先栓;;银氨溶液呈碱性的探究[J];化学教学;2011年01期
15 李在威 ,杨频;青霉素作用机理的量子药理学研究——巯基酶对β-内酰胺的进攻及催化机理[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16 马万超,罗贵民,王宗睦,黄仲立,杨同书;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模拟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机理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年01期
17 刘晶晶,龙敏南;氢酶结构及催化机理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18 施安辉;李军训;徐海燕;张志焱;王刚;陈伟;;饲用酶制剂的催化机理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J];山东食品发酵;2005年03期
19 许占位;孙庆津;苏碧云;车兔林;宋艳虹;李要民;赵建社;;酞菁配合物对锂-亚硫酰氯电池正极的催化作用[J];电化学;2007年03期
20 张国利;张君涛;梁生荣;丁丽芹;;乙烯齐聚制α-烯烃的非均相催化剂[J];应用化工;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珂;孙涛;陈康龄;吴辉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模型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苏静;李隽;;锕酰配合物结构和发光性质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杨光;段鹏程;陈景获;刘亚美;;取代基对银三氮唑配合物结构的调控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谭莹;许旋;;电场对Ni_3(dpa)_4Cl_2金属串配合物结构影响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段鹏程;陈景获;刘亚美;杨光;;半刚性双吡唑与银,铜形成的配合物的结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潘清江;郭元茹;;聚吡咯锕酰基配合物的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欧阳涛;刘胜利;禹良才;朱金良;;稀土铽-苹果酸-邻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和荧光性质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8 范文博;朱霖;张剑英;贾红梅;;非硝基咪唑类乏氧组织显像剂的显像机理研究——R-HPLC分析~(99m)Tc-AO类配合物结构的相互转换[A];首届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刘梁;张波;殷俊;刘长林;;双核铜配合物诱导DNA凝聚[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夏宗芗;戴伟文;何永宁;S.White;G.Boyd;Z.-w.Chen;F.S.Mathews;Y.-J.Zheng;T.C.Bruice;;甲醇脱氢酶的活性中心精细结构和催化机理[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乐;新型多核环三聚磷腈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仿酶催化[D];郑州大学;2010年
2 刘梁;新型非病毒型基因载体—苯并咪唑类配合物[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彬;双铁、单铁氢化酶活性中心有机金属模型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胡明刚;含手性氮4族金属和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丙交酯聚合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徐旻;氧氟沙星酰腙配合物的结构、抗氧化活性及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D];兰州大学;2011年
6 杨莉宁;硝基咪唑类有机药物及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生物活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7 时文娟;新型吡啶吡唑—金属簇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8 徐信;新型稀土金属烷基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9 蔡梦军;稀土金属钇与吡啶类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活性[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10 迟颜辉;以含氮芳香杂环为配体的新型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志云;酞菁类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锂/亚硫酰氯电池催化活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李嵘;含锰酶模型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机理探索[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3 魏芳;高低自旋态铁(Ⅱ)吡啶基吡唑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4 徐艳;三联吡啶吩噻嗪类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梁娜;4位三氮唑柔性配体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苏州大学;2010年
6 陈雪姣;钌多吡啶配合物与DNA/RNA的键合机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关丽;修饰的芳香环羧酸构筑的配合物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坤;具有特定拓扑结构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0年
9 王宁;银(Ⅰ)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及二叔丁基碲的合成与纯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肖莉红;二[(3,5-二甲基)-4-吡唑]甲烷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第二配体的影响[D];汕头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白毅;抗Hp药物设计重要靶点晶体结构被解析[N];中国医药报;2008年
2 王孝建 郝海涛 本报记者 李媛媛;与“毒”较量的女防护专家[N];中国国防报;2011年
3 李晓岩;活跃在化工科技前沿的女专家[N];中国化工报;2004年
4 陈瑗;印染业技术攻关成绩不凡[N];中国纺织报;2004年
5 王秀江;燃煤催化燃烧节能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化工报;2009年
6 辛铭;纳米合金催化剂研究有新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9年
7 徐文;上海药物所SARS蛋白水解酶研究获新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